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火余烬》 煮熟了的螃蟹

巴黎,盧浮宮。

布羅代爾首相剛剛參加完一場御前宮廷會議,他坐在休息室裡,淡然的喝著咖啡,視線盯著牆上的畫作,陷入沉思。

那是一副出自法蘭克藝術大師,裡古拉斯.普桑的傑作,名字叫做《豐收的麗拉爾》。

作為一名長期生活在羅馬的法蘭克人,普桑深受地中海藝術風格的薰陶,所以他的畫作,大多帶有一點兒神話色彩。

就比如面前的這幅畫,作為主角的並非是農民麗拉爾,而是在他面前,露出慈祥微笑的德莫忒爾。

作為豐收女神,德莫忒爾是慈悲的,她教會人們耕種,並賜予豐收的神蹟,是所有農民崇敬的對象。

然而德莫忒爾也是殘忍的,她同樣會降下災害,讓大地寸草不生,植物凋零,飢餓蔓延。

所以德莫忒爾也是公正之神,她代表著秩序和法律,賞罰分明。

“德意志人的狂妄應該受到懲罰,他們拿到了蘇臺德,但也破壞了歐羅巴的秩序。

需要受到制裁。”

就在布羅代爾沉思的時候,門被推開了,沃爾內走了進來,他毫不客氣的坐到布羅代爾身旁,給自己也倒了一杯咖啡。

布羅代爾扭過頭,看向這位年紀不小的陸軍元帥,嘴角微微翹起,打趣似的開口:

“不列顛人同意聯盟了?”

作為加洛林王國最重要的兩個實權人物,首相布羅代爾和國防部長沃爾內,自然對局勢極為關注。

薩克森帝國侵佔了捷克的領土,作為死對頭,加洛林王國不可能什麼都不做。

“那些攪屎棍才不會這麼容易下場,他們也在等待時機,看誰來當冤大頭。

不過波蘭方面反應很強烈,他們要比我們著急得多,所以會給出滿足不列顛人胃口的條件。

我們不必著急,畢竟制裁薩克森,阻止普魯士人的擴張,符合我們所有人的利益。

只要利益不變,那麼這個同盟就不會瓦解。”

沃爾內說完這段,突然話鋒一轉,略帶不滿的開口道:

“這種事情應該是你們首相府的事兒,卻把我們國防部推出去,是不是也準備不出力,只撈好處?”

作為國防部部長,沃爾內的確有些氣憤,畢竟反普魯士同盟這件事,應該由首相府做主導,他們國防部,最多敲敲邊鼓,配合一下。

“其實政府方面的接觸已經足夠了,但你知道,不管是我們,還是不列顛或波蘭,內閣對國防部都缺乏影響力。

軍事部門從來都是獨立的,你們不出面,我們談了也是白談,根本沒有說服力。”

布羅代爾說完話,便笑著拍了拍老元帥的肩膀,結果這個倔老頭兒,同樣笑著搖搖頭,沒有回答。

軍事獨立,這幾乎是現在歐羅巴所有國家都面臨的一個尬尷問題,雖然名義上國防部都歸內閣領導,但實際上,不管是首相還是總理,根本指揮不了那群大爺。

之所以搞成這樣,事情還得從法蘭克人這邊說起。

百年前的巴黎大革命,最終被專制王朝的軍隊所覆滅。

痛定思痛,人們覺得軍隊應該獨立出來,不能成為統治階層壓迫人民的工具。

於是經過百年來政體的不斷演化,歐羅巴的各個國家政體,大多變成了這種奇怪的模樣,軍隊擁有獨斷權力,可以拒絕當局所有“不合理”的要求。

這導致各國在涉及軍事合作方面,政府的話語權有限,弄到最後,還得各自的國防部點頭同意才行。

所以沃爾內在抱怨,布羅代爾何嘗不是滿肚子苦水。

這是一個讓兩個人都很尷尬的話題,於是他們默契地換了一個彼此都感興趣,又不涉及自身的新話題。

那就是怎麼讓薩克森帝國付出代價。

“我們必須拿回我們的土地,不能讓普魯士人佔領太久,否則他們完成了當地人口結構變化,事情就會變得很麻煩。

現在我們的軍事力量正在恢復,也獲得了美國的武器支持,只要不列顛人最後同意派兵,我們在力量上就能超過薩克森帝國,重新贏回主動權。

作戰計劃已經在擬定中,備戰物資也在籌集中,按照速度預估,再過三個月,就足以支撐我們發動大規模進攻。”

沃爾內淡然地說著,法蘭克人並沒有屈服,他們只需要找到一個藉口,就能重新和薩克森帝國開戰。

蘇臺德問題就不錯,只要慫恿捷克稍微搞出點兒動靜,他們便有理由發動對薩克森帝國的進攻,收復失地,指日可待。

“但不列顛人的胃口太大了,他們一直窺視著我們在非洲的殖民地,還是讓波蘭人多付出一些吧,畢竟他們和薩克森帝國的矛盾,比我們更加劇烈且緊迫。”

布羅代爾搖搖頭,他的首相府和不列顛人進行過幾輪談判,但是那些攪屎棍的開價太高,竟然要求他們讓出突尼斯。

這是不可能接受的條件,突尼斯是加洛林王國在北非最重要的殖民地,突尼斯灣駐紮著加洛林王國的北非艦隊。

如果他們失去了那裡,就等於失去了在整個北非的支點,同樣的“辱法”不說,造成的影響甚至比失去洛林地區更為嚴重。

所以他們不會付出這樣的代價,最多提供一些“軍費”,反正打贏了,再轉嫁給普魯士人就好。

“但波蘭可以拿出來的籌碼太少了,算了,這是他們的事情,我們管不著。”

沃爾內也和波蘭方面接觸過,老實說,那些斯拉夫人窮得叮噹響,他們更多都是各種許諾,然而不列顛人都很現實,他們只相信能拿到手裡的東西。

咚!咚!咚!

就在兩個人猜測波蘭人會付出什麼代價讓不列顛人入局的時候,突然響起了敲門聲。

“非常抱歉,打擾了。”

來人是安思爾,布羅代爾的秘書,他把一份文件遞給自己的首相大人,還對沃爾內微微躬身,表示歉意。

這個分寸拿捏得很好,沃爾內也避嫌地移開視線,但是很快,那份文件就被送到他的面前。

“波蘭人竟然以國家一半的稅收作為擔保,邀請不列顛人出兵對付普魯士人。

他們可真是下了大本錢,現在就看我們的出價了。”

布羅代爾並沒有隱瞞的意思,何況這個消息,沃爾內很快就會知道。

“我們能拿出什麼打動不列顛人?

以目前的狀況看,我們需要不列顛人至少在洛林地區投入三十個師,還有空軍和海軍的配合,他們的要價不會低。”

沃爾內作為國防部長,自然會從軍事角度去考慮問題,他的參謀團隊計算過,如果要保持對薩克森的軍事壓力,特別是奪回失去的領土,除了加洛林的部隊外,至少還需要三十個步兵師以上的外國軍隊加入行動,才能勉強處於優勢。

“我們不能以國家稅收作為擔保,這樣會民怨沸騰,內閣會有很多麻煩。

所以我建議,可以把阿爾及利亞的礦產作為抵押,兌換成同等價值法郎,交給不列顛人。

另外我們可以發行債券,為期五年,只要在這之前,我們打贏薩克森,然後可以把這部分債務直接轉嫁到戰爭賠款裡。”

布羅代爾打得一手好算盤,作為一名首相,國家的掌舵者,他在算計這方面,堪稱加洛林王國的翹楚。

“好吧,可以把這個條件發給倫敦,如果他們同意最好,但如果不同意,那麼我們還可以把洛林地區的礦產作為抵押物加上去。

反正那裡現在被薩克森人控制著,這樣不列顛人或許還會更有動力一點兒。”

沃爾內思索片刻,決定增加一些籌碼上去,這樣看上去,和波蘭人給出的條件就差不多了。

“很好,那就這樣辦吧,立刻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書,然後儘快發給倫敦。”

布羅代爾點點頭,隨後在文件上籤個字,又交還給安思爾。

三個月後,不列顛,加洛林和波蘭發表了聯合聲明,他們結成一個軍事同盟,因為是在南安普頓簽訂的,所以被稱為南安普頓同盟。

對外宣稱這個同盟是為了維護整個歐羅巴的穩定。

但很明顯,他們的目標直指薩克森帝國,這在歷史上不是第一次上演了,上次這麼幹的結果就是爆發了反普魯士戰爭。

薩克森帝國的外交部門自然反應激烈,他們公開批評這種做法,指責這個同盟在破壞歐羅巴的和平。

但是沒有用,新的反普魯士同盟已經形成,隨著比利時和捷克的加入,一時之間,薩克森帝國竟然顯得岌岌可危起來。

“戰爭不可避免,我們需要做好準備。

把基礎訓練再安排多一些,特別是後勤維修部門,很快他們就要大派用場了。

我有預感。”

李輝放下報紙,對著一旁的高斯說著,他覺得薩克森帝國有麻煩了,自己的部隊又要被調動。

不等高斯開口,突然一通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李輝接起來,結果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

“格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