85度c小說網

按照武信的想法,帶走的天驕越多越好,成長快,也才有和域外勢力爭雄的資本。簡單點說,就是性價比高,更有希望立足。否則一群人出去,初來乍到又實力低微,完全是送菜的份。

萬一又被大魏帝國碰上或查到,根本毫無還手之力,估計連跑都跑不了。

可是,離國也需要足夠能力和威望的人坐鎮,加上通天之路兇險,誰也無法確定會發生什麼事,自然不能把離國天驕全帶走。

帶誰?

不只是無數人在猜測議論,武信自己心中也沒譜。

淮國公杜伏威,元老級別的開國功臣,功勛卓著,位高權重,性格也較為正直公正,豪爽慷慨,能讓人服氣。更重要的是,忠心耿耿,對功名利祿並不是很熱衷,叛亂和被蠱惑的可能性極低,是留守的第一人選。

燕國公羅藝,沙場老名將,可謂離國第二國公。久居北方,數十年來統帥燕雲鐵騎鎮守邊疆,抵禦北狄,頗具威望,是北方鎮帥的第一人選。但是,羅藝對權勢頗為熱衷,政治手腕和政治智慧稍缺,是較為純粹的軍人。這樣的人,本質比較不會叛亂和逆主,卻容易被利用和鼓動,此次收繳兵權就是最佳例子,幸好羅藝及時反應過來,不算太蠢。此人待定,武信還是偏向帶走,免得留下後患。

魏國公李密,野心勃勃,腦有反骨,心機城府極深又智慧如鬼。雖然臣服後一直兢兢業業,沒什麼異常之處,封臣榜表現,也是忠心耿耿。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李密又對離王武信頗為戒備,還挺喜歡搞事,潼關之戰時曾經動搖過,屬下還曾經為叛亂部署和準備過,此人絕對不可留,一定得帶走,否則…殺!

明心公帝明蝶,可晉封為明國公。雖是明眸善睞,風情萬種的美女,卻是英明睿智,明對錯知進退,繼任明心侯至今,忠心耿耿,功績赫赫又行事低調,也沒什麼人蠻偏見。可以留下,充當中方鎮帥!

涼國公李軌,著名反王之一,四大魔門之鬼王宗少主,說明野心也有。卻又一直窩在西北,極少參與中原行動,當年五王聯軍南侵也拒絕了招攬,可能無力東進,也是野心不是太大。主要是武信接觸不多,對他性格作風還不是很了解,據查,風評不錯,能吃苦,否則也不會一直安心待在西北了。可以留下,當西方鎮帥。

恭國公楊侑,大隋帝國末代帝皇,尚是稚童,卻是少年早慧,天賦絕頂,臣服後也是深居淺出,也不見故日舊臣,看似低調無為。但是,如此更可怕,離王武信在,還鎮得住他。武信一走,長孫無垢、杜伏威等人,不一定鎮得住。理論上應該帶走。只是看在獨孤伽羅、楊廣、楊林等人的份上,讓這麼小的稚童離開,與謀殺無異,待定。

其他公爵就不是很重要了,可以任憑心意留走,包括信父。

公爵之下,權勢威望和勢力實力不足,難以掀起多大浪花,但也不能小覷,自己搞不了大事,或許會影響其他人。

四**王,留走隨意,武信不強求。但是,天蝶法王蕭映蝶,大隋皇后、太后,武信偏向帶走,留着也沒什麼用。而且心機深沉,至今天下人還以為蕭映蝶依舊是廢人一個,包括恭國公和大隋舊部,只有武信等寥寥數人,知道蕭映蝶實力已經完全恢復,而且更進一步了,武信需要抽時間和她好好談談。

再就是離國諸妃,武信自然是偏向帶走,都是天賦異稟之女,帶在身邊有大用,如果能在域外站穩腳跟,對發展壯大很有幫助。留下來,根本沒什麼用,簡直是暴殄天物。但是,武信能強求嗎?完全得靠她們自己的意願啊!

想到離國諸妃,就得想到諸妃家人親友和相關勢力、舊部了。別忘了,五大王妃都不是省油的燈,五大貴妃之首的韋圭,身後是離國三族之一的韋氏,具體沒排名,但綜合勢力說是離國第一豪門,乃至天下第一豪門,一點不為過。其餘四大王妃,則分別是四大反王之女,就算已死的夏王竇建德,也留下不少故友舊部,人脈極廣,最明顯的一點,劉黑闥和四方大將,就一直對竇紅線尊敬有加,隱約以大小姐相待。

當然,除了是竇建德和舊屬的關係,不排除劉黑闥等人是在離國找個靠山,免得被孤立或欲求無門。

其他三妃的父親還在,情況就更複雜了。李淵,武信肯定要帶走,不管他願不願意,李建成、李元吉、竇氏、李孝恭等人,倒是可以偏向自願。

翟讓至今和魏國公李密間隙未解,見面就是大眼瞪小眼,武信聽說,私底下兩方已經大小私鬥暗殺過無數次,基本是翟讓敗北,或許這也是李密不想交出兵權的主要原因。加上翟讓性情豪爽,不重權勢,倒是可以留下,充當一方鎮帥或御帥。

然後就是徐世績、程咬金、王伯當、單雄信、雄闊海、秦瓊、羅成兄弟等人,對這些人,武信頗為信任,留走的作用都很大,武信也不清楚自己偏向哪種。包括尉遲恭、杜橫、伍雲召兄弟、羅士信等人,情況類似。

至於聞人仲,武信倒是偏向帶走,因為除了武信,沒人鎮得住聞人仲。聞人仲倒是不會造反,卻很會鬧事,等他身份地位越高,鬧的事就越大,還是帶走比較好。

接下來是弘伯,武信用習慣了,當然想帶走,他們也會跟隨。

再就是三大府主:魔後、花公公、高士廉。魔後一直很聽話溫順,低調勤懇,但過於神秘,武信偏向帶走,以武信對魔後的了解,也應該想走,否則修行之路就難有成就了,魔後畢竟是江湖人物,不算朝堂之人;花公公,武信也用慣了,當然想帶走,花公公應該也願意;高士廉,武信倒是偏向留下,坐鎮離國。

最後,就是各大豪門、勢力的大修士和領袖了,還有上代及以前的天驕,比如韋孝寬、長孫稚、魚俱羅、定彥平、屈突通、裴仁基等等,人數最多,武信也是偏向帶走。這些人修為境界都極高,能力智慧也不低,關係網更是盤根錯節,極為龐大複雜,部分人的修為境界還突破界限了,就更沒必要留下,留下的弊遠大於利,也必須給後續人才騰位置。

……

以武信的強大思維能力,還是足足揣摩了一夜多,而後把名冊交給李靖和高士廉,也包括花公公、魔後等人,由他們負責處理相關之事。

當然,這是離王的初步意思,距離真正實施肯定還有段時間,並非聖旨,名冊上的人還有緩和的餘地,因此引發的矛盾,也好及時處理和有緩衝餘地,這也是武信提前交出名冊的主要目的。

另一目的,就是關係到晉國大典後的冊封大典,也讓那些和離王意志相反的人,好好考慮衡量下…有點半威脅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