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已經從隴西,延續到了敦煌。
敦煌現在是整個西面貨物的集散中心。
發達到恐怖。
整個敦煌的石頭,只有兩種命運。
一種是被掏出個窟窿,窟窿裡做成石窟神像。
一種是被從窟窿裡挖出來,做成神像,擺在它處。
整個敦煌有三個標誌。
神,金,兵。
神像遍地。
金銀遍地。
將士遍地。
因為地上交通的原因,這個敦煌,比霍海前世見過的敦煌還要規模更大。
畢竟大漢的商人們把整個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區域的財富,全都從這兒帶回來大漢。
而現在,所有的商人都興奮不以。
因為大漢要打仗了。
這意味什么?
意味著你哪怕是個廢物,只要你會駕車,那你就能在戰爭中賺麻。
因為戰前物資運送,戰時各種物資運送,各種戰利品處理,各種現金資源,戰後,土地分配,市場開拓,遍地廉價工人。
此時很多來自大漢內部的工人,他們只是拿著兩萬大錢工資的剛畢業的學生,甚至是不怎么認字,工資只有五千的普通工人。
都出現在了這條路上。
戰前,一車物資送去戰場,戰中,拿資金收購各種戰利品,戰後用積累的資本僱傭一波廉價的工人,只需要抓住這一次戰爭,後代五代都吃不光!
他們去趕著車,在馬路上往前走著。
不過所有人都很講究,只走馬路邊上,不走正面,至於反方向回程的車,更是要在漫漫黃沙中等待。
因為中間的道路,要留給將士們走,留給軍方高層走。
一輛輛摩托車從馬路中間,趕往下一個地點。
坐在摩托車上的戰士們,意氣風發。
別以為高頭大馬牛嗶,別以為汗血寶馬牛嗶,現在最牛逼的騎兵騎得是摩托,名字叫做摩托化步兵。
這群人拿的是自動步槍。
有人核算過了,一個百人隊的帶炮摩托化步兵,要是機動襲擊守方,一萬人守三城五堡,都是守不住的。
當然了,這種劃時代的逆天東西的出現,並不是戰場上的核心戰鬥力。
只有劉徹的護衛隊才是這種配置。
他們之所以出現在這裡,是因為劉徹特別給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驃騎將軍、大司馬車騎將軍都安排了護衛。
他們出現,意味著大人物出現了。
後方,一輛特殊製作的汽車出現了。
這臺車上使用的是最先進的六缸V6發動機。
走的是暴力堆馬力路線,馬力高達一百八十匹馬力。
怎么說呢,21世紀標杆B級車BBA的34C,馬力也就這點,甚至不如。
不過,它速度和加速度不是很快,因為它很重,上面搭配了各種各樣領先時代,沒辦法做出多樣的設備,搭載了巨大的油箱,以及弓箭甚至普通子彈打不穿的玻璃。
最神奇的是,這裡面安裝了一套小型化的空調。
這玩意兒在大漢十三州部,目前只有鈔票印刷廠和皇宮有。
而且都是大型的。
這臺車的技術也很不精妙,之所以能做成,就是堆料,能用最好的最新最強的材料的,就用最好的,能懟兩釐米的絕不只用一釐米。
所以才做了出來。
做出來後,它和普通車加速差不多速度。
但極速要高一些,比這個時代的火車極速快得多,達到了一百出頭。
為什么霍海要搞出這么一個東西呢?
不是怕子彈,是擔心車禍。
霍海還記得前世瞭解下令屠殺金陵的倭鬼子親王的時候,看到的視頻內容。
在二三十年代的時候,倭國朝香宮鳩彥王、北白川宮成久王等人駕車到巴黎郊外野餐,撞在了樹上。
駕車的北白川宮成久王當場斃命,朝香宮鳩彥王不僅背部負傷,而且一條腿粉碎性骨折致殘。
而當時,他們開的車型就是脆皮車。
在汽車不那么普及的時代,這樣的人都能給自己撞死,這個時代的車的安全配置實際上是非常垃圾的。
當然了,可惜的是它沒有更垃圾一點,讓朝香宮鳩彥王活了下來只瘸了一條腿。
所以,霍海決定要參與戰爭去安息之後,第一步就是搞一輛撞斷樹車自身架構不會毀壞的車。
然後,搞出安全帶裝置。
因為車廂夠大,所以只需要有安全帶,加上車架牢固,幾乎就能防禦任何可能遇到的問題了。
霍海既然來,就不是來苟著的,而是要走遍這片土地,親手把這個地方塑造成大漢的自留地。
所以這樣一輛車,就很重要了。
這輛渾身漆黑到反光的車出現在道路上,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裡面是丞相還是驃騎將軍?”
“你怎么不問是不是大將軍?”
“廢話,大將軍多少歲了?!”
“我的天,丞相在裡面穿長袖,他不熱嗎?!?我都要熱死了!”
“傻帽,丞相穿長袖,是遮太陽的,裡面有空調你懂嗎。”
“空調?”
本來車開的也不快,霍海讓吳答停車。
吳答停下車,往後倒退。
倒退過去後,主車窗是防彈的固定的,但是旁邊有個三角翼玻璃可以推開。
霍海推開三角翼:“你叫什么?”
那人:“我叫白一舟。”
霍海:“你怎么知道我車上有空調,或者說,你怎么知道空調這種東西?”
就算是瞎猜的,一般也會說有控溫裝置,有降溫裝置,或者猜測有冰缶,怎么會說出有冰箱呢?
白一舟嘿嘿撓頭:“我的老師叫冷風。”
冷風就是很多年前,那個在大漢第一次科技博覽會上公開空氣壓縮機構型,被霍海提拔進研究院的研究員。
如今這么多年過去了,空調原型機已經做出來了。
最開始用的二氯二氟甲烷,後來也換了幾種材料。
因為提取難度,空調一直都沒有推廣,都是在印鈔廠用的,還有就是皇宮用一用。
霍海:“你老師是冷風?那你來這兒幹嘛?”
白一舟撓了撓頭:“我是準備去前線參軍。”
霍海:“滾回去。”
旁邊的人也是不敢說話。
白一舟:“別啊丞相大人!我想要參軍,為國作戰!”
霍海:“前線有的是將士,你知道一個研究員要花大漢多少心血多少錢才能培養出來嗎?你如果死在前線,等於大漢這些投入血本無歸。”
白一舟嚴肅:“丞相,我認為,戰爭是最應該計算成本的事情,但也是最不能計算成本的事情。因為對於朝廷來說,每一個大漢子民的價值是一樣的!”
“的確有些人在後方能創造的價值比在前線高。但是否定我們為國征戰的勇氣,就是否定了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
“丞相,那些教育可都是您親自選出的內容,是驃騎將軍親自傳授,然後播撒到大漢各部州的。”
“我們依靠接受的教育成為了現在的富有的人,那我們能只在書中找黃金,而放棄書中對我們道德的教育嗎?!”
旁邊的人一聽,都在點頭,覺得有道理啊。
二十多年前,大家都是窮逼,在場很多人都還記得小時候吃糠咽菜呢。
甚至災荒一來,直接沒有菜沒有糠,得剝樹皮吃。
現在大家日子也是好起來了。
為什么?
還不是因為書本上學來的知識。
“既然書本上的知識讓大家日子好起來了,大家能只去學那些看起來有短期利益的東西嗎?”白一舟大聲:“我認為,書上那些對個人看起來沒有利益的東西,才是書本里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因為那些知識和教育會讓大漢永遠是強盛的國家,而我們只有依靠這樣的環境,才能實現小我!”
“所以,我要去前線參軍。”
霍海沉默了幾秒,開口:“你以什么身份參軍?”
白一舟大聲:“我不是良家子,我乃揚州邊民,我要以義務兵的形式參戰。”
本來都準備特批文件的霍海抬頭:“你不是良家子還來幹嘛?朝廷允許你先成為中等家庭,然後再去報效國家。”
“再說了,現在義務兵還沒啟動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募兵,目前義務兵制度幾乎已經快取消了,只有北方還有。”
白一舟大聲:“因為揚州人口本來就少,能夠到長安的良家子不多,到了長安再加入大漢軍隊的良家子更少,所以我才要代表揚州人參戰。”
霍海皺眉,隨即舒展,手握鋼筆,指著白一舟:“你的銀行賬號給我,看在你老師的面子上。我給你一千元,讓你以良家子的身份參加。”
曾經,三萬大錢就是良家子,十萬才是普遍良家子的標準,如今,一千元也就是一百萬大錢才是良家子的下限了。
白一舟立正,大聲:“就是因為義務兵制度已經快取消了只有草原人,北方冰雪覆蓋那些地方的人還能以義務兵的方式加入,所以我才要以義務兵的方式加入!”
“現在我是研究員,我稱呼您為丞相。將來我當了兵,要稱呼您為大司馬。我不希望別人說我是大司馬幫忙走後門參軍的。”
霍海一看,好傢伙,這還是個犟種。
不過世界上就是因為有犟種,才能是個好世界。
霍海:“你知不知道,他們所在的戰區,要執行最艱難的任務,他們的武器是所有兵種中最差的,他們的伙食待遇也是最差的,他們的補給,不如良家子部隊五分之一。”
白一舟:“專門瞭解過。”
霍海:“參軍報名表給我。”
白一舟打開自己的包,拿出了珍藏的報表。
他可不敢在長安遞上報表,他老師分分鐘就能接到通知給他攔回來。
霍海接過報表,拿出自己的筆記本,墊著,在上面寫下了幾個字。
【這是個犟種,建議通過——霍海】
寫完後,霍海從腰間拿出安國公的印紐,在上面蓋了一下,留下了【安國公印】幾個字。
等白一舟拿到報表,霍海才開口:“你是聰明人,就算打仗,也記得用腦子,別到時候你老師帶著陣亡通知書找我麻煩。”
車子再次出發。
要不是入敦煌城後速度太慢,霍海的車早就飛速跑了。
這一次霍海要趕快趕去汗國。
實際上幾個月前霍去病就帶著大部隊出發了,而更早幾個月,衛青就已經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汗國,準備戰爭。
霍海是去的最晚的。
當然,大軍開動本來就很慢,霍海要配合衛長公主做很多後勤方面的事情,所以沒有那么快過去。
等霍海一到,戰爭就要開始了。
在這條路上,霍海的車隊以時速五十以上的速度,趕過去已經是極限了,因為現在的摩托雖然能更快,但穩定性不夠好。
不過,霍海趕過去一共也不需要多少時間。
全程不會堵車,全程都是補給點,任何地方都能獲得補給。
……
一個跟二十多年前的霍去病非常像的青年穿著披風,指點江山。
然後被一腳踹了出去。
霍嬗回頭:“誰膽子……二叔,你終於來了!”
霍嬗急忙上前:“我們等的都快不行了。”
霍海:“少在這兒獻寶,去作戰室。”
隨著霍海的到來,這棟修建在原大宛國,現在的汗國國都衛城的指揮中心熱鬧了起來。
這幾個月,衛青和霍去病已經把前線所有的情況吃透了。
目前大漢的儒教已經滲透了整個安息東部。
大漢軍隊只要一到,這邊的人一定會非常配合,投降加入大漢的統治。
所以最重要的反而不是攻城,而是清繳貴族勢力。
奴隸王投降?不收。
除了奴隸王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小王子。
匈奴小王子現在已經是老王子了,做了很多年的單于了。
因為大漢的幫忙,他們沒能把安息怎么樣,要是沒有大漢,小王子早就打進羅馬城去了,絕對躲大漢遠遠地。
現在被堵死在了西去的路上,他們只有兩個選擇。
和大漢打一仗。
往北面的無人之地逃竄。
如果逃,那他的屬下絕對不會跑,肯定會投降。
所以他其實只有打這一條路。
前期戰略就是消化安息的土地,拿下小王子。
打仗的事情霍去病帶作為統帥,帶領幾路大軍去做。
衛青坐鎮後方提供補給和後勤。
消化土地安排人手,恢復發展,修建道路,吸收人口,發展商業,把本地區變成大漢的自留地這件事情,由霍海一手安排。
三人分工明確。
而今天,霍海到來,並不是為了談戰略,而是為了一個新東西。
所有高層都到齊後,霍海才拿出了一個非常小的玻璃瓶子。
這個玻璃瓶子裡裝著透明的東西。
同時,霍海還拿著一支針筒。
霍海把針筒晃了晃:“一次性針筒,注射藥物使用,由石油提取物進行化工生產而生產出的物品。”
“這個東西大家都見過,但我今天有一點必須提醒大家,從這裡往西,那些地方藏匿了無數種可以殺死人的微生物,而這些東西很可能形成傳染病,其中不少都是通過血液傳播的。”
“所以按道理,如果打針,就算不換針筒,也必須換針頭。”
“如果針筒汙染,最好是換針筒。”
“這個是小事,今天主要要說的是這個。”
“青黴素。”
“二十七年前,我十七歲的時候,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腐敗食物的黴斑五顏六色,可一旦它漲了某種青色的黴斑,上面就不會漲其他黴斑了。”
“經過多次試驗,我們認為,青黴產生的某種東西可以殺死其他病菌,我們把它稱之為青黴素。”
“我們大漢的醫學研究者們,用了十二年才生產出有效果的青黴素,可以殺死感染。”
“這意味著,受外傷後,人產生髮燒,肢體潰爛先兆等情況時,用這個,可以迅速殺死身體裡的有害細菌。”
聽到這個話,所有人都慎重了起來。
別人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但他們清楚。
戰爭最需要的是老兵。
為什么當初打完匈奴後,這么多年沒打仗?
那是因為從衛青第一次開戰時開始培養的老兵,在打完匈奴後,已經老了,沒法打仗了。
如果再繼續輕易打仗,沒有了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兵,就算有武器代差,都沒辦法保證戰損,如果損失一大,對方慢慢的獲得了先進武器,往後投入就更大,在別的地方不好說,在中亞,有可能會陷入泥潭。
霍海,不希望冒這樣的風險。
霍海只知道漢武帝后期打仗連打連敗,所以堅決拒絕劉徹‘窮兵黷武’的想法。
一直等到了現在。
而戰爭中,老兵死亡的最大原因不是被殺了,是感染。
一支穿透傷的箭,不見得殺死一個人,但是被掛了一小道口子,反而會讓人不久後高燒不治身亡。
而青黴素能治這個問題的話,幾乎等於只要不直接被殺死,那就可以不斷地積累百戰老兵。
大漢目前的第二代西征軍就會越打越強越打越強。
霍去病:“十幾年前就發明出來了,怎么現在才拿出來?”
霍海:“那是因為之前濃度不夠,具體的科學方面的東西我就不跟你們說了,反正就是以前一針打下去成功率不高,而為了提取足夠的青黴素,我們需要進行長期的研究。”
“最近十幾年,我們的船隊已經走遍了全球,把全球的土壤都帶了回來,在土壤中分離菌種,慢慢研究,找到了其中青黴素濃度最高的菌種,培養到現在,終於成功了。”
這一戰的問題是,漢軍並不是人手持槍。
因為,皇權拒絕。
霍海很清楚,大漢現在採用的制度其實就是大明時候的制度。
不是因為火器貴沒法推廣,實際上是因為劉徹擔心太遠的軍隊擁有火器後會產生反叛。
霍海之所以不糾正,是因為,劉徹這個擔憂是有道理的。
在高位待久了,霍海也逐漸認識到了人性的惡劣。
宗室的造反概率有多高,霍海清楚地很。
而全國有多少惡劣案件,惡劣到非人,恐怖到極限,豪無人性的案子,霍海也是看了一堆又一堆。
相信沒有人造反,和相信世界上都是道德聖人沒區別。
那不是傻子嘛。
如果全軍攜帶火器,是可以速通全球一統。
但接下來有可能就是手持火器的諸多諸侯國混戰。
而現在的方案是部分衛兵攜帶最精良槍械,部分優質隊伍攜帶普通槍械,而大漢招募來的冷兵器部隊,攜帶比對手擁有碾壓性的冷兵器。
這樣的架構進行征服。
這個架構的壞處是,推進不會太快,會產生很多戰損,需要巨量的物資供應。
這個架構的好處是,完全在朝廷掌控中。
而現在,有了青黴素後,加上以前就有的輸血等手段,老兵存活率一提升,那這支隊伍的戰鬥力可就可以迅速積累了。
霍去病手指敲打桌子最終點頭:“明白了,戰爭又變了。”
霍海並不是多奢求霍去病一定要打出驚世駭俗的戰績,霍海只希望霍去病不要染病去世。
有了青黴素,終於不怕因為戰爭問題導致大哥殞命了。
……
在汗國停留不就後,霍海出現在了安息東部。
吳答:“大人,如果拿下地圖上安國那一塊,您真的要在這兒經營,不再回國嗎。”
霍海點頭:“不回去了。”
吳答:“可是,大夫人還在長安坐鎮!”
霍海擺了擺頭。
命運就是這樣的。
霍海和衛長公主心連心,知道這么選是必要的。
“你知道我離開長安那天誰來送的我嗎?”
吳答擺頭。
霍海:“是提拔你那個人。”
吳答明白了:“是蔣不疑大人,原來如此。”
蔣不疑在十多年前,留在了太子身邊,擔任太子府詹事加京兆尹。
十多年來早就是太子身邊的主心骨了。
劉據知道,蔣不疑知己知彼,自己要和表哥競爭,沒有蔣不疑,贏不了。
最近這兩年,霍海成了丞相,衛長公主是國正,太子那邊就越發感覺到緊迫了。
這兩年,劉徹也在全大漢出巡。
甚至劉徹真的去了山城,留下了一個叫做朝天門的地方。
因為那個地方的確適合做港口,是地理和時代結合的必然。
劉徹出巡,太子就是監國。
監國和國正同在,姐弟倆的交手非常頻繁。
衛長公主的智慧和手段就是要比太子高出不少,太子每次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屢戰屢敗。
但是,每一次輸的不是特別慘。
有一種即將成功了的感覺。
所以,太子挑戰愈發頻繁,一定要證明自己。
當初只是因為劉徹鼓勵他爭,他才爭。
現在,太子更像是為了證明自己能贏,就好像他一定要證明電車比油車好一樣。
十二年過去了,霍海出征前,蔣不疑來送。
霍海不想讓他送的。
因為這會導致太子徹底的放棄。
一旦太子放棄,就等於衛長公主大權在握。
那衛長公主就要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了,那就是霍海當初說給劉徹聽,而劉徹聽到了,裝作沒聽到那句話。
‘太子和皇帝是敵人’。
現在太子換成了長公主,而長公主擁有繼承權後,也一樣。
年邁的皇帝和正值盛年的長公主是敵人。
但蔣不疑還是告訴了太子十二年前的同一句話:“太子,你的眼光是正確的,電車比油車強。”
“但您只能分辨對錯,卻看不到時代。丞相說過,電車要再過一百年,才能比油車強。”
劉據很清楚自己贏不了,但是他的策略是另一回事。
他要拖。
拖到姐姐年紀過大,不合適之後。
自己就贏了。
根本不需要贏,只需要活得久就行。
劉據很憤怒,自己的學生,背叛了自己。
蔣不疑並沒有說自己其實先是霍海的車伕去氣自己的老師。
而是告訴自己的老師‘新學說過,真理就是真理,拖得再久現實也是不會有變化的,那隻會浪費您的人生’。
蔣不疑的退去,其實是衛長公主吩咐的。
因為衛長公主不確定自己的老父親年紀如此大了之後會不會變瘋。
就算沒有老年痴呆,老年人脾氣變得古怪的案例在醫學上多太多了。
衛長公主比誰都清楚,所以衛長公主要把問題攔在朝堂上,避免影響了霍海執行自己的終極計劃——統一全球。
如果劉徹沒有發作,那衛長公主白守一場。
如果劉徹發作,衛長公主能抗住。
但問題是,一個老年人,究竟什么時候開始變得和以前不同,那個臨界點究竟是哪一刻,任何科學家都不知道。
吳答:“那您從此以後就不回去了?和長公主分開?那接下來您要幹什么呢?”
霍海:“生孩子。”
就算自己最後輸了,總不能劉徹要瘋到滿世界把自己的血脈都砍了吧?
如果自己沒輸,自己的某個後代腦子不清醒了,幹了某些抄家滅族的大罪,那他們數量夠多,也不會被株連多少。
霍海沒想過,當初一句玩笑話,一句,長安城的貴族的外孫都姓霍。
如今居然真的在穩步實現了。
好消息是貴族們的女兒生的越來越多了,所以他們的外孫姓霍,但不只是姓霍。
吳答:“除了生孩子,就沒點別的事情幹了嗎?”
霍海:“有,看咱們大漢子弟生孩子。”
吳答:“就……這樣嗎?”
霍海:“你現在三十歲,等你四十歲之後,你就知道生孩子意味著什么,大漢子民滿世界生孩子又意味著什么了。”
吳答知道,霍海說過的每一句話都會實現都會應驗,只是,這句話自己實在是不理解為什么。
……
天漢三年夏,大漢出動八十萬大軍討伐安息。
不是虛數,是實數。
參與運輸的商人,工人,數量多達三千萬以上。
如果把提供糧食、水果、牛肉、午餐肉的農民、牧民、果民、養殖戶,還有負責這些東西的運輸的人也算上,大漢出動了上億人力。
這么多的軍隊倒不是都是去打仗的,主要是,每佔據一個城池,就需要有人守衛,所以才要出動這么多大軍。
剩下的怎么辦?
剩下的慢慢生孩子。
剩下的城市……只能讓八十萬先頭部隊生孩子了,大漢也不急於一時非要佔領歐亞非,先頭部隊慢慢生孩子,孩子去統治更遙遠的地方的城市也行。
天漢三年七月,霍去病帶領一萬騎兵擊穿小王子本部,俘虜十七萬人口,擊殺一萬七千人,抓捕匈奴貴族及其家眷,四千四百餘。
八月,霍去病追擊逃遁的小王子北上,在一個活人躺下去都能浮起來的地方,堵住了小王子。
小王子逃了一輩子打了一輩子,逃不了,只能打。
最終流血漂櫓,整片海多染紅。
傳說路博德差點死在這兒,是被神仙托起,告訴他他還要去一統世界海疆,完成大漢一統全球的天命。
從那以後跌落那片海的人都無法沉入水中。
因為這裡死了太多人。
最終,被叫做死海。
九月霍去病從北往南,擊穿安息東北部,百姓夾道歡迎,歡慶天軍殺死了假冒的神使,殺掉了非法的奴隸主,大家願意成為大漢的奴隸。
十一月,霍去病不再採用大幅度的活動去襲擊,而是開始組織正面推進。
一日數城,指揮直屬部隊分成三支,連續三十天,連續攻克八十二座城池。
與此同時,路博德和李敢也積累了足夠的功勳,然後退下。
接下來是李廣利和楊僕。
楊僕到是命好,比他以前的頂頭上司田覺先一步封侯,田覺一大把年紀了,在次年才搞到真正的封地和第二十等爵。
不知道是不是搖搖呼應,在戰場上,霍海正在組織城建,組織儒教進行思想清洗,摧毀安息發展出來的那點可憐的本來也不會傳下去的文明文字時,收到了好消息。
江戶七個月前在江戶壽終正寢。
這輩子他幫大漢背了不少業火,霍海最終沒有去動他。
天漢四年三月,霍去病抵達安息的首都。
天漢四年四月,霍去病分兵攻下納巴泰王國。
直到這時候,羅馬才收到消息,安息的東部都被打爛了。
大漢出兵之後,把安息打的潰不成軍。
要不是大漢軍隊自己走得慢,安息早就整個祭天了。
大漢之所以走得慢,是因為他們打下領土後,就在當地修建道路。
任何人敢於二次反叛,新的道路上,大漢軍隊朝發夕至,直接整城祭天。
如果跟著大漢,就能過上平靜的生活,吃穿不愁。
此時的馬略已經依靠塑造強大的敵人‘安息’順利登上了羅馬執政官的位置。
這個時候,大漢的強盛傳到了羅馬。
馬略這才知道當初自己被騙了。
自己根本沒去過大漢,就相信大漢只有那么大是愚蠢的。
現在大漢到安息的軍隊,比十個羅馬城的人口都要多,大漢在安息進行統治、商業的人口,比羅馬的人口還多!
馬略立刻派人和安息談聯盟。
馬略的人還沒趕到,安息萬王之王已經被霍去病抓了活的。
霍去病站在小亞細亞海岸上,眺望遠方:“這就是地中海么?”
“南方艦隊什么時候到。”
路博德:“南方艦隊已經在地中海另一邊,等了八年了。”
“不過大司馬,咱們不休息休息?”
霍去病:“你年紀大了走不動了?來人,給路將軍配車。”
路博德:“給我配車幹嘛,不應該配船嗎?”
霍去病:“使者內瑟斯帶隊要回歸埃及,你帶隊去一趟。”
……
霍海來到了自己的劃定的安國領土,也就是生產石油的沙漠半島,準備長期安家了。
內瑟斯面見霍海:“您真的不去埃及播撒光輝嗎?”
霍海:“沒空。”
內瑟斯:“我聽人說現在埃及的王是一位剛剛二十歲的女王。”
霍海:“我早就喜歡埃及的文化了,我最喜歡看屎殼郎滾糞球了你是知道的!”
埃及豔后嗎?不對啊,時間對不上啊。
內瑟斯:“現在比樂妮姬公主有危險,她的弟弟造反,殺了自己的祖母,想要做法老王。”
“他現在只要抓住自己的姐姐比樂妮姬和她成婚,就能成為法統上的法老王。”
“如果攔住他,比樂妮姬就是新王。”
“此時我們前往,隨便幫哪一邊,都能重塑埃及。”
霍海:“看看再說。”
內瑟斯:“局勢?”
霍海:“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