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西梁城,書院。

竹海聽濤,細密而舒展的葉片起伏成的浪濤之聲,籠罩着整座書院,如今的書院在西梁城非常有名。

除了曾經的文院夫子王半山掌管書院,更是因為文曲碑被安大家從臨安文院取來,安置到了西梁城內的緣故。

文曲碑對於天下讀書人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為文曲碑中藏有浩然,讀書人若是能夠獲得浩然加身,乃是對自身修養自身學問的一種認可。

因此,天下讀書人俱數匯聚西梁,勤奮求學,為了能夠爭取得到在文曲碑前引渡浩然的資格。

再加上王半山夫子的思想傳播,以及西梁書院乃是安大家同意建造,一時間,天下讀書人如百川匯入海,盡數匯聚而來。

此刻,整個西梁書院,似乎都被星光所籠罩。

冥冥中,有一股濃郁的氣度飄蕩在整個書院之內,每一個角落都在回蕩着,那是文氣,讀書人的文氣。

不少讀書人尚且不知發生了什麼,可是卻感覺在這一刻,自身對於學問的理解,在學習中的一些問題都迎刃而解,有如神助,意識清明。

文曲碑廬前。

王半山和朱火喜早已經被莫名的力量給推動的退出了很遠,身形漫入竹海中,隱約能看到碑廬周圍浩然席捲,文氣翻滾!

王半山眸光熠熠,心頭震撼。

朱火喜捋着鬍鬚,萬分不可置信。

“安公子……果然乃是天生的讀書人,文曲碑竟然會產生如此大的波動,老朽做學問這麼些年,從未見過哪位讀書人能引動這般浩然。”

朱火喜感嘆道。

哪怕是前朝盛事時期的詩仙之流,亦是難以引動文曲碑發生這般變化。

“文曲碑乃是儒道至寶,我等對這件至寶的了解……太淺太少。”

“不過,文曲碑若是能夠相助到公子,能夠讓公子得到大收穫,乃至幫助公子在心靈層面得以突破,那就已經足夠了,是我等書院之榮幸。”

王半山感嘆道。

他太清楚如今的人間,安樂的地位和重要性。

安樂剛剛鎮壓了上蒼布置人間的升仙地,抵禦下了一場上蒼的籌謀,這樣的人,乃是整個人間的榮光,與人間未來息息相關。

升仙地之事已經說明,上蒼對人間是存在染指之意,如今安樂雖然封印了升仙地,但真的能夠保證未來升仙地不會繼續開闢?上蒼仙人不會再入人間,帶來天大的威脅?

王半山知道,未來……肯定會有更大的危機。

而安樂修為越強,度過危機的可能性就越大。

故而,他覺得文曲碑能幫助到安樂,是一種榮幸。

二人靜立竹海,心情不錯,他們不知道安樂在文曲碑中能夠得到什麼。

畢竟,安樂很早之前就已經引渡過浩然,那現在呢?

“興許……公子能夠從文曲碑中,得見儒道聖人吧。”

王半山想了想,說道。

……

……

安樂的心靈之力,慢慢的沉浸入到了文曲碑中。

眼前的畫面亦是開始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他看到了一片廣袤無垠的海,海水波光粼粼,卻又有星光映照,顯得十分的空曠,彷彿一眼看不到頭。

安樂一席儒衫,背負着手,漫步在這星光海洋中。

極目遠眺,一片無垠,分不清楚方向,看不到盡頭與目標,甚至連崖畔都沒有半點。

“文曲碑內,學海無涯。”

安樂若有所思。

如今的他,心靈力量強大,自然不會有半點慌亂,且自身修為在,底氣亦是十足。

他緩步而行,步履不急不緩,行走在海面,平靜的海面泛起層層漣漪。

安樂每一步行走,耳畔似乎都響徹起了朗朗讀書少,

低頭看向了底下的星光海面,卻發現,海面宛若化作了一面巨大的熒幕,他孤獨的行走在海面上,而海的另一面,卻是有一幕幕畫面輪轉。

畫面之中,有穿着粗布衣裳的孩童,正在勤奮且刻苦的讀書,一邊放牛,一邊讀書學習。

亦有趕考的書生,夜裡點燈,頭懸樑錐刺股。

亦有少年風雨無阻,每日天微微亮便已起身,跨越崎嶇山路,走壞無數草鞋,來到私塾中求學,只為一聞那書香,窺那學海。

……

安樂一邊行走着,他每一步落下,都會有讀書人勤奮苦學的畫面在漣漪擴散間,如水墨暈染般呈現。

安樂看的很認真,勤奮刻苦,這是每一位讀書人都少不得的品質。

看過太多的畫面,安樂心靈微微波動,或許有所感悟,但是以他如今的心靈長河層次,這種層面的影響,卻無法對他的心靈力量提升太多。

走了不知道多久,看過太多海面另一端所映照出的勤奮刻苦讀書的畫面,安樂心如止水。

忽而,在瀚海中的前行走到了盡頭。

一座山嶽拔地而起,高聳如雲。

安樂止步,舉目望去,見得山巔之上有一道身影端坐,浩然化作長河緩緩流轉,如一條神聖的長龍,蜿蜒在山嶽周遭,形成一條山道。

目光被那身影所吸引,只因身影端坐,便吸引了天地間所有的光芒。

在那身影的上空,浮現兩個字,僅僅只是漂浮着,便散發出濃郁至極的本源。

“浩然。”

安樂看着那一個字,忍不住念出。

隨後,眼眸微微浮現出異色。

“源符。”

“完整的源符。”

安樂掌握過完整的歲月源符,自然知曉完整源符的氣息與不完整源符的氣息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而且,安樂能感受到,這源符中蘊含的莫大力量。

像是完全由浩然凝聚而成。

窺見這浩然源符,安樂才是有些恍然,為何文曲碑中能不斷的湧現出浩然力量,讓天下讀書人引渡浩然加身。

原來……文曲碑內蘊含著完整的浩然源符!

“小友,既然來了,便登山而上。”

忽而,安樂的耳畔傳來了蘊含笑意的聲音。

安樂看向了那身影,卻見那看不清楚模樣的身影,亦是看着安樂,眼眸中蘊含著智慧與儒雅。

撣了撣身上的儒衫,安樂抱拳作揖,隨後從海面上踏足山地,開始登山。

踩踏山地,安樂眉頭便是一挑,因為這山地的每一寸,居然都是以書籍堆疊而成。

“書山……”

安樂深吸一口氣。

文曲之內,得見學海書山……

安樂忽然明白這位坐在山巔的身影會是誰了,儒道聖人。

人間儒道的創造者,讀書人的鼻祖,讓懵懂世人開了靈慧。

對於天下讀書人而言,面見儒聖,有如朝拜。

不過,如今的安樂早已非剛剛穿越那會,初入臨安時候的孱弱讀書人,他乃是十一境的強者,更是在上蒼與人間皆有顯赫戰績的存在。

邁步登山,書山有徑,尋常人無法踏足,但是對於安樂而言,書山的路,並不難行。

書山的風景極好,不一會兒,安樂便登臨到了山巔。

微風徐徐,可窺見漫漫的學海。

學海之中,映放着讀書人勤奮讀書的畫面。

“晚輩安樂,見過前輩。”

安樂看着那端坐在山頂磐石上,身着儒衫的老者,老者雖白須白髮,但是卻身材魁梧,有扛鼎之勢,力拔山兮的壯碩,不像是個讀書人,更像是地道的武夫。

老者眸光落在了安樂的身上。

眼眸中滿是複雜與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