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说网

从她刚怀孕,凌墨萧离家。到现在孩子快满周岁了,他才传来要回家的音讯。

再不回来,真赶不上宝宝们学走路了!

自从接到王爷即将大军凯旋的消息,王妃的心情每天都很好。

每日一起床,必先看挂历,像盼着过年的孩子一样数日子。

稍有闲睱就整理龙凤胎从出生到上个月的画像,装订成册,标好日期。

还怕龙凤胎不认识父亲,到时候不让王爷抱,总抱着龙凤胎去看王爷的画像,指着画像教他俩喊‘爹爹’。

月见很无语:“王妃,大宝小宝还不会喊娘亲呢!”

沈冬素笑道:“先教会喊爹爹,以后有事就喊爹,多好。”

两个宝宝虽是龙凤胎,可成长差距已经开始显现了,大宝明显体力更好,极为好动,哭声洪亮。

小宝不好动,更爱和大人互动,一逗就笑,比哥哥更有语言天赋。

哥哥还在咿咿呀呀,小宝已经能指着鸡蛋说‘大大’,但都还不会喊娘亲。

还有凌墨萧的书房也要重新布置,奶娘提醒,最要整改的是卧室。

奶娘睡的碧纱橱,婢女睡的小隔间,都是为了方便照顾孩子,跟主卧打通的。

总不能王爷回来了,奶娘和婢女还在王妃的卧室睡啊!

奶娘说一般大户人家,孩子都是跟奶娘睡,等王爷回来时,小主子也快周岁了,可以放心地在厢房睡整觉。

冬素认同奶娘的建议,临时搬到客房住,让人来将主卧大整改。

说也来巧,自从凌墨萧要回城的消息传来,好消息是一件接一件。

先是大哥那边说,陈落雪真的将他烧出来的琉璃珠子制成首饰,陈黎当大夏宝贝卖给高丽人。

还卖出了高价,够丹东那边的驻兵一个月的军饷。

沈冬素忙让大哥将琉璃珠子保密,绝不能在大夏境内传来,大夏的聪明人多啊!

肯定一眼就认出来,这就是个琉璃,还是不成型的。

只取其通透,打磨后比宝石还耀眼,实则根本不值钱,也就骗骗高丽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小国。

得等陈黎用此物在高丽那边赚大钱,琉璃烧制工艺成熟,她再做别的东西赚大夏富商的钱。

她细想对付高丽的计划,越想越觉得好笑,一边用廉价的琉璃珠子,赚高丽贵妇的钱。

一边怂恿高丽的将领造反,暗中支持几个王子,挑拨离间,让高丽内祸不断。

甲四说,已经有不少高丽贵族,暗中联络他,想逃到大夏,做夏民。

甲四不松口,是为逼他们去联络新罗,联络倭国。

说实话,真要收高丽人,沈冬素宁愿收平民百姓来开荒,反正现在的北境荒地大把的,再来几百万人口也够分。

她才不要那些高丽勋贵呢!这些人做高丽人是奸,等做了大夏人,就更奸!

她直接跟甲四说,送礼的礼收了,但人不能过境。

但若是流民百姓投奔,可收纳,安置在丹东一带,其地位比北疆的奴隶高些,比大夏的流民要低很多。

她要从多个方面,将高丽做空!支持武将造反,让他们内乱不止。

以高丽贵族喜欢的丝绸、瓷器、茶叶、白纸甚至还有现在的琉璃首饰,换取他们的铁、黄金、粮食,以商业的模样,掏空他们的生存物资。

再暗中收纳高丽流民,吸引更多的高丽百姓投奔大夏,没有百姓,士兵就供应不足。高丽王若强行征兵,便会失了民心。

最最重要的是,逼新罗和倭国下场,让这三个小岛国乱成一锅粥。

这是一个长期计划,比建设北疆还要长,需要决策者充分的财力、物力和执行力来完成。

沈冬素不自夸,她觉得自己算是一个成功的决策者。

咱们自己也不能闲着,趁机发展海军,造战舰。等三个小岛国的粥快熬稀烂时,咱们战舰启航,将他们连锅都端了。

丹东那边有好消息,莫修谨新来的信也是好消息,麻城的瘟疫得到有效控制,但流民的问题却没得到妥善安置。

因为朝廷的钦差到了,太子党官员,到任第一天,不是视察民情,而是先将莫修谨等凌王属官给看押了。

说谨防他们煽动百姓闹事,莫修谨很淡定,全程配合钦差,甚至撤离了所有凌王亲卫,全权将赈灾权交给钦差。

甚至只要钦差一声令下,他立即带人回光州。

他此行本来就是担忧瘟疫蔓延到光州,再则,凌王妃不忍家乡百姓受苦,才派他来赈灾的。

完全没有越俎代庖之意,并且凌王妃非常尊重且支持太子殿下,他会配合钦差大人工作。

钦差被莫修谨一通大义加情深,且态度恭敬至极,还真让那钦差放松警惕。

只将他禁足,便不再多管。

而凌王属官不再管事,可愁坏了当地官员。人家凌王的人是真心实意来助民的,而朝廷的钦差,只来摆谱抢功加捞好处的。

给的赈灾粮不光少一半,还是陈米,赈灾银更是转一道手少一成,等实际到县官手中,十余一、二。

要是以前,这钦差是太子重用的官员,这下面的县令,甚至知府,也是屁不敢放一个,闷声吞下这口窝囊气。

甚至有些奸官,还趁机巴结钦差,讨好太子,与其一起压榨可怜的百姓。

可现在凌王的人也在麻城,并且人家来了之后做的事,与钦差一对比,谁是真正赈灾为民的,谁是趁机谋利的,有眼睛的都看得出来。

莫修谨只是坐在那里,什么话也不说,什么权也没有,但好像就给了这些地方小官底气。

真正让地方官爆发的是,因之前流民吃的是凌王府暂时提供的赈灾粮,虽然只是普通的菜粥,但也是人吃的食物。

而现在换成朝廷的赈灾粮,粥里有沙有糠米还是陈米,量还少一半,稀的米粒都能数得清。

瘟疫禁区还缺药,加上凌王府亲卫调离,常有抢东西、斗殴事件发生。

很快那些青壮百姓聚集闹了起来,他们不懂朝廷钦差和凌王府属官的区别,只知道钦差来了事情不光没变好,还越来越糟。

有人叫着要赶走钦差,有人叫着要莫大人回来。

当地官员忙请示钦差,要组织人去安抚百姓。

而那钦差竟然冷笑着说:“安抚什么?暴民就该杀!杀一匹剩下的就老实了。”

“再说,楚地发生这么大的灾情,怎么可能没有暴民?若无暴民,还要我这钦差来做什么?”

地方官震惊不已,灾民在莫大人的治理下,已经快要平复了。

太子党来捞功劳也就算了,本来凌王属官赈灾也不合规矩,但你竟然为了洗贪的赈灾银子,不惜将百姓打成暴民杀了!

地方官忍不了了,在知府的领头下,和十几个县的官员一起联名上折子,奏钦差贪墨赈灾银,枉杀百姓。

钦差早就防着的,这道折子要成功送到长安,最少也要死上百人。就像当初闽州遇倭盗一样。

但他忘了莫修谨还在麻城啊!表面上送的那份折子用来吸引钦差的人追杀,真正的折子早由莫修谨安排人,送到了长安。

至于事情后面会如何还未可知,但莫修谨说,只要吴王不傻,这一次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将太子拉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