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第八十一章懷慶之戰落幕

好在葉沈能壓得住這些人。

「好了。」葉沈說道:「別說這些有的沒的,朝廷既然已經下令,那就做事吧,前線所有軍隊出動,給逼死對方,整條黃河防線,讓傅友德都抽調不動,另外,小心對方狗急跳牆。」

所謂之狗急跳牆,不是別的。就是南軍扒開黃河,用來阻擋他們。

葉沈可不想將手中的人泡進水裡面。

葉沈將這些打發走後。立即給吳立下令,讓他大膽進攻。不用顧慮河南方向任何軍隊,當然了,山西方向的敵軍,還是不要小心的。

------

懷慶戰事,打得很沉悶。

因為顧慮太多了。

首先是盛庸在戰鬥之中,屢次調整軍隊。讓南軍在與北軍隊列趨同之餘,又有些不一樣了。總之,雙方都已經適應了火器時代戰術戰略。甚至盛庸在很多地方,比如步騎,步炮,伏擊,通信等方面還有一定的革新。

畢竟,戰爭還是原來的戰爭,只是一些條件改變v領,本質上卻沒有一點改變。

盛庸適應了這種變化,很快就能將原本的經驗發揮出來。

吳立在這上面,並不比盛庸做得好,不過吳立背後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參謀團體,甚至吳立在懷慶戰場上遇見的問題,也都發回征南軍,發回北京,有無數人一起思考該如何應對的。

其實,在此之前。北軍一直在思考的是,如果虐菜。以不對等方式,打擊還處於冷兵器時代南軍。而今懷慶之戰,其實是一個新的課題,那就是如何面對一直對方也裝備火器的軍隊。

在戰術上也有更迭。

最大的更迭是,軍隊分散的更開了。

已經有人提議,團的規模太大了。營的規模太小了,應該組建在一千多人上下,步炮騎綜合能完成任務的軍隊。在編製上再次細化。

原因有很多。

首先就是之前沁陽之戰,雙方打出一個標準的排隊槍斃的戰事。大家傷亡慘重,一日之內,打得雙方都打不下去了。事後檢討。認為當時不應該面對敵人步陣就猛攻。要嚴格執行炮轟,騎兵衝擊,步兵進軍的三部曲。

或者秉承迂迴戰術。也就是戰略繞後。

如果按照這個想法,在戰術上,軍隊火力還有過剩。

這種非常細節的變化,就反應在編製上,因為編製上,營一級別的火炮數量不多,跟隨大軍行軍比較困難,不足以轟開對面的陣地,或者遇見敵人步陣的時候,火炮調集時間慢。

總不能大家相持一兩天,火炮才到吧。

如果軍情緊急的時候,那也只能硬着頭皮沖了。

而這個情況下,又分出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就是,何夕對火炮一開始的想法,那就是火炮集中使用,以至於在軍一級,有單獨的火炮編製。但是而今另外一個意見也很重要。那就是加強一線火力。

什麼轟不開對方步陣,那是火力不足。

這種情況之下,吳立與盛庸的戰鬥,其實是軍隊改革的一個實驗點。

其次,就是懷慶的確的特殊地形了,懷慶地區對於北京控制區來說,其實是一個戰略突出部,不僅僅要考慮黃河以南的明軍,也要考慮山西的明軍,特別是山西的明軍,居高臨下,吳立部仰攻困難。

一旦山西軍隊發動,很容易截斷吳立部的後路。

到時候,就危險了。

所以吳立進軍的時候,就要特別小心。專門有一個軍在後方不動,就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

再其次,盛庸本身也是一個很難以對付的人。很狡猾,也很勇猛。大戰很有章程。雙

方的戰事打得很散,並不是軍隊少,而是盛庸已經習慣了方圓數里數十里的戰場,總體戰場上人數很多,但是具體到某一個關鍵節點上,不過一兩千人的戰鬥。

盛庸更喜歡層層抵抗,建立優勢陣地,等北軍來進攻。北軍迂迴,盛庸也迂迴,總之,那種集中數萬人在一處的戰場,並不是盛庸所喜歡的。

無他,傷亡太多。

而且防守方有戰略優勢,一旦守的一方願意,再加上堅固的營地,千餘人,就能牽制數千,甚至近萬人一段時間。這種情況也是對兵力的極大的浪費。

於是,從河間會戰開始到而今,因為戰事進入全火器時代。在具體戰術上,雙方戰事,也從點演變成了線。

之前的戰爭,不過,是圍繞着幾個要點,進攻。一旦失去了這個要點,一方面就要總退卻。或者崩潰。這個要點,很有可能是某座城池,或者說是雙方爭奪的一個戰場。

而今卻不一樣了,戰事成為一條線,雙方戰鬥是沿着這一條線進行,一旦從這一條線打開一個缺口,對方某部,就能形成迂迴。將一方包圍起來,在火器時代,後勤特別重要,一旦後勤供應不上了。

戰事就不用多說了。

之前北軍打南軍的優勢,其實就是以線打點的優勢,南軍是不可能將軍隊完全鋪開,按北軍的密度鋪開之後,是沒有戰鬥力的。而今雙方都有了這種能力之後。

具體該怎麼打仗,對雙方來說都是很新鮮的。

不過。吳立此刻得了後方的命令。自然下令在整條防線上,尋找幾個薄弱點,然後進攻,希望能打出突破口。

------

懷慶地區是很狹長的,一邊是黃河,一邊是太行山。

正因為如此,雙方數萬人才能將這兩地之間鋪滿。

當然了,自然談不上完全鋪滿。

與很多想象的,雙方戰線密不透風是不一樣的。這裡的軍隊密度,自然還達不到這個標準。雙方百姓還能自由的來往。只是,大軍想要通過,必然會遇見對付的阻攔。關鍵道路,特別是能通行大炮的道路,都有堅硬的營地把守。

即便是在平原地區,這種可能容納千斤大炮通過的道路也是不多的。

盛庸站在地圖旁邊,貪婪的看着眼前的一切,他嘆息了一聲,說道:「傳令下去,撤軍吧。」

盛庸是很不願意撤軍的。

眼前的一切都是盛庸一手打造出來的。他自然不願意放棄。在他看來,懷慶之戰事可以打贏的。因為戰事打到這裡,雖然他步步後退。丟了不少地方。但是戰略上並沒有吃虧。

他已經聯繫了山西方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派出軍隊馳援。只有他徐徐後退,將北軍引誘進入懷慶地區,雙方合力,說不定,是可以打一場殲滅戰的。

他其實也知道,北軍對於這樣的情況,也都有預案的。

吳立所部即便陷入包圍之中,後面的軍隊馬上救援。山西軍能不能擋住葉沈的進攻,還是兩可之間的。

那個時候懷慶戰事就有可能升級了。成為雙方在這個地區的大決戰。一旦失敗,不要洛陽不保了。連晉東南地區一些府縣也未必能保得住。

這也是南軍之中很多人猶豫的原因。

好在盛庸有在傅友德支持。

盛庸也不想給傅友德添麻煩,他希望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擊潰吳立所部,將他們趕出懷慶府。這不是不可能的。

盛庸是有這個把握的。

但是而今,這些都付之東流了。

盛庸得到了傅友德的命令,立即撤軍,放棄懷慶。防守黃河。

原因很簡單。

傅友德要立即

東進,整個山東河南的精兵都要去山東了。也就是說盛庸沒有後援了。如果這個時候,一直充當吳立後援的那個軍,忽然加入戰場。盛庸是抵擋不住的。

而傅友德也不能接受盛庸所部的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