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烟火色》 将也

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古城的夜市美食街上有猜燈謎鬧元宵的活動。

許多人下了班都跑去湊熱鬧。

艾姜這邊因為袁校寧還沒回來,努爾米熱又跑去巴楚駐村,也不忍去打擾忙得跟陀螺一樣的阿迪拉,也就沒去湊這份熱鬧,自己一個人坐在會客廳裡無聊地看央視的元宵晚會。

手機提示有新的微信消息進來,艾姜拿起查看,發現是努爾米熱在群裡發了條祝大家元宵節快樂的消息。

艾姜閒著無事,也回覆的最快,問她元宵節沒有安排什麼活動嗎?

她卻答非所問地發來了一句:【我想家了……我想回家……】

艾姜覺察她這語氣喪喪的,就問她怎麼了,【不是才去駐村一週嗎?】

努爾米熱才告訴她,她到這巴楚這一週簡直是度日如年。

首先是村裡工作瑣碎,本來就不好做,再加上對於她這個空降的女駐村書記,大家都持著不看好的態度,連村裡原有的村委成員,對於她的工作也拒不配合。

更讓她絕望的是,她今天第一次參加鄉里開大會,就被許弋以工作懈怠的理解罵的狗血淋頭。

【艾姜,我真有點後悔了,當時沒有聽你的勸好好考慮一下。】

艾姜深知任何工作最開始都是困難的,既然選擇了就沒有回頭路,只能硬著頭皮堅持下來。

於是她很耐心的在微信上安慰努爾米熱,給她分析眼下的情況,鼓勵她堅持下去。

兩人聊了一會兒天后,努爾米熱的心情終於平復了一些,也重拾了動力:【放心吧艾姜,我不會放棄的,我早晚上拿下他,然後讓那傢伙為他今日的不留情面付出代價!】

艾姜看著她的消息忍不住暗笑,給她回:【好,祝你早日拿下許弋!】

後來趕上村民有事來找她,兩人的聊天就不得不停下來。

艾姜只能又無聊的繼續看晚會。

沒一會兒,屋外傳來了敲門聲。

安柏不在,她這裡除了給民宿收拾衛生的阿依努爾外,基本沒有人會上來。

可晚上這會,阿依努爾也早下班了。

艾姜也猜不出會是誰上來找她,只能狐疑著跑過去開門。

看清門外站著的人是誰時,艾姜意外的都忘記了開口打招呼。

“怎麼,不記得我了?”門外人先對她玩笑道。

“怎麼會呢?”艾姜立馬不好意思笑著搖頭,側身讓人進來。

“只是沒想到是柏阿姨會過來,有點意外。”

柏開慧進門脫了鞋,就開始打量起艾姜這屋子裡的陳設來,半晌才回過頭來看向艾姜。

“哦?”她笑笑,“安柏走之前千叮嚀萬囑咐,讓我回來一定要來接安安,說你工作也忙,不好老讓安安麻煩你,我以為你知道我最近會來。”

艾姜聽完一怔,她明明是讓安柏轉告她母親,不必專門來接安安的,怎麼現在搞得兩人好像很生分一樣。

“安柏走之前沒告訴您嗎?我最近工作不是很忙,有時間照顧安安的,讓您不用急著專門來接它。”

“還有這事?”柏開慧意外,“估計是那臭小子忙起來就給忘了。”

艾姜想想也是,他走的那天,是她送他上的去機場的出租車,估計時間也不是很充裕,沒來得及說,後來忙起來,估計也就忘記說了。

艾姜給柏開慧泡了茶,讓她坐。

柏開慧倒是突然想起自己手上一直拎著的保溫飯盒來,放在桌上親自打開了。

“來,丫頭,這是阿姨親手做的湯圓,今天是正月十五了,正好帶給你嚐嚐。”

艾姜連忙道謝著接過來,拿著勺子吃了幾個。

是各種各樣的水果餡,甜絲絲的,艾姜喜歡吃甜的,一邊吃一邊誇讚柏開慧的湯圓做的好吃。

柏開慧坐在一旁,喝著茶,看著艾姜笑。

她說:“我每年做,安柏那個臭小子都不喜歡,正月十五讓他吃兩個,就跟逼他吃藥一樣。”

“我一猜你就喜歡!以後都不給那個臭小子吃了,你喜歡,阿姨就都做來給你吃。”

艾姜聞言,嘴裡咬著湯圓,只能朝她尷尬地笑笑,不知道要說什麼好。

所幸後面話題就轉移到艾姜的工作,以及她對新疆的印象上來了,不然她就要吃的消化不良了。

提起這次回新疆的原因,柏開慧也說起自己剛來新疆時候的事。

“那時候這裡才是真的條件差,發展落後,這幾十年的發展,可以說是使這裡發生了改頭換面的變化了。”回憶了過去,最後她不由感嘆著說道。

聽她講了很多過去在這裡的艱苦故事,艾姜突然好奇地詢問她,當初為什麼會在安柏還那么小的時候選擇來這裡,後來又為什麼選擇留下在這裡安家。

她捧著茶杯,看著艾姜笑笑,目光落向別處,像是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好一會兒後才緩緩開口答她。

“最初來這裡,是因為他爸爸的理想,想來支援西部建設,安柏那么小,不想一家人分開,所以就毅然決然的跟著他來了。”

“後來在這邊待久了,慢慢發現這裡的人熱情、淳樸又好客,很可愛,就喜歡上這裡,也喜歡上被這裡的人需要的感覺。”

艾姜聽了是這樣的原因,就忍不住繼續問她:“那自己呢,是因為跟著叔叔才到了這裡,阿姨自己就沒有夢想了嗎?”

“有啊!怎麼沒有?”柏開慧看著她笑的開懷,“阿姨上大學時是學醫的,年輕時候的理想啊,就想成為全國著名的專家級醫生。”

“那後來呢,就不想了嗎?”艾姜追問。

柏開慧想了想,笑著答她:“也不是不想了,而是發現了我更想做,也更有意義的事。”

“是什麼?”

“當年我到這裡後,就跟著你叔叔下鄉駐村了,在基層長期的工作下來發現,這裡不僅醫療條件跟不上,老百姓對於生病就醫的認識也很淺薄,往往是因為小病沒有及時用藥治療,一直拖著,慢慢就拖成了慢性病,很難真正治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