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5000輛。
在交付之前玩得神神秘秘的星途S01,在五月一日當天,公佈了四月份的交付數量,這個交付量,已經達到了年化15萬輛的交付能力了。
“這成績已經能夠排進全球TOP10之列了,這是絕對的爆款,尉來已經是一家非常具有競爭力的企業了,值得BYD尊敬以及重視。”
5月8日,在福迪電池山城工廠的擴產儀式上,船伕哥大大方方的表示,本次山城電池工廠的擴產,將產能提升至20GWh,是為了漢EV,DM-i車型供應保障鋪路。
表面上的風度,難掩船伕哥心裡的無奈,星途S01的火爆嚴重擠壓了BYD的生存空間,在大眾新能源市場,深耕多年的BYD,憑藉著插混技術佔據著絕對的優勢。
然而,新能源汽車的最終形態依舊是純電型,無論是插混還是尉來主導的增程式,都只能算是一種過渡,這一點從數據上就能看出。
從2015年開始,新能源汽車歷年的銷量,純電車型的佔比始終穩定的維持在70%以上,隨著電池成本的下降,續航能力的提升,國內在17,18年純電車型甚至一度佔比超過80%。
BEV(純電)主導低價代步車和高端市場,如五菱,特斯拉,尉來等,PHEV(插電混動)主攻家庭用戶,緩解續航焦慮。
主流消費者更偏愛純電車型,這也是BYD這么多年銷量始終無法突破的一個原因,而符合當下消費主流的尉來則始終能夠保持穩定的增長。
而在混合動力方面,尉來這些年雖然還是在投入研發,但是進步並不算很大,跟傳統車企比起來也沒什么優勢,不過尉來卻能夠另闢蹊徑,居然玩起了增程式。
帶著市場爭議極大的L1,尉來殺入了混合動力市場,雖然各種被吐槽冰箱彩電大沙發,但是不得不說,經過幾年發展的尉來L1,已經成為一款準十萬級的車型。
今年前四個月,尉來L1交付超過1.8萬輛,平均月均4500輛以上的銷量,還是建立在春節受影響的情況下,表現愈發的穩定。
這可是一款平均售價在30萬元以上的車型,按照市場評估,僅僅尉來L1這款車型,今年就能夠給尉來帶來超過200億元的營收。
尉來用一種難以想象的方式,活生生的在混合動力市場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在純電方面,尉來更是國產品牌的首先,如今攜帶著純電優勢的尉來用兩款車型開始在15萬元以下市場發力,彩虹知豆表現不算驚豔,但也是中規中矩。
對於一家經歷了破產重組的品牌,消費者依舊還心存顧慮的情況下,能有這樣的表現已經算是成功了。
而星途S01的表現更是驚豔了整個市場,無論是受歡迎的程度還是產能,都大大出乎市場的意料,目前唯一讓市場存疑的就是星途S01在大量交付的情況下,售後服務能不能跟得上。
要知道尉來可一直號稱是以服務見長的,特斯拉在滬市車展上的公關危機,有各種各樣的背後因素推動,但本質上還是服務跟不上交付量的增長。
作為全新的團隊,星途S01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BYD有BYD的優勢,但是我們也不能吃老本,漢EV的推出,山城電池工廠的擴產,就是我們面對市場競爭給出的最新應對方式之一。”
“如同檀總說的那樣,我們無懼與任何企業競爭,有競爭只會讓我們的市場越來越好,在恭喜星途S01銷量的同時,我們也會努力追趕的。”
特斯拉的公關危機,在最終以特斯拉妥協,宣佈開放用戶數據,在國內建立數據中心而有所緩解,還別說,這一次特斯拉答應建立數據中心特別的痛快。
隨著特斯拉熱度的下降,星途S01的交付量成為五月初汽車市場最熱的話題,按照星途S01給出的交付數據,整個五月份,星途S01將交付1.5萬輛。
同時,從六月份開始,星途S01的交付週期從四周變成了六週,具體有多少訂單量星途S01沒有公佈,但是交付週期的延遲,也意味著這款車型受歡迎的程度。
按照市場預期,星途S01極有可能打破國產新能源車型最快十萬輛的交付數據。
出席公開活動的船伕哥難免被問起如何看待競爭對手的表現,不僅僅是船伕哥,其他的企業老總同樣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可以說五月份的第一週,汽車圈都是星途S01的天下。
就連尉來主品牌都被搶了風頭。
尉來與BYD,這些年BYD一直扮演著追趕者的角色,銷量始終被壓了一頭,純電是BYD的痛,而漢EV,就是BYD的破圈之作。
從銷量數據上來看,漢EV做到了。
截止到今年四月份,BYD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銷量累積達到了八萬輛,這其中漢EV貢獻了3.3萬輛,佔據整個品牌銷量的40%以上。
漢EV的成功給了BYD極大的信心,內部甚至已經喊出了超越尉來,成為國產第一新能源品牌的口號。
從BYD內部來看,他們也確實有這方面的實力,混合動力佔優,在純電領域的持續投入,車型矩陣上的快速擴張,王朝系列已經覆蓋到了秦,唐,宋,元,漢。
另外,新推出的海洋系列,市場反饋也不錯。
當然,最主要的是,通過漢系列,全新的語言設計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扭轉了BYD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C端市場形象的重新樹立,這是BYD今年最大的亮點。
BYD有這樣的底氣。
但是尉來的發展,同樣飛速,最讓船伕哥感慨的其實並非銷量,新能源汽車發展飛速,作為同樣有著先發優勢的企業,無論是BYD自身還是尉來,銷量的增長其實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尉來的成長,讓船伕哥感慨,BYD感覺到壓力的地方在於技術研發的轉化率。
汽車是一個靠技術推動的產業,一家車企可以憑藉著某種“運氣”推出一兩款爆款車型,例如已經破產了的眾肽,他們的眾肽2008,保時泰都有短時間之內引爆市場的能力。
但是想要讓爆款維持生命力,持續的輸出爆款,技術投入就是必須的,而所謂的技術投入並非是你花了多少錢就算是技術投入的,可能你的技術方向錯了,錢花得再多都沒用。
作為一家在2008年成立的車企,走過14年頭的尉來算不得年輕,但是也算不得是老牌企業,技術底蘊並沒有那么的深厚。
在尉來成立初期,檀錦程的操作模式其實也讓很多人看不懂,東一榔頭西一棒的,或是併購,入股某家零部件企業,或是在海內外玩併購,偶爾還跑去互聯網搞一搞。
甚至還買下了一家手機品牌,給人一種不務正業的感覺。
在造車方面,推出了悅馳系列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就像是吉利一樣,逮著一個系列往死裡薅,撐著尉來往前走。
初階段的檀錦程,給人的感覺就是玩金融的,對於併購,投資非常的熱衷,旗下的企業一家一家的上市IPO,造車似乎並沒有那么受到重視。
雖然檀錦程一再向外界表明他造車的決心,但是可信度還是存疑的。
如今14個年頭走過,檀錦程對於尉來品牌的運營模式已經漸漸清晰了,以金融為根,鋰電池,包括系統OS,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芯片製造為幹,產業鏈佈局為葉,推動著尉來的整車製造。
十幾年之前的一些看起來毫不相關的佈局,漸漸的發揮出它的作用,尉來在技術投入方面,異常的精準。
跟傳統汽車相比,尉來有動力電池產業以及智能駕駛系統方面優勢,這些全新的技術是吸引年輕用戶的重要因素,而跟新勢力企業相比,尉來又擁有自己的產業鏈優勢。
尉來的產能水平,根本不是新勢力能夠相比的,哪怕是特斯拉這種手握幾十萬訂單的,在短時間之內都沒法對尉來構成絕對的威脅,因為他的訂單與產能轉化率根本沒辦法匹配。
特斯拉這一次妥協得這么的快,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產能問題,原本計劃當中的柏林超級工廠投產,在5月3日因為環保審批的問題再次推遲,這嚴重影響了其在歐洲市場的將會計劃。
也讓特斯拉更加的依賴於滬市超級工廠的產能,而且滬市超級工廠的產能,截止到目前為止還遠遠沒有達到極限,不要忘了,今年依舊還是特殊年份。
不過在歐洲市場,也不只是特斯拉遇到了麻煩,尉來同樣也有這樣的困擾。
五一期間,檀錦程親自飛往德國,除了視察在圖林根州的錦新時代電池工廠之外,檀錦程也有意在歐洲擁有自己的整車製造工廠。
“這幫老外真的是讓人頭痛,環保都入魔了,服了。”
“額,老闆咱們私下裡吐槽吐槽就行了,在公眾場合可千萬要注意言行。”
於利國,這位尉來在歐洲區的負責人,在向遠道而來的老闆彙報了工作進展之後,引來了老闆的一陣吐槽,特斯拉德國工廠要是能夠順利投產,對尉來或者說錦新時代是有著絕對好處的。
錦新時代在圖林根州擁有一座14GWh的電池工廠,除了供應寶馬以及奔馳電池之外,特斯拉就是潛在當中的重要客戶,一旦特斯拉在歐洲的超級工廠正式投入,圖林根州的工廠就可以順勢擴產。
本土化的供應,不僅僅是特斯拉減少了成本,錦新時代也是如此。
“我知道,這不是私下嘛,所以我們的計劃是不打算在歐洲建整車製造工廠,讓你調查的資料調查得怎么樣了?”
特斯拉在德國的超級工廠,被環保折磨得頭痛不已,動不動就停工,多砍了兩棵樹都得道歉,在建設過程當中搞的么蛾子,檀錦程也是大開眼界。
圖林根州的電池工廠其實也碰到過這一類的麻煩,不過好在這個地區之於我們來說相當的熟悉,有人就好辦事兒。
“綜合來考慮,福特在薩爾路易的工廠是最合適的。”
於利國今天是彙報工作的,自然是早有準備,與特斯拉一樣,尉來同樣有在歐洲擁有自己整車製造工廠的計劃,不自己建那么就是直接買了。
“替代方案就是麥格納斯太爾在奧地利的工廠,這家可以選擇代工模式。”
說罷,於利國就遞上提前準備好的文件,接過文件的檀錦程認真的看了起來,幾個月的調查,於利國提供了三個潛在收購(代工)的目標。
首選的當然是德國,作為在歐洲區最重要合作伙伴,也是歐洲區經濟重心的德國,尉來在歐洲最核心的資產基本都在德國。
第一個潛在目標是戴姆勒在不來梅或拉斯塔特的閒置工廠,在電動化轉型過程當中,這兩座工廠有部分生產線閒置,有著德國本土高端製造標準,基礎設施完善,供應鏈成熟等等優勢。
但收購的難度也是最高的,這可是奔馳的工廠,是老歐洲的象徵之一,奔馳不見得願意直接出售給競爭對手,即使是願意,也要考慮德國ZF的態度。
另外,就是工會的阻力是最大的,可以奔馳與德國ZF同意的情況下,都有可能被工會給攪黃了。
第二個方案就是福特在德國薩爾路易的廠,今年年初,福特宣佈歐洲收縮戰略,將逐步關停燃油車產能,這家工廠是生產福克斯車型的,計劃於2022年停產。
高度現代化的工廠,有25萬輛的年產能,地理位置優越,物流便利,電動化改造成本可靠,加上福特有意出售,這些無疑都是最大的優勢。
至於說難度,同樣還是來自於工會,不過相較於奔馳,福特的話要好上那么一點。
第三家就是小眾品牌的麥格納代工廠,這家位於奧地利的工廠從事著為奔馳,寶馬等品牌代工的業務,具備靈活的產能,且擁有無需收購,簽訂代工協議的輕資產模式,能夠快速投產的同時還能夠規避政策風險。
劣勢也非常的明顯,那就是代工成本高,尉來需要交出大筆的利潤給予第三方,且長期依賴於第三方並不利於品牌建設。
另外,於利國還準備瞭如歐寶之類的工廠收購方案,歐寶在2017年被PSA收購之後,其在德國愛森納赫的工廠產能嚴重過剩,15萬輛的年產能,產能方面也相對適中。
不過與奔馳一樣,PSA不見得樂意賣,另外相對於奔馳以及福特的工廠,這座工廠無論是從地址位置還是現代化程度來說,都相對要差一些。
“確實是福特的工廠最合適,至於讓代工的方案就算了吧。”
代工的模式倒也不是不同,像是沃爾沃就給吉利極星做代工,但是這兩者的情況不一樣,把利潤留在沃爾沃,同時還能夠快速在歐洲市場投放極星,對吉利而言是最為有利的。
而尉來則沒有這方面的優勢,哪怕是收購歐寶工廠,都要比代工更利於長期的戰略,除非是所有的收購都被否了。
“以目前這種ZZ環境,咱們想要做到全球化,在歐洲區擁有一家自己的工廠是有這個必要的,所以我的意見還是偏向於直接收購,去跟福特談吧。”
福特工廠如果能夠收購成功,不僅僅能成為尉來全球化的跳板,另外還能夠推動寶騰進軍歐洲,給寶騰在歐洲做代工,也是一筆利潤。
至於說路特斯在海瑟爾的工廠,檀錦程完全沒有考慮過,產能非常的有限,地理位置也不行。
“行,那我就組織團隊去跟福特談。”
福特在薩爾路易的工廠,擁有約260萬平方米的面積,包含了整車生產線,塗裝車間等完整設施,目前約有6000名員工,按照估值參考,類似的工廠估值約3億至5億歐元。
考慮到福特急於退出歐洲燃油車市場,還能夠接受一部分的折價,電動化改造方面,於利國也讓人評估了,差不多在一億歐至兩億歐之間。
另外加上勞工安置以及環保合規等等附加費用,整體的投產成本大概在5億歐至10億歐之間。
“歐洲佬這邊東西是真貴啊,算了,這個價格的話倒也算合理。”
按照當前7.55左右的中間匯率,單單一筆收購完整的工廠,就需要花費近80億元,但是比起特斯拉的自建來說,簡直不要太便宜。
特斯拉在德國的工廠,原本計劃是投入40億歐元了的,但是截止到目前,特斯拉自己公佈出來的數據是58億歐元,屬於是嚴重超支。
單單是環保方面,特斯拉就花了八億歐元,多花點錢也就算了,還多次被法院叫停,導致工期嚴重延誤,屬於是被吃得死死的。
誰說老外不會玩花頭的?
“是啊,確實不便宜,但是好在咱們又有了一輛爆款車型,歐洲這邊賣得也越來越好了,擁有自己的工廠確實是迫在眉睫。”
“確實是這樣,本土化的話,我們成本還能更降一些,這樣才能夠保持住競爭力。”
特斯拉德國超級工廠的投產對於錦新時代的電池供應鏈體系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本土化之後對尉來汽車的出口業務卻是一大考驗。
“說到這個,星途在歐洲這邊都有一定的熱度呢。”
ET5與ES3是尉來在歐洲的主力車型,這兩款車型在歐洲這邊賣得不錯,連帶著尉來品牌在歐洲部分地區也有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加上與特斯拉打對攻,檀錦程這位年輕的華夏首富在歐洲也頗有人氣。
在汽車行業裡,爆款的定義通常是指在銷量,市場熱度,用戶口碑或行業影響力等方面表現極為突出的車型,其定義和門檻因市場,品牌定位和時代背景而異。
但是拋開各種各樣的因素,爆款的核心特徵最重要的表現無非就是銷量,銷量數據是最為直觀的。
在燃油車領域,10萬元至30萬元的主流定位車型,月銷量超過1.5萬輛就是爆款車型,如悅馳A1,朗逸等等車型。
而在新能源領域,20萬元以內的,在當年市場環境下,月銷達到一萬輛就可以定義為爆款,20萬元至40萬元之間的車型,月銷達到5000輛即稱之為爆款。
當然,20萬元以內的車型銷量過萬也不全都是爆款,這裡面還有一個偽爆款的概念,那就是部分車企雖然宣佈訂單破萬,但實際交付低迷,這種就是純純的胡說八道。
另外,還有像埃安系列這種依賴於B端市場的電動車型,70%的銷量來自於網約車,C端認可度低,這種也不能完全算是爆款。
真正的爆款,一定是來自於C端市場。
目前尉來在新能源領域,擁有ET5,L1,S01三款爆款,ES3也是準爆款的標準,四款面向於C端的車型,覆蓋低中高端,佈局十分的合理。
跟BYD相比,尉來的產品矩陣有些單薄,但是產品力方面,那是毫不遜色。
“那是好事,指不定星途也有出口的可能性呢。”
眼見事情聊得差不多了,於利國趁機邀請檀錦程去他家裡做客,駐歐洲多年,於利國近乎於定居狀態,在這邊也買了房子,比起國內的工作模式,這邊相對要輕鬆一些,也更適合於他這種年齡段。
檀錦程欣然應約:“好啊,我去給你做頓飯吧。”
“那太好了,來到德國這么多年,還是比較懷念老闆的廚藝呢。”
有一說一,在車企老總裡面,前世賣過盒飯,當過非專業性廚師的檀大老闆,絕對是碾壓的存在,說過的都說好。
“行,整點兒小燒烤,喝點兒啤酒,有你在這邊我不用啃他們硬梆梆的麵包了。”
五月份的德國,是從春季向夏季過渡的時間點,部分地區還是比較熱的,啤酒作為德國的代表之一,還是可圈可點的,另外香腸也不錯。
既有大塊吃肉的豪爽,也有面包發酵,香腸製作的工藝,比之海峽對岸的英倫簡直不要好上太多。
當然,這個季節整點兒我們自己的小燒烤,搭配上他們的啤酒,那肯定是更加的完美。
PS:月底求個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