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朱允炆用自己的性命做賭注,將徐輝祖陷入兩難之中。

徐輝祖內心之中,也無比煩悶,他僅僅是想坐在家中,安安分分的渡過這南京過渡時期,卻不想誰都找上門來。

卻沒有想過,當初南京各派系,馮家撤離了。傅家煙消雲散,韓國公一脈,而今在重慶,與梅殷方面打打停停,也是在談判。

唯一魏國公一脈,屹立不倒。

而且魏國公對於南京的影響力,本來就很深。而今各方面人心惶惶,也只有魏國公一脈,敢確定,不管天下如何風雲變幻。他徐家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與魏國公府的穩坐釣魚台相比。很多人簡直是無頭蒼蠅。

這種情況下,別人怎麼可能不想從魏國公府想辦法。

此刻,徐輝祖煩惱無比。而朱允炆內心之中,也很是忐忑。

在他殺丁顯的時候,其實已經確定局勢無法挽回了。不僅僅是南京局面無法挽回了。連天下局勢都無法挽回了。

這個後果,魏國公徐輝祖就不敢相信。

除卻這裡,沒有其他方向可去了。

最後以柳木為標準,但是最後就傳成這個樣子了。

歷史上建文帝出逃的時候,西南還在他手中。所以,很多傳聞說,建文帝跑到了西南,而今卻不一樣了。西南已經為北京所有了。重慶聚集着湖廣所以兵力。但是在韓國公李祺手中。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朱允炆會做的如此決然。

而且,這也是很方便。何夕開海這麼多年,東西洋早就形成了成熟的航道了。很容易就到西洋去了。

一旦國家有難,最少南京附近的百姓願意為朝廷效死。

但是,不同的時候,看法也會不同。

那就是南京城是洪武之間才修建起來的。可以說南京城中,很多人都開國功臣,當然了,他們或許沒有那麼高的功績,可以封侯。封爵。但是居住在京城之中,也算是他們支持大明開國的報酬。

朱允炆想來想去,居然想到了魏國公一脈。

但是生死人之大欲,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談笑面對的。

而今大戰到了今天,火藥的地位更是高到了一個無以加復的地步。如此一來,南京生產的火藥就更多了。更不要說,南京本身就是儲存了很多軍事物資。火藥更是其中大項。

覺得朱允炆根本不明白,太祖皇帝之苦心。這樣的事情,也是能做的嗎?

朱允炆並不是不知道,而今他已經沒有路了。殺丁顯之前,他還想着自己是皇帝,想做挽回局面,而今此刻,朱允炆僅僅是朱允炆,他是一個人。他所有想法都很簡單。

特別是魏國公一脈在南京經營的時間很長,可以說,南京城的損失,有相當一部分就等於魏國公的損失。同時也等於是朝廷的損失。原因很簡單。

不能。

朱允炆並不覺得,這個人有多可靠。更不要說,即便李祺可靠,李祺能夠力挽狂瀾嗎?

朱允炆當這幾年皇帝,對新式戰爭,也有自己的體悟。不說別的。那就是要錢,有武器,要工廠。要後勤生產能力。沒有這些,根本不可能打贏北京。

徐輝祖心中凜然,他預料之中的南京之戰,大概是北軍進攻,很快就會有守將倒戈的。至於倒戈的是誰?魏國公並不在意,但是一定會有人倒戈,卻是事實。

朱允炆說道:“魏國公不為南京城想想嗎?我已經安排好了。以傅茂為將,總攬南京城防,城中有數百萬斤火藥,一旦城破,立即點燃,玉石俱焚,南京化為焦土。而如果魏國公答應我。我立即可以寫下罪己詔。並可以對外說,我已經自殺了。從此之後飄零海外,不再是建文帝了。”

一旦數百萬斤的火藥在南京城中爆炸。

不管是誰的。大部分由權貴扶持的商人,不會跑那麼遠。他們大多在自己的舒適區撈錢。也只能那些沒有背景,想要搞大錢的人,才如此奔赴西洋搞錢。

無他,在大明的已知世界之中,也唯有西洋才有他的容身之地。

從來就是這樣的,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南京城中就由魏國公做主。完好無損的交給我那大兄。”

他不是沒有想過殉節的。

更不要說,朱元璋對南京本地百姓,是何等的厚愛。洪武年間,南京附近幾乎不繳納賦稅。就是為了收買民心,為長久計。

而且朱允炆也知道,魏國公府是比較光明磊落的。即便不答應,也不知道,當場翻臉。但是如果魏國公府答應了,事情也就很容易。

因為,魏國公府決計不想沾染皇室的鮮血。

朱允炆與魏國公府的種種心結,徐輝祖可不願意為朱允炆冒如此大的險。

南京城中是有數百萬斤火藥,一方面南京城中本身就有很多火藥作坊,是火藥的生產基地之一,畢竟火藥生產,從朱元璋時期就很受重視。

“一旦走露風聲。事情就不可挽回了。魏國公你答應不答應。”

只是朱允炆要面對最難的一關,其實並是如何去西洋,而是如何離開南京。

大明自然是不能留的。藏不住,西南也不可能留。只有國外了。而東洋南洋,或許能夠躲藏一時,但實際長了也是不行的。唯一西洋,不在大明朝廷的管控之中。

而南京火藥在很長一段時間,是明代最好的火藥。

歷史上,建文皇帝有沒有出逃,出逃有沒有去西洋,已經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迷了。但是而今朱允炆一開始確定的地方,就是西洋。

徐輝祖嘆息一聲,說道:“陛下,我可以想北邊轉達陛下的心思。至於其他的事情,請恕陛下不能答應。”

“來回時間太麻煩了。”

而今朱允炆這個做法,讓徐輝祖十分痛心。

“至於稟報北邊,不用了。”

當初,朱允炆對魏國公府可是無數怨氣,但是而今看來,卻也很明白,魏國公只是不想參與到朱家骨肉相殘這一件事情之中。這大概是徐達的意思。而徐輝祖卻是一個有名的孝子。

甚至為了生產火藥,專門種植柳樹。就是因為在所有木炭之中柳木的效果最好。這大概是最開始制定火藥比例的時候,不同的木炭含炭量是不一樣的。

只是那時候的火器還不大行。

只是,這都是少數的。

是的,不僅僅魏國公徐輝祖對朱允炆有意見,朱允炆對魏國公一脈也是有意見的。因為他知道,魏國公一脈從來不是忠於他的。

所以,朱允炆一開始就提中山王。

丁顯的事情,給朱允炆提了一個醒,他下面的大臣之中,有多少值得相信的,朱允炆不知道,而如此大事,必須要找一個可以信任的人。

而且何夕開海,也算是擴大了整個大明上層的視野。早就有大明商船,去印度,東非等地貿易了。甚至南洋很多漢商都是吃這一口飯的。從南洋採購大明商品吧,然後專賣到印度,阿拉伯。甚至有一些,直接在埃及專賣給威尼斯商人。

那就是活下去。

不被北京方面限制的活下去。

在這個目的之下,他什麼事情都能做到出來。

徐輝祖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這一件事情,我還是不能答應你。不過,你可以給一點時間,我現在就給江北傳話,我以我魏國公府的名義擔保。如果北方默認或者答應了。我一定會送你出海。但也僅僅是出海。至於出海之後,會遇見什麼事情,只能請陛下好自為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