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61:分家后,我盖房屯粮肉满仓!》 巧人

而他“高價購得廢品坑害本國軍隊”的壯舉,也迅速傳開,成了南洋乃至周邊幾個國家口中的年度最大笑話。

這件事李東生他們自然不能知道的,不過總之他們再也沒有見過陸天豪就對了。

之後隨著時間的過去,曾經貧瘠閉塞,連溫飽都成問題的村子及其周邊,早已換了人間。

泥濘的土路變成了寬闊平整的砂石路,甚至靠近鎮子的路段已經鋪上了柏油,雖然還很窄,但已經足夠讓解放卡車暢行無阻。

家家戶戶窗戶裡透出的不再是昏黃的煤油燈光,而是明亮的電燈泡散發出的光芒。

這一切翻天覆地的變化,都源於一個人——李東生,以及他一手創辦的紅星服裝廠。

時間倒退幾年,自從李東生重生到這裡,然後改善家庭條件,創建工廠,靠著防水布料挖到第一桶金。

又陸續開發出耐磨工裝、輕便雨衣等一系列適應市場的產品後,他的工廠就如同滾雪球般越做越大。

但是他始終沒有忘記這片土地,沒有忘記那些曾經和他一樣在貧困線上掙扎的鄉親。

“東生哥,這批貨發往省城百貨大樓,單子不小,質檢那邊可得盯緊了!”

王大壯如今已經是紅星廠的副廠長,一身嶄新的藍色工裝,顯得精氣神十足。

他拿著一沓單據,快步走進李東生的辦公室。

此時的李東生正對著地圖出神,聽到王大壯的聲音,轉過身來,臉上帶著笑意。

“放心吧,大壯。江大姐那關,比誰都嚴。倒是你,招工的事情怎么樣了?我聽說鄰村又有不少人想過來。”

“可不是嘛!”

王大壯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子灌了口水。

“現在十里八鄉,誰不知道咱們紅星廠?工資高,福利好!以前的人求著人來幹活,現在是人家擠破頭想進來。”

“我跟老周商量了,修理車間那邊還能加幾個人,縫紉車間也能再擴一條線,就是……地方有點不夠用了。”

李東生點點頭:“地方是該考慮擴建了。不光是生產車間,你看咱們村裡,娃娃們上學還是那個老祠堂改的教室,冬天漏風夏天漏雨。”

“還有,路雖然修了,電也通了,但電壓不穩,廠裡機器一開,村裡燈泡都跟著閃。這些都是問題。”

“東生哥,你對鄉親們真是沒得說。”

王大壯感慨道,“修路、拉電線杆子,哪一樣不是你帶頭掏錢墊資?”

“現在廠裡八成的工人都是附近村子的,家家戶戶都跟著沾了光。”

“前兩天咱們前村長還跟我念叨,說要不是你,他這村長怕是當不安穩,早幾年鬧饑荒的時候,誰家沒受過你的接濟?”

李東生擺擺手,走到窗邊,看著廠區裡忙碌的景象。

工人們穿著統一的工裝,臉上洋溢著的是對生活的希望。

“都是鄉里鄉親的,能拉一把就拉一把。”

李東生淡淡地說道,“我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大家日子都好過了,那才叫真的好。”

他心裡清楚,這些看似“虧本”的投入,帶來的隱形好處是巨大的。

人心,是最寶貴的資源。

當工廠遇到困難時,是村民們自發組織起來維護;當需要擴大生產時,是村民們毫無怨言地加班加點。

這種凝聚力,不是金錢能簡單買來的。

隨著紅星廠的名氣越來越大,產品質量過硬,不僅在國內市場站穩了腳跟,甚至開始接到一些外貿的試探性訂單。

省裡也注意到了這個從山溝溝裡異軍突起的鄉鎮企業,經過幾輪考察和評估,紅星服裝廠被評為了“省級模範企業”。

授牌儀式那天,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省裡來了領導,市裡、縣裡、鎮裡的幹部也都悉數到場。

劉建國鎮長更是紅光滿面,這可是他任期內最大的政績。

而今天,一個更重要的活動在紅星廠新建成的綜合大樓裡舉行——全省鄉鎮企業發展經驗交流會。

選在紅星廠開,本身就是一種肯定。

會議室裡坐滿了來自全省各地的鄉鎮企業家代表和相關部門的領導。

李東生作為東道主和模範代表,自然要發言。

他沒有準備長篇大論的稿子,只是穿著一身普通的中山裝。

走上發言席,目光掃過臺下眾人,聲音沉穩而有力:“各位領導,各位同仁,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紅星廠。”

簡單的開場白後,他沒有過多渲染自己的豐功偉績,而是話鋒一轉。

“我們紅星廠能有今天,離不開政策的支持,離不開各位領導的關懷,更離不開我們紅星廠每一位員工的辛勤付出。”

“他們大多是這片大山裡的農民,樸實,肯幹,但文化水平不高,技術基礎薄弱。”

他停頓了一下,看著臺下專注的目光,宣佈了自己的決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讓更多的鄉親掌握一技之長,也為了我們紅星廠,乃至我們整個地區的工業發展儲備人才。”

“我決定,在我們紅星廠現有基礎上,籌建一所‘紅星職業技術學校’!”

這個消息瞬間引起了臺下一片低低的驚歎和議論。

“這所學校,將面向我們山區,免費招生!”

李東生加重了語氣,“不收學費,甚至對於家庭困難的學生,我們廠裡還會提供一定的生活補助。”

“我們的目標,就是培養出合格的縫紉工、修理工、電工,培養出我們山裡人自己的工匠!”

“譁——”臺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免費辦學?

還給補助?

這在當時簡直是聞所未聞!

許多來自貧困地區的代表更是激動得眼眶發紅。

劉建國鎮長激動地站起來,帶頭鼓掌,臉上的笑容比授牌那天還要燦爛。

李東生站在臺上,目光平靜地看著這一切。

這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和希望。

但他深知,這僅僅是一個起點。

未來的路還很長,要做的還有很多。

他的目光投向更遠方的連綿群山。

彷彿已經看到了無數掌握了技能的人,正從那所即將誕生的學校裡走出來,走向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