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第273章出讓帝號

換做以前,這些蠻人將領對於建功立業,根本不會有如此熱情。

只因漢人普遍自覺高人一等,就算朝廷不得已徵召蠻兵參與平叛,最後也只會賞賜一些錢糧。

至於官職,蠻人根本不可能獲得。

現如今,周琦賦予了蠻人與漢人等同的權利,蠻人不僅能夠當官,甚至還有可能封候拜將。

對於這些蠻人而言,漢人官職的誘惑力不言而喻。

且蠻人與異族之間也同樣擁有鄙視鏈的存在,就好似漢人瞧不起蠻人,認為他們乃是未開化者。

蠻人同樣瞧不起撣國、驃國,認為他們遠離中原王朝,乃是邊塞蠻夷之邦,相比起早就依附漢王朝,已經與漢文化深入融合的南中各個蠻族部落,撣國、驃國根本不值一提。

事實也的確如此。

僅僅是永昌郡的些許南蠻部落,都能將撣國北方攪得天翻地覆,讓驃國找到機會可以趁機入侵撣國。

若南中四郡各個蠻族部落齊心協力,再加上漢人的指揮調動,假以時日滅掉撣國,驃國,又算得了什麼?

看着眾人的表現,周琦不由暗自點頭。

他雖有心滅掉撣國與驃國,奈何騰不出手,若是自荊州或者揚州調兵,不僅會水土不服,還會勞師遠征,耗費數之不盡的錢糧。

相反,讓項弘、孟獲、高定等人,在南中就近徵調兵馬,籌備糧草,訓練士卒,而後前去征討兩個南方小國,反而最省時省力。

除此之外。

周琦設立南中都督,還打算圖謀交州。

雖然交州地廣人稀,登記在冊的人口卻也超過百萬,若加上那些沒有登記的少數民族,以及被隱匿的戶籍,這個數量或許還要翻倍。

周琦沒有精力自己領兵征討,設立南中都督,讓項弘、法正他們就近討伐,既能擴張領地,也不會影響北方戰略。

給眾人畫好大餅,待孟獲、高定等人盡皆離開以後,周琦卻是單獨留下了項弘與法正。

周琦看向二人,語重心長的說道:“中原局勢十分嚴峻,袁術敗亡已成定局,袁紹大勢已成,此後孤恐怕再無精力南顧。”

“伯德忠心耿耿,勇猛善戰;孝直心思靈巧,智計百出。”

“南中有汝二人在此,孤甚是放心,希望等到南中局勢穩定以後,你二人能夠滅掉撣、驃二國。”

說到這裡,周琦停頓了些許,而後語氣變得有些肅殺,道:“南中各部落蠻族早已歸順朝廷,與吾等漢人亦有相同祖先,只是缺少教化,又飽受地方勢力壓迫,才會舉兵叛亂。”

“這也是為什麼,孤不忍在南中造成過多殺孽。”

“然蠻人大多畏威而不懷德,孤雖然已經震懾過蠻族各部落酋長,仍擔心有些人心懷不軌。”

“孤恩義已施,日後再有悖逆朝廷舉兵叛亂者,皆夷其族!”

項弘、法正聞言,皆神色凜然,齊聲道:“唯!”

周琦目視二人,繼續說道:“南中土地肥沃,物產豐美,撣國、驃國之民何德何能,能夠享受此等膏腴之地?”

“大軍南下之際,無需約束各部落將士。”

“孤不希望數十上百年之後,此二國餘孽繼續作亂,把疆域獨立出去,爾等可知曉吾意?”

兩人聽到這裡,皆心中駭然,垂首拜道:“唯!”

如果說蠻人後世都是漢人,讓周琦對他們產生好感的話。那麼生活在中南半島的那些人,除了緬北曾納入華夏的統治以外,緬中以及緬南從來都是獨立的王國。

周琦也不算什麼好人,對於非本國之民,可就沒有那麼多的耐心與仁慈了。

相比起慢慢教化中南半島之民,周琦更願意使用西方人對待印第安人的政策,以快刀斬亂麻的形式,徹底斷絕當地人日後復興反叛的機會。

這麼做,雖然會背一世之罵名,對於整個華夏而言,卻是利在千秋。

周琦不使用同樣對待蠻人的政策對待那些人,除了蠻人在後世與漢人無異以外,還因為南中四郡蠻人與漢人雜居數百年,早就有了融合的基礎,對於漢文化也有着很深的認同感。

反之,中南半島的原住民,自始至終都是獨立的王朝,而且有着自己的信仰。

周琦不太認同那種信仰,也知道想要改變有信仰的國家究竟多麼困難。

因此,相比起花費數百年恐怕都很難做成的民族融合,周琦不介意從一開始,就將他們徹底抹除。

就這樣,周琦離開了。

臨走之前,留下了五千漢人兵馬,而後率軍浩浩蕩蕩返回襄陽,並且第一時間調杜畿、張、張昭、顧雍四人前來南中各郡任職。

汝陽,皇宮。

袁術看着宛若雪花般的戰報,不由面如土色。

紀靈被張A射殺。

張勳被顏良斬殺。

橋蕤被文丑斬殺。

韓暹、楊奉投降劉備,陳蘭、雷薄投降袁紹。

其餘麾下文武,逃跑者不計其數。

袁術稱帝不到一年時間,已經是眾叛親離,麾下幾乎再無可用之人,早就被不斷加固的汝南城牆,亦是搖搖欲墜。

當袁紹在長平擊敗袁術主力,率領大軍圍困汝陽以後,袁術治下的各郡縣幾乎都被袁紹傳檄而定。

除了各郡縣官吏都是明眼人,知曉袁紹必然勝利以外,也與袁紹的出身有關。

袁紹再怎麼說,也出身汝南袁氏,與袁術乃是兄弟。

能夠在袁術治下為官之人,除了袁氏子弟以外,很多都是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

他們當初下錯了注投靠袁術,現在縱然改投袁紹,卻也算不得什麼,反正都是為了袁氏效力。

若是換做劉備,縱然擊敗了袁術主力,恐怕也會步履維艱,處處受到阻攔。

如今的袁術,幾乎只剩下汝陽這座孤城。

若非袁術早在稱帝以前,就不斷擴張、修建汝陽城牆,而且搜颳了許多錢糧充實汝陽府庫,恐怕汝陽早就被袁紹麾下的大軍攻破了。

饒是如此,汝陽城內現在也是人心浮動。

不僅因為袁術的接連大敗,也因為荀攸使用的攻心之策,每日都有人朝着城中射箭,箭矢上綁着勸降書信。

書信內容也很簡單,只說汝陽亦為趙王故鄉,城中父老鄉親都與趙王有舊。

趙王不忍看到汝陽生靈塗炭,希望城中軍民能夠主動開城納降。

趙王承諾,城破之日,絕對約束三軍,對城中大族、百姓秋毫無犯。

若換做別人,城中軍民看到書信內容以後,恐怕還有些擔心,城破以後對方不會照辦。

只不過,袁紹也出身汝陽,在士林與民間又名聲極好,所以根本沒有人會質疑書信的真實性。

正是因此如此,才會使得城中軍民皆人心浮動。

看着滿臉頹廢之色的袁術,鄭泰從懷中拿出了一封書信,將之交給了袁術,說道:“此乃荀公達讓人送給老臣的勸降書信。”

“這封書信,直接送了老臣的府中,陛下可知形勢究竟有多麼嚴重了嗎?”

鄭泰與荀攸之間,私交不錯。

大將軍何進輔政之際,為了拉攏士族,徵辟了許多有名望的士子,荀攸、鄭泰都在其中。

後來何進身死,董卓亂政,兩人又被迫在董卓帳下效力。

只不過,兩人都並非安分之人,曾經聯合設計想要刺殺董卓,事情敗露以後荀攸被捕入獄,鄭泰卻是逃到袁術這裡,被其委以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