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補充道:“而且,我們以後要是再添機器,或者多招幾個人,這院子也擺不開了。”
李東生這才反應過來,看著眼前這三位新鮮出爐的“車間負責人”,一副“我們現在是公家人了,你得給解決待遇”
的架勢,不由得失笑。
他抬手做了個投降的姿勢,無奈又好笑地說。
“行行行!我的三位大組長,大領導!算我疏忽了,忘了給你們安排辦公地點了!”
他說到這裡,故作嚴肅地清了清嗓子。
“放心,地方肯定有!廠裡那么多空屋子,還能沒你們一個車間?不過話說回來,”
他掃了一眼那臺縫紉機和那堆皮子。
“你們這車間的全部家當,除了人,好像也就我給買的那臺德國貨,還有這一堆皮子了吧?”
“那怎么了!”
二姐眼睛一瞪,“家當少怎么了?家當少就不是車間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們以後還要擴大生產呢!”
“對對對,二姐說得對,以後肯定要擴大的。”
李東生連忙安撫,他轉向李秋生。
“秋生,這事兒你上心點。明天去廠裡看看,找個敞亮、方便進出的空屋子,收拾出來,給嫂子她們當皮具車間。最好離倉庫近一點,方便領料。”
“好嘞,哥!包在我身上!”
李秋生拍著胸脯應下,這事兒對他來說不難。
廠裡前陣子整合,確實騰出來幾間空房。
解決了場地問題,三位女將又湊到了一起,嘀嘀咕咕起來。
“哎,金花,曉燕,”
二姐壓低了聲音,神神秘秘地說。
“我剛才就想問了,咱們現在是廠裡的車間了,那這錢……進進出出的,是不是得有個人專門記賬啊?”
金花聞言,也蹙起了眉頭。
“是啊,以前咱們自個兒幹,錢進多少出多少,心裡大概有個數就行”。
“現在併到廠裡,還要按比例分錢,這賬目可不能糊塗了。”
“我聽說,東生他們廠裡,就有個專門管賬的,叫啥……會計?”
“對對對,會計!”
二姐連連點頭,“每一筆開銷,賣了多少錢,都要記在本子上,清清楚楚的。”
兩人說著,目光不約而同地落在了陳曉燕身上。
她們三個裡面,要論讀書識字,算數記賬,陳曉燕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金花和二姐也就是勉強能認全字,算個加減法還行,稍微複雜點的就頭疼。
陳曉燕被看得有點不好意思,抿嘴笑了笑。
“是得記賬了,不然時間長了,肯定亂套。”
“那……曉燕,這活兒,就得你來了。”
金花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跟二姐這腦子,算不清這細賬。你看……”
二姐也連忙幫腔:“對啊,曉燕,咱們仨就你最聰明,算數最好。這記賬的事,非你莫屬了!”
雖然知道曉燕是最佳人選,但金花和二姐說出這種話的時候心裡其實還有點捨不得。曉燕腦子活絡,嘴巴又甜,跟人打交道是一把好手,不管是去供銷社扯皮,還是跟那些來買東西的城裡人說話,都遊刃有餘。
讓她天天埋頭算那些枯燥的數字,總覺得有點大材小用。
陳曉燕看出了她們的顧慮,善解人意地笑了笑。
“沒事兒,嫂子,二姐。現在咱們剛起步,活兒不多,賬目也簡單,我先記著唄。等以後……”
她眼睛亮晶晶地,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等以後咱們車間規模大了,訂單多了,忙不過來了,再跟東生哥說,請個專門的會計來幫忙,不就行了?”
看著她們討論沒完,李東生默默離開了。……
另一邊李秋生也不拖後腿,第二天就在廠裡轉悠開了。
還真讓他找到個好地方,就在倉庫區旁邊,一間朝南的空屋子。
以前好像是堆放雜物的,積了厚厚一層灰,但勝在寬敞明亮,窗戶也大。
“嫂子,二姐,曉燕,你們看這兒咋樣?”
李秋生直接去李東生家裡喊來三個人,領著她們來看房。
“離倉庫近,領皮子、放成品都方便。就是得好好收拾收拾。”
金花探頭進去,雖然灰塵撲面,但格局確實不錯,陽光也能照進來大半間屋子。
“挺好挺好,夠亮堂!”
二姐卻先皺起了眉頭,捏著鼻子扇了扇灰。
“哎呦喂,這灰都能埋人了!得掃到啥時候去?”
“我找人來掃!”
李秋生拍胸脯,“保證給你們弄得乾乾淨淨!牆我再找人給刷刷白,弄得跟新房似的!”
陳曉燕細心地打量著四周,目光落在那扇大窗戶上。
“其實挺好的,這裡光線好,做活不傷眼睛。地方也夠大,以後再添幾臺縫紉機都放得下。”
“就是!”
二姐聽到兩個人這么說,立馬改口,反正也不用她們打掃。
於是想到了另一件事情上面,問兩個人。
“對了,咱們得弄個牌子掛門口,叫啥來著?紅星…紅星皮具廠!”
她說完看著曉燕跟金花。
兩個人自然沒意見齊齊點頭。
看她們說定之後,李秋生直接找了人來,叮叮哐哐一通收拾。
掃灰的掃灰,刷牆的刷牆,不出兩天,原本灰撲撲的屋子就煥然一新,牆壁雪白,地面乾淨。
金花、二姐和陳曉燕也把那臺寶貝德國縫紉機從李東生家裡搬了進來,放在窗戶底下光線最好的位置。
緊接著他們又從各自家裡搬來了桌子、凳子,把裁剪皮料的工作臺也搭了起來。
一堆五顏六色的皮料、線團、工具在屋裡一擺,雖然簡陋,卻也有了那么點車間的樣子。
“紅星皮具廠”,就這么悄無聲息地,在帆布廠的一個角落裡,正式掛牌成立了——雖然牌子是二姐自己找了塊木板,用紅漆歪歪扭扭寫上去的。
金花和二姐、曉燕也正式成了“紅星皮具廠”的元老級員工。
緊接著,接下來的日子她們很快就發現了背靠大樹的好處。
因為紅星廠子是李秋生現在負責著不少對外聯絡和接訂單的活兒,跟各路供銷社、小商店甚至外地的一些老闆都混得臉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