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最新網址:www. 第一百一十八章俸祿

關盛雲在事實上完全控制了鄂北三府,不用說,這三個府的銀糧,湖廣三司乃至朝廷都不要想了。不止如此,就連湖廣每年要給朝廷上繳的漕銀漕米也少了一半——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這些同樣大都進了關盛雲的腰包。說是“大都”,因為上至湖廣巡撫寇士毅(字智冶),下至谷城知縣蔣仲剛,每一位大明的官員都要從中扣下一點點。

這是規矩,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嘛。這種“規矩”的力量之大,連關盛雲都奈何不得。起初,關盛雲當然不幹,吹鬍子瞪眼地威脅要去顯陵獻皇帝*那裡“分訴”,然後再帶兵去武昌找寇撫台“講道理”!這聲勢把莫秋水甘志海等一干人嚇得當場跪了一地。不過幸好,沒等關大帥進一步發作,羅詠昊及時出面攔住了。羅詠昊對各位大人表達了充分的理解和感謝,而且明確表示,他對這個數目很滿意,以後就按這個標準執行便好——甚至,若有什麼意外或天不作美,再少個半成,嗯,只要別超過一成,都是可以接受的。

等羅詠昊送走了眾官回來,關盛雲猶自忿忿不平:“軍師您太好說話,這幫狗官竟敢欺負到關某頭上,不給他們一些顏色,還以為關某是吃素的!”

羅詠昊當然知道關盛云為什麼如此生氣——之所以走到今天,究其根本,還不是因為文官們剋扣了關帥(當年叫盧四象)義父盧勇的糧餉太甚?不過,羅詠昊也完全理解官員們確實有不得已的苦衷:“大帥,有了三府的錢糧,咱們養這些兒郎,只要手底下省着些,已差不多夠了、再加上湖廣的錢米,咱們已是綽綽有餘。”

關盛雲沒好氣道:“俺沒說不夠,這是兩回事!俺就是氣不過這幫不知死的狗官竟敢剋扣到關某頭上!”

羅詠昊微微一笑:“大帥,他們也是實在迫不得已,否則,絕不敢打咱們的主意。咱們確實可以想多少便找他們要多少,他們也絕對不敢不給……不過,那樣的話,咱們的太平日子卻不會太久。”

關盛雲一怔:“軍師此話怎講?”

羅詠昊解釋道:“大帥,我朝官員俸祿之低您是知道的,咱們拿蔣知縣做個例子吧。知縣的薪俸在七石五鬥上下,也並不是全部發糧食,一部分是米麥,還有一部分是實物,綢緞布匹、胡椒、蘇木什麼的都有。大部分時候米麥也就佔兩三成,其他都是實物或鈔。也就是說,朝廷發給蔣知縣的是‘可以折算成總共七石五斗米麥的東西’。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如果是發的是實物,那究竟是按照什麼價格折算呢?”

關盛雲略來了些興緻,接口道:“對啊!同一件東西各個地方價格可能差的很大啊!別的不說,比如鹽巴。不瞞軍師說,關某以前曾替義父倒賣過些軍鹽,大概三四分銀一斤。而湖廣這裡,每斤竟才一分銀上下。”

羅詠昊道:“沒錯。不過,朝廷才不管什麼各地方的價格差異,戶部想怎樣折便怎樣折!不止如此,朝廷也不會管你派人去取這些物什往返路上的花費飲食、更不會管你究竟能賣到戶部折價的幾成。反正朝廷只管發下來,剩下的便都是你自己的事了。”

關盛雲一咂舌:“乖乖,夠狠的。”

羅詠昊不以為然地說道:“這才哪到哪?還有更狠的呢!前面我說的無論米麥還是布匹胡椒,好歹還有實物,最絕的是發鈔,直接把寶鈔發下來!太祖爺發明了大明寶鈔,一張紙上畫十串銅錢蓋了官印便是一貫、畫五串便是五百文,而且規定,一貫鈔折銀一兩,可買米一石,這是洪武八年的事。到了洪武三十年,買一石米,若用銀,只需二錢五分,若用寶鈔,便要二貫五百文了!那還是鐵腕太祖在的時候,到如今,這鈔已同草紙無甚兩樣。羅某在神木那陣子,朝廷給陝省官員的俸祿是‘一鈔二米七分物’,但羅某屬於破鼓眾人捶,陝北官員們把鈔都便宜了羅某,月俸全是紙鈔,羅某也乾脆不去領了。”

聽到這裡,關盛雲又來了新問題:“軍師且停一下。關某原本便知道這寶鈔便同草紙無甚分別,但軍師講到這裡,突然想起一件事卻不明白。關某以前聽說過,皇帝賜給諸夷貢使動輒都是百萬寶鈔……照這樣說來,賜下的都是一錢不值的東西。那……為什麼諸夷還要巴巴地大老遠跑來朝貢呢?他們是真傻么?”

羅詠昊正色道:“怎麼可能有人傻到遠涉重洋千辛萬苦討幾張廢紙回去?諸夷過來本就是衝著佔便宜來的!聖上賜的寶鈔貌似不值錢,他們會夾帶貨物與地方交易啊!單只這一項,便有數倍之利。而且,這寶鈔在他們看來,更是無價之寶——有聖上欽賜的寶鈔,便意味着朝廷對他們的承認!太祖當年定下十五個‘不征之國’,他們領回去的是保命符呢!”

關盛雲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嘿嘿,俺還以為要麼是他們真傻,要麼皇帝賜給他們的寶鈔有甚兩樣,能換真金白銀呢。”

羅詠昊不以為然地說道:“天朝上國對這些蕞爾小邦賜真金白銀?虧大帥你想的出。憑什麼?”

關盛雲訕訕一笑:“軍師說的是啊。不過,話說回來,這等東西賜給諸夷也就罷了,給自家人發,就太過分了些。”

羅詠昊自嘲的笑了笑:“禍兮福所依,否極泰來的羅某遇到了大帥,也是幸事。大帥莫急,後面還有吶……”

“還有?”

“嗯,還有拖欠啊!拖幾個月太正常不過了。還有,朝廷只負責官員本人的俸祿,旁的一概不問。知縣還好些,一般來說,雇兩個師爺差不多夠了。一個是錢穀師爺,除了收皇糧錢米,還要負責計劃縣衙的收支用度,比如廩米*發放、祭祀山神河神、年節詩會、各級官員往來迎送的開銷,什麼級別如何接待,都是有規矩的;一個是刑名師爺,百姓們有什麼訴訟,知縣負責審斷,這刑名師爺熟悉《大明律》,會做出具體判決:是打三十板還是五十板、流一千里還是兩千里,都是刑名師爺的事。大帥你想,知縣們往往都是讀了十幾年‘子曰詩云修齊治平’的書生,連粱稻都分不清,這裡十個銅板那裡五錢銀的錙銖必較更做不來,更不可能精通國朝律法,這兩個師爺是無論如何都要有的。”

“還有,你總歸想讓自家子弟繼續走正途科考謀出身吧?那便要識字念書。自己固然能教,但不可能時時盯着,那就得請一位西席先生。如果想要往來公文毫無疏漏破綻,還要單請一位書啟師爺字斟句酌地擬稿、把關。衙門裡的薪柴皂吏,年俸是二十兩,幾位師爺一位先生,每人怎麼也要四五十兩吧?這是理論上,實際上,沒有百來兩,沒人會幫你做這個,這只是縣衙一級,如果是知府那一級的師爺,加倍都不止!對了,知縣的年俸折銀四十五兩,還不夠一錠*銀!也就是說,你自己再倒貼一倍多,差不多才夠請一位的!買茶買米領俸祿難道事事都要自己去做?所以你還要有幾個長隨門子家人。上官同僚的婚喪嫁娶冰敬炭敬*,娶妻納妾供奉高堂……這都是人之常情。一個循規蹈矩不怎麼貪的知縣,每年必要的開銷差不多七八百兩,朝廷只給你九十石糧或四十五兩銀,還是按他們的價折的!你說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