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階上,上官桀滿腦門子問號。
懷疑自己的耳朵。
自己聽到了什么?太子太傅緊急進宮,要求陛下讓衛長公主就藩?
瘋了?
整個朝堂裡,群臣都走光了,現在大殿裡面,全都是衛霍家族的人。
現在大家要集中力量為大漢統一全球出謀劃策。
這個時候,太子逼宮嗎?!
甚至,上官桀感覺自己在階梯上都聽到了陛下的暴怒吼聲。
此時,暴勝之快步從階梯下趕來。
暴勝之是這些年來,在警察系統中爬上來的人。
歷史上的暴勝之本來是繡衣使者的,但是在這個時間線命運完全改變了。
不過,他出名的方式,依舊是追擊道匪。
前世時間線,暴勝之身穿錦衣手持巨斧追砍盜匪,嚇唬的附近州郡盜匪直接消失了。
這么猛的人,誰也不敢觸黴頭。
而這一世,暴勝之出名是因為治理盜匪路霸的額問題。
本來官居一郡警司的他,是不會到基層幹事情的。
但是他管理的夜郎地區,盜匪路霸橫行。
於是,暴勝之日常乘坐馬車,就在盜匪猖狂的地方活動。
但凡被攔下來,暴勝之不跟你廢話,直接掏槍槍斃。
一來二去,不只是在當地威名赫赫,甚至上了大漢日報。
當地的盜匪路霸,不是沒有反抗。
有人甚至遇到暴勝之之後,一群人準備把他做了。
暴勝之帶著兩個手下,三條槍,三把刀,那傢伙,把一群人是都給宰了。
這件事情直接震動附近州郡,消息直接送到了長安。
部分人認為,暴勝之過於暴戾,手段太過份了,不處理難以平息民怨。
而另外一邊,很多人認為暴勝之本來可以在州郡警局躺著喝茶,卻衝鋒陷陣,在第一線處理問題,應該嘉獎。
最終,在當地做生意的走商和幹運輸的,送上萬民傘一把。
這把傘,成為了決定一切的物品。
最終,朝廷直接把暴勝之調到了司警麾下,成為副手。
那幾年車隊在全國到處走,霍海卻根本沒在查案件,實際上就是暴勝之一直在提點刑事。
而最近三年,因為他的能力突出,被調到了警正的位置上。
而原本的警正皇甫華現在已經調任光祿勳值守宮殿。
暴勝之雖然是警正,是九卿之一,但實際上平日是不來朝堂的,他來,難道是來抓人的?
大家都面面相覷。
總不能陛下下令要把石慶抓起來吧。
眾人面面相覷之間,霍光看了一眼司馬遷。
現在霍光是太常,也就是天官,太史令就是太常麾下的官員。
司馬遷現在,已經就任太史令了。
和之前管音樂管禮儀的太常不同,霍光這個太常,管的可是民生穩定,是維持朝堂穩定。
所以太史令這個官職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本來太史令主要任務是先看各地送給朝廷的公文,他看完了送給丞相看,丞相看完送給皇帝看。
這樣就能確保丞相送給皇帝的公文,沒被丞相修改過。
所以故意放置在了太常麾下。
而現在,他還多了審核新聞,審核議會議題朝堂議題這三個工作。
別看只是審核,既不做決定,也不會多說一句話,但性質就不同了,是真正的預備役九卿。
司馬遷在這個位置上工作,又跟霍光幹,經受了考驗,現在比以前的司馬遷強到不知道哪兒去。
以前的司馬遷就是個筆桿子,現在是個有腦子的筆桿子。
司馬遷立刻提起裙襬,往朝堂宮殿走去。
等司馬遷進入朝堂內部。
此時石慶默默不語。
新來的暴勝之還沒來得及開口,站在一旁。
唯有霍海在說話。
霍海:“如今大漢人口增加飛速,各地一戶人的平均人數,對比二十年前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統計有多少戶人,已經不滿足於朝堂行政的需要。”
“所以,朝廷需要有一個新的九卿級別的部門,民部。”
“這個民部主要工作有三。其一,統計戶籍,人口數量。”
“其二,統計人口質量,也就是學歷文化,工作詳情。”
“其三,統計人口流量,也就是人口遷移。”
“這三件事情是主要的,還有一些次要的,比如統計婚籍、建立孤兒福利體系、照顧孤老、瞻仰從前線退下的殘疾軍人以及照顧犧牲軍人的家屬等。”
“這個九卿級別的人,需要有三個特徵。”
“第一,地位崇高,舉國沒有任何人敢於阻攔他。”
“第二,精通科學的統計學,有豐富的御下能力。”
“第三,主管民政,愛民是最重要的。”
說完之後,霍海拱手:“臣認為,這個工作,非長公主莫屬。”
其他人若有所思,石慶急忙反對:“陛下,不可!宗親怎么能擔任九卿職務呢?”
劉徹:“你老糊塗了?宗正難道不是九卿之一?”
司馬遷立刻意識到,霍海提出的這些條,看起來是要進行更精確的戶籍統計,管理戶籍。
實際上……是要廢奴,徹底的廢奴。
除此之外,還有什么作用,司馬遷自己看不懂。
但司馬遷知道,霍海做事,絕對不會只是這么簡單,肯定還有更有重要的意義。
實際上,這個戶籍調查,最重要的是形成一個有跡可查的檔案。
任何人一旦犯事兒,就可以追查。
或許,一萬個,幾萬個人裡面,有一個人手眼通天利用各種方法能繞開這個檔案,但是,剩下的人,都在檔案之中。
這樣,人口上億的大漢,不再朝廷掌控中的人數,最多不會過萬。
而且,一旦發生特殊事件,朝廷馬上可以根據相應的事件,鎖定究竟是哪些人群有這個能力,有這個動機。
就能完成突發事件快速反應。
只不過司馬遷進來晚了,並沒有聽完整。
劉徹思索了一下:“這么重要的職務,怎么能是九卿之一呢,但三公之一也不合適,這個職務,單獨獨立在朝堂之外吧,以後這個職務就跟宗正一樣,由宗室擔任。”
“這個職務,就叫做……國正吧。”
“民部,國正。”
“裡有里正,鄉有鄉正,縣有縣正,皇室宗族有宗正。如今劃分華洲範圍為中央之國,那中央之國也就應該有國正。當然,朝正就不會有了。因為朝正就是朕。”
這個職務……在場的人都深吸一口氣。
這個職務,和以前的皇帝有什么區別!?!
以前的皇帝管理大漢十三州。
現在的皇帝即將君臨全球。
所以,原十三州需要一個直接負責人對皇帝負責。
這個人,就是民部國正。
不!準確的說民部國正權利比以前的皇帝要大!
因為以前的大漢十三州,合起來面積都只有三百來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四千萬。
而現在的中央之國,至少有近三千萬平方公里面積,人口至少有兩億多!
這還是現在,等嬰兒潮這一代完全成年時,大漢的人口將會迅速逼近五億。
石慶愕然。
他沒想到,自己過來想要想辦法把衛長公主送出大漢十三州,給太子消除登基的隱患。
結果現在,卻把衛長公主送上了一個高到可怕的位置。
石慶突然嚎啕大哭,磕頭:“陛下啊陛下!如果有一國正,太子如何自處啊,如何自處啊!”
“陛下,不只是現在,未來的太子,下一朝太子,下下朝太子,將如何自處?!”
衛青開口了:“石大人此言差矣,有了國正這個職務,太子就無法自處了?那以前大漢有那么多王爵,難不成太子就能自處了?”
“太子依舊是太子。”
“是儲君。”
霍海打岔:“說到這裡,陛下,臣認為,咱們應該取消忌諱這一說,否則未來的皇帝名字都不好取。要不然名字和某種科學理論的名字重合,豈不是以後查文獻的時候科學家根本看不懂文獻,還得找歷史學家詢問?”
“話說如果取消了忌諱的話,君這個字其實很適合女孩子取名字用。什么碧君啊,婉君啊……”
劉徹瞪了霍海一眼。
此時,朝堂上的年輕宗室都傻了。
世界上居然還有人敢跟陛下開玩笑,而且是開這種玩笑!
霍海聳肩。
這講的是老實話。
幸虧劉據還沒當皇帝。
劉據當了皇帝,據為己有要改為佔為己有,據說要改成什么說?證據依據大數據改成什么?
人們要引經據典,都得……哦不好意思,不能引經據典了,因為不能用據。
劉徹:“這事兒讓民部國正去討論吧。”
石慶依舊不甘心:“陛下!”
劉徹:“國正,不一定和太子有衝突。”
“太子本身也有另外一個不計入三公九卿卻比三公九卿更高的職務,就是監國。”
“太子是監國,長公主是國正,不是正好?”
“倘若哪一朝沒有長公主,就另外選一名優秀宗室,或是空缺即可。”
眾多宗親也是面面相覷。
現在有了國正這個職務。
國正和監國,明顯是同級別職務。
以前長公主只是尊貴,沒有政治能力,現在長公主有了政治能力,那和太子有什么區別?
再說太子這個儲君,反而處在弱勢地位。
因為國正一直有實權,而監國只有在皇帝出巡的時候才有責任。
最近這些年,劉徹喜歡上了外出尋訪,反正以前去上林苑打獵休息十來天的事件,現在都夠巡視洛陽了。
巡視一下怎么了?
所以,太子監國的身份還是發揮了一些效果的。
或者,為了順耳,可以把監國按照春秋戰國時期的說法,稱為攝政。
那么,國正和攝政,這職務就很對稱了。
但也只是聽起來對稱。
衛長公主要是坐上了國正的職務,那就壓太子一頭了,這就是總覽國事的理事了。
劉徹已經不準備在這件事情上多費口舌了,抬頭看向暴勝之:“暴勝之,你有什么事兒?”
暴勝之急忙出列:“陛下!”
……
臺階上眾人人都傻了。
“國正?民部?”
這個民部說是民部,卻不是民部,而是以前的大農令,加隋唐的民部,加上現代國家的國務形成的一個部門。
這權利,大到逆天。
卜式笑了笑:“一直以來,不斷地有聰明人,以為自己想出了能一擊絕殺的辦法,去找武侯大人的麻煩。但每一次,武侯大人都會在翻手一步直接殺死對手。而且用的辦法永遠不是順著別人的思路破題,而是直接掀桌子。”
趙過補充:“最關鍵是,每次武侯大人都會在這樣的事情中,佔盡便宜。”
桑弘羊卻正色:“既然有了國正這個職務,那說明陛下要把重心完全轉向到征伐之中,真正的下定決心要一統全球了。”
為了一統全球,陛下都準備把大漢十三州部的所有事務,甚至是現在華洲基本盤的所有事務,全部丟給衛長公主了。
這和直接把所有權利交給了霍海有什么區別?
不會真有人覺得霍海十年沒有歸朝,上來就提出這種事情,然後陛下不經思考就同意了吧?
這肯定是陛下和武侯商量好的啊!
什么君臣間隙,都是演給大家看的嗎?
此時,霍光愣在原地。
霍光終於知道為什么自己永遠沒法戰勝二哥了。
霍光一直以來想的都是,要當上大司馬大將軍,成為朝堂文武百官之首。
甚至要做出舉世成就,讓後來人企及不到大司馬大將軍這個職務。
霍光認為自己能夠位極人臣。
但現在霍光突然明白了。
自己可能能做到沒錯,但自己永遠都在走別人走過的走成功了的路。
所以,自己獲得的最大的成功,也就比前人最大的成功能大出一絲,就已經頂天了。
而二哥不同。
二哥,從來都不屑去比照別人的成功。
或許,以後後人都不會把成功叫做成功,而叫做你威武啊。
就好像現在做一件事情做成第一,不是你第一了,而是你是冠軍了。
霍光頓了一下,看向天空。
天空海闊,自己的大哥二哥天馬行空。
一個縱橫沙場無人可當。
一個引領大漢舉世無雙。
而自己……
霍光,只挫敗了三秒。
霍光,對自己太瞭解了。
霍光知道,自己的人生就是自己的人生。
二哥那天馬行空的一生,是二哥的人生。
自己去追尋別人已經獲得了的成功,也是一種人生,而這是自己的人生。
大司馬大將軍,依舊是我的目標!
霍光堅定的看向遠天的雲彩,隨即感嘆:“我命……”
王內侍急匆匆出來,打斷了霍光,王內侍急迫:“諸公!”
眾人回頭看去。
王內侍臉色難看到了極點:“黃河決堤!黃河決堤!”
眾人愣了一下,隨後立刻往宮殿跑去。
劉徹剛剛下令召回百官,進去撒了個尿,出來一看,百官就到齊了。
“嗯?!”
黃河決堤的事情還要從三十多年前說起。
田蚡的食邑位於山東鄃縣,地處黃河北岸。
三十六年前,黃河在瓠子南岸決口時,洪水南流導致河北岸的鄃縣未受影響。田蚡出於私利,擔心堵口後黃河改道北流會威脅自家封地,因此反對治河。
田蚡的理由是天命論,“江河之決皆天事,未易以人力強塞”。
當時劉徹也不懂科學,信了他的邪。
而霍海來長安的時候,田蚡屍體都涼透了。
後來,隨著科學發展,劉徹才知道自己上了個大逼當。
於是,劉徹有錢了之後,發動了一次付費徭役,把缺口堵了。
歷史上本來要持續二十三年波及十六郡到後期造成人相食的災害,就控制在了十年時間就結束了。
當初為什么大河以南的諸郡,特別是洛陽宛城這樣的富庶之地,居然稍微一點天災,就六萬災民跑來長安?
要知道當初流離失所的實際上是十幾萬人,幾萬人去了朔方,幾萬人來了長安,路上還死了不少。
原因就是當初大河以南十多個郡受災,根本沒有糧食產出。
這事情之後,劉徹就在想辦法治理黃河。
要說的話,劉徹治理黃河,比霍海見過的前世的黃河好治理多了。
畢竟黃河還沒那么黃呢。
但是,在最開始的幾年,大家不懂科學,卻又發展迅猛的時候,在從隴西到朔方這一代,開墾還是非常多。
開墾,就會導致水土流失。
黃河本來沒啥問題,但是缺口氾濫十年沒人管,那缺口就像是……皮褲破了一塊。
眾所周知,皮褲沒破就是新的,破了一塊就等於破完了。
這些年來,上游水土流失,導致下游抬高。
抬高後,中等程度的洪水就等於以前的大洪水。大洪水就等於以前的特大洪水。
所以,口子,又崩了。
好在,整個地區的百姓,被水災折磨過十年,當初有經驗的老一輩現在也才三十來歲四十多歲,又身體健壯。
所以水災是爆發了,但是,附近的居民跑的比兔子還快。
受災人數不多,一共氾濫了三郡之地,卻只衝垮了三十棟民居。
不過,依舊有上百人失蹤。
其中大量都是單獨外出工作的年輕人。
聽到是水災,霍海沒有想平時那么輕鬆,而是嚴肅了起來。
前世的時候,有一年霍海去旅遊,聽說一個地方有一個很著名的水災水位紀念碑。
於是就在城裡河邊去問,紀念碑再哪兒。
河邊的人往城的方向指“那邊”。
霍海又去城裡問。
城裡的人往城郊指。
城郊的人往山裡指。
霍海就懵逼了,怎么會有一個在山野的洪水紀念碑會有名呢?
到了山下,村民往山上指。
霍海不信,但是問了幾個人,都問到了同一個答案,最終還是爬上了山。
接近山頂的位置,霍海俯瞰整個城市,回頭看著水位紀念碑,人懵逼了好幾分鐘。
當年的洪水,把該地區淹的只剩下山頂一小塊。
這就是洪水。
不過,看了暴勝之的具體報告,霍海鬆了一口氣。
不是很嚴重,就是水位抬升。
霍海:“當務之急有三個。”
“第一當然是救災,救災最好直接派遣軍隊去,強壯的軍人調度起來比地方救災力量強大不知道多少倍,而且從體力能力各方面都比地方優秀,現在有鐵路,只需要火車開過去就行。”
“第二是停止在上游的砍伐,從今天開始禁止亂砍亂伐,開始保護各地生態,建立法律保護黃河的植被。”
“第三是在合適的地方建立完善的速生林體系和巨木伐木規則,來供應中原的使用。當然,也要保護到當地生態,不要把原始森林砍沒了,日後和黃河一樣。”
大臣們還沒開始討論呢,就的到了解決方案。
劉徹:“丞相發話,那就辦去吧。”
霍去病:“既然是出動大軍救災,臣請纓。”
人群中,終軍感覺自己這輩子值了,大司馬驃騎將軍,居然也用自己請纓這個典故了。
隨即站出來:“臣願意前往輔佐大司馬驃騎將軍賑災。”
劉徹思索了一下點頭:“可以。”
既然兩人主動地,那就這樣正好。
“具體需要多少錢糧,多少人力,需要多長時間,計算一下吧。”
等一群人算完,劉徹疑惑:“就這點兒錢?朕自己掏了,都去辦吧。”
霍海站了出來:“陛下,時代變了,以後救災不再是像以前那樣了。”
眾人都懵逼了。
霍海:“以前救災,儘量能讓半數災民活下來,然後再接下來幾年或者十年在該區域免去農業稅,就已經頂天了。”
“而現在,社會繁榮到了這種程度,僅僅是讓他們活下去嗎?災情影響整個地區的發展十數年,等過幾十年這個地方豈不是是一個大坑?”
“我們應該救災,但是救災結束不意味著一切結束,接下來是重建。”
“我們最差要讓該地的人回覆原本的生活水平,當然了,指的是平均,而不是某個鉅富家庭被毀了還要給他發錢發成鉅富。”
有些人點頭,有些人擺頭。
這得要多少錢啊!
霍海繼續:“各地的規劃其實很差,而隨著時間的推進,我們朝廷對於各種發展的規劃越來越有規律,越來越好,效率越來越高。”
“在受災之後,要救災要重建,是不是應該蹭著災難毀滅了基建和城市村鎮,而把城市,村鎮,還有道路,規劃成符合時下最新規劃的程度。”
“這樣等整個地區重建完成,直接就是附近的經濟高地,一方面能彌平災害的損傷,另一方面在這樣的過程中,大漢十三州核心地帶的人對於災害抵禦能力越來越強,大家對於朝廷的信任度越來越高。”
“所有人對朝廷的信任度越高,經濟越繁榮,發展越迅速。”
霍海講完之後大家都沒想到。
如此說來,災難變成了好事了?
霍海知道他們在想什么:“沒有人會為了朝廷的災後補貼而去主動尋找災難,如果有,那就讓那個地方成為永久的典型吧。”
人性的惡劣,霍海從來不低估。
劉徹:“再算。”
算完之後,劉徹倒吸涼氣。
以劉徹的身價,都直呼內行:“要不……算了吧?”
霍海:“不一定做到最好,儘量吧,隨著大漢越來越富裕,未來做的越來越好,到時候大家會記得今天的決定,記得陛下的決定的。”
劉徹一聽,抬頭:“再算。”
距離真正的出兵,還有時間。
霍海還需要熟悉朝堂。
衛長公主也要熟悉國正這個職務。
算完後,劉徹順口:“自從有了科學的思維後,我們應該喊出口號,人定勝天。”
“如今世界變革,大漢要引領天下的發展,大漢人要引領天下的發展。”
“即日起,改元。”
“改太初為天漢。”
誰都知道天漢是天朝大漢的意思。
但劉徹愛怎么說怎么說吧。
改元了,新的週期來了。
接下來是外擴週期!
外擴週期伴隨著人口再次膨脹,第二次工業革命真正的大發展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