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孝之的計謀就是光明正大地送禮!
當然不是普通的禮物,而是精裝成冊的書籍。
雲國公掌握當今世上最先進的活字印刷術,只要她願意賠本做買賣,她想讓天下出現何種聲音,天下就只會有那一種聲音。
這是何等可怕的力量?
韋孝之終於嚐到了綠梅姑娘親手做的蓮子百味羹,滿足得渾身毛孔都要張開了。
在雲州官場,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受不受雲國公器重,就看雲國公留不留飯。如果留飯,還能吃到綠梅姑娘親手做的美食,那就是雲國公心腹中的心腹。
目前能享受到這個待遇的只有王不喜,顏佟初,秦伯淮,顧海將軍和崔大人寥寥幾人。
韋孝之縱使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會因為得到雲國公的青睞,而心潮澎湃。
韋孝之:“《雲州週報》的那場爭論,大人可有印象?”
顧南夕神色古怪地瞅一眼韋孝之,點點頭。
能不有印象嗎?
當時,自己得知韋孝之一行人來了雲州,便一心等著他們上門來談停戰協議之事,都沒敢出太遠的門。
結果眼前這位,放著正事不做,鎖在屋子裡奮筆疾書,在《雲州週報》上連噴雙方,出了好大一個風頭。
韋孝之卻沒覺得此舉有任何問題:“大人風光霽月,不在乎虛名,卻不知能著書立作,廣為流傳,對於名士而言是多么具有吸引力的一件事!”
就譬如韋孝之的恩師,諸葛瑜,大周第一隱才,先帝三顧茅廬而不出,是兩大皇帝心目中的硃砂痣,白月光。
淡泊名利如他,也會在韋孝之在辯論中處於劣勢,而寫信來提點一番。
這絕不是因為他一片愛弟子之心,是因為韋孝之傳承著他的意志和學說。
韋孝之被批判,就相當於他被批判。
對於這樣的名士而言,你可以罵我的為人,罵我的品德,但你不能罵我的學說。
老子不是天下第一,但老子的學說絕對是天下第一!
“諸葛瑜?諸葛亮?”顧南夕滿腦子都是春耕,謝家,高麗,吐蕃,一時間竟沒想起他是誰。
韋孝之無奈嘆氣,看向顧南夕的眼神十分複雜:“恩師的先祖確實是孔明先生。當年蜀中易主後,孔明先生的後人就搬回祖地徐州琅琊陽都。”
諸葛亮治國有道,致力於法,賞不遺遠,罰不阿近,治軍嚴明,愛民如子,管後勤足兵足食,領兵出征以步克騎,對百姓秋毫無犯。
可以說,但凡有人冠上他的姓氏,縱是無名之輩,別人都會給予幾分尊重,高看一眼。
諸葛,成為智慧的代名詞。
而諸葛瑜繼承了先祖的智慧,在文學,天文地理,治國謀略,機關占卜,各個方面都有建樹。
但他瞧不上大周皇族,不願意出示,寧可窩在深山裡,教導弟子。
他的臥龍書院,收學子的標準更是成迷,世家門閥弟子可進,農民之子亦可進。但有人捧著千金,卻被趕出去。有人拿著錦繡文章,也不能入其門。
韋孝之好笑道:“其實,一切都是看眼緣。恩師相信師徒緣分天註定,但凡讓他看得順眼的,就會受為弟子。”
顧南夕……
好有個性的一名士,有魏晉南北朝的味道了。
“真如此能幹?”顧南夕有些心動。
他可是諸葛亮的後人唉。
諸葛亮多牛逼,幫劉備謀得蜀中,還憑一封《出師表》,讓阿斗在三國中,守了那么多年!
若諸葛瑜有諸葛亮一半的本事,顧南夕吸溜口水。
韋孝之眼裡精光一閃:“相當能幹!”
他的眼尾餘光瞥到顧南夕桌上的文書,自信道:“恩師不僅能幹,而且效率高,極其自律。這些文書,他只需半日即可處理完。”
!!!
顧南夕眼睛亮得跟燈泡似的,這就是自己期盼的人才呀。
顧南夕搓搓手,嘴角幾乎要咧到腦後跟:“孝之啊,你看我這人,當主公是不是挺好的?你們想幹什么就幹什么。我還聽勸。你一個人在雲州多寂寞啊,不如邀請你的恩師和師兄弟們,來我們雲州玩一玩?”
韋孝之似笑非笑地看一眼顧南夕:“大人,您怕不是忘了,《雲州週報》上曾經刊登過《三國演義》?”
顧南夕一愣,眼神茫然。
是刊登過,有什么問題嗎?《三國演義》不是挺好的?裡面對諸葛亮多誇讚啊!
應該沒有冒犯到諸葛瑜吧?
韋孝之:“恩師認為,您在演義中過於神話孔明先生。”
顧南夕:“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韋孝之毫不猶豫的把氣恩師給賣了:“實際上,恩師是覺得,您是在暗中諷刺他。諸葛瑜,諸葛亮加周瑜。您是在諷刺他有先祖的智慧,卻有著周瑜一般的心胸。”
周瑜不是被氣死了嗎?
諸葛瑜認為,顧南夕是在藉此諷刺他氣量狹小。
顧南夕的表情都不知道如何擺了,這個鍋怎么能自己背,分明都是羅貫中的錯!
顧南夕的神情太難言,把韋孝之都逗笑了。
“大人,不慌。恩師雖然對您有點看法,但他對著書立作的熱愛,猶如熊熊烈火。”
韋孝之提議,由雲國公牽頭,建一座可供天下寒士免費讀書的萬書樓,樓裡的書全部採用活字印刷術的線裝版本。
歡迎各個有名之士以及藏書大家,提供典藏書,讓百花印刷廠複印之後,既可保證藏書不會戰亂,水火而損壞失傳,又可以讓天下愛學之士,沐浴知識的光輝,一舉熟得。
同時,《雲州週報》也會隨時刊登贈書者的名字和所贈書籍。
顧南夕的嘴巴越漲越大。
知識是要付費的,也是昂貴的。
自古以來,平民難出貴子的原因,就在於書籍貴且不怎么流通。
雲州的活字印刷術,雖然把書籍價格打下來一些,但那都是大路貨。
不少世家門閥的家族藏書館裡,有不少珍稀書籍,有的書連皇宮都沒有。
韋孝之的目標不僅僅是各家的人才,更是直指各家的藏書。
一旦萬書樓建成,都不需要顧南夕吆喝,天下學子將趨之若鶩,把雲州視作朝聖之地。
韋孝之挨個點名:“臥龍書院,相州文家,蜀中鄭家……”
搜刮吧,雲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