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其實皇帝這話多少有為太子遮掩的意思,朝臣們眼觀鼻鼻觀心,皆不敢隨意插嘴。

只有夙懷驍無視了這份來自於皇權的如山壓力,“皇上,既然臣與太子都懷疑安國公有嫌疑,不如即刻將其傳喚入宮審訊清楚。”

皇帝略微眯了眯眼,“驍王爺確定要提審安國公?”

夙懷驍神色淡然,當真印證了鐵面無私四個字。

“涉及到命案與貪墨國庫的物資,即便嫌犯是臣之親眷亦不可姑息。”

“嗯。”皇帝讚許地點了點頭,“來人,傳安國公。”

沒過多久,安國公就頂着一臉忐忑且困惑的神情跪在了金殿上。

“臣,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萬歲。”

看着他五體投地諂媚行禮的姿態,皇帝的眼皮就禁不住跳了幾下。

“安國公,你可知朕為何在大朝會之日傳你覲見?”

安國公並未立刻回答,而是先心虛地環顧了一圈四周的朝臣們,才戰戰兢兢搖頭。

“臣愚鈍。”

誰知太子倏然朗聲斥責,“還裝!說吧,工部主事粱甫是不是你殺的!?膽敢謀害朝廷命官,你好大的膽子!”

“啊!?”

安國公被他這麼一問,直接嚇得從直跪變成了跌坐。

“冤、冤、冤枉啊!臣沒有殺害粱甫!”

太子卻冷哼質問,“刑部已經調查清楚了,粱甫在死前曾應你的約前往酒樓赴宴,而後回府便毒發身亡。酒樓的掌柜與小廝也可證明,你們在雅間中發生了爭執。

說,是不是你下毒害死了粱甫?”

安國公幾乎將頭搖成了撥浪鼓,“沒,沒有的事。臣的確在酒樓宴請過梁主事,但那只是同僚之間的正常往來。我,我為何要下毒殺他啊?”

“因為你假公濟私,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在修葺糧倉一事中盜取國庫中的物資。而粱甫發現了你的秘密,與你發生了爭執,隨後你就下毒殺了他!”

太子說完之後嚴厲地瞪着安國公,犀利的眼神彷彿在要對方身上燒出洞來。

在這般緊張且壓抑的氣氛之下,安國公卻突然打了個響亮的嗝。

“嗝——!”

“……”

安國公回過神來之後緊張得滿臉漲紅,整個人哆哆嗦嗦地伏在地上求饒。

“皇上,嗝,臣,臣冤枉啊!臣,嗝,絕對沒有貪腐國庫物資。嗝,更沒有殺害梁主事,嗝……”

見到安國公只因為幾句質問就嚇破了膽,還當眾滿朝文武在殿前失儀。現場的朝臣們反倒是弱化了對他的戒備與懷疑,反而感嘆他膽小如鼠,不堪大用。

皇帝心中也瞧不起安國公的懦弱與無能,審問時語氣中的嫌棄大過了憤怒。

“安國公,太子檢舉你在申領國庫物資時倒賣了一批品質上好的松木。你且告訴朕,是否有此事啊?”

“絕無此事啊!臣好不容易才得了天恩,能夠進入工部任職。每日都是戰戰兢兢,生怕辦砸了差事辜負了皇恩。臣,臣怎麼敢……”

“那你如何解釋這些證據?”

太子使了個眼色,便有太監將提前備好的公文呈上。

安國公一眼就認出這些都是之前夙懷驍與安玥璃給他看過的申領文書,他藉著垂眸察看的姿態斂去了神色,佯裝震驚地使勁搖頭。

“不,不是的,臣沒有申領過這些東西。”

“你撒謊!”太子步步緊逼,恨不得拿根鐵棍撬開他的嘴,“文書上分明有你的落款與印章,還敢抵賴!?”

安國公又湊近仔細看了看文書,指着其中幾處細節反駁道。

“皇上,這文書是被人修改過的,這幾行字並非臣的筆跡啊!”

他說著不顧禮儀站起身來,主動將文書拿給工部的幾位同僚查看。

“尚書大人,你們都是知道我的筆跡的。您瞧瞧,這是我寫的字嗎?”

工部尚書與侍郎等人圍着檢查了一番,皆露出疑惑之色。

“好像,的確是被人改動過。”

“上面關於申領松木的部分,雖然字跡與整體很是相似,但仔細查看的確並非出自安國公之手。”

此話一出,現場再次嘩然。

“文書被人改過?”

“這麼說來是有人故意栽贓陷害了?”

“那梁甫到底是不是安國公所殺?”

就在審訊因為新的證詞而陷入停滯時,負責去內閣查找奏本的大太監總算是回來了。

只見他在兩名御林軍的護送下,親自將一個木匣呈送到了御案之上。

“啟稟皇上,奴才在內閣中找到了驍王爺的奏本。除此之外,工部梁主事的奏本也被混在了請安的奏摺之中。”

“粱甫的奏本?”

皇帝滿心的疑惑打開奏本,在看完其中的內容之後臉色驟然陰沉到了極點。只見他先是重重合上了奏本,緊接着砰的一聲砸到了太子的腳下。

“太子,你最好給朕解釋清楚!”

原本還氣勢洶洶的太子被皇帝突如其來的怒火嚇了一跳,等他撿起奏本查看之後,更是忙不迭地跪下解釋。

“父皇,這是有人故意陷害!”

“陷害?”皇帝目光深邃如炬,像是要看進太子的骨髓之中,“工部主事粱甫檢舉你對他威逼利誘,迫使他篡改國庫物資的申領文書。白紙黑字清清楚楚,你且說是誰陷害你?”

“什麼?”

“居然是太子殿下乾的!”

“粱甫檢舉太子殿下,那他的死……”

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中,皇帝再次拋出新的物證。

“而且驍王爺也在察覺出有人貪腐國庫物資時就第一時間上報,但這奏本卻被混在了請安的摺子里。究竟是內閣出錯,還是有人故意為之?”

太子承受不住皇帝極具壓迫性的審視目光,整個人汗如雨下。

“冤枉啊父皇!兒臣前兩日是奉了您的命令前去內閣辦事,除了與幾位內閣大學士有過言語上的交談外,從頭到尾沒敢觸碰過任何奏本。還請父皇明察!”

“朕當然會明察!”

這兩份證據的出現,不僅將嫌疑轉移到了太子的身上,還成功挑起了皇帝對他的猜忌。

如果此事當真是太子所為,那便標誌着太子已經有越過皇帝掌控內閣的本事。這對於皇帝而言,無異於是在動搖他的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