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道君,咱們還是欣賞兩位大家的表演吧。”
龍慕之側臉向万俟羽修道。
“正要洗耳恭聽。”
万俟羽修看了太叔明鏡和晏雒真一眼,道。
“兩位大家,請。”
龍慕之右手微請,道。
“當不得殿下之請。”
太叔明鏡和晏雒真雙雙起身,回禮道。
早就有侍女將太叔明鏡從不離身的皎月琴送了上來,身後還有明月樓的雜役抬著琴臺和繡墩。
琴臺和繡墩放在了舞臺正中,面對万俟羽修和龍慕之的位置。
在場之人,無不凝神靜氣,等待二位大家的表演。
跟隨万俟羽修而來的閻寶、丁殘、李神通、梅九朝、“丹鳳俠”嶽一峰、“飛鸞劍”蔣佩珺等人,也都注目場中,凝神等待。
他們有的身份雖也不差,但也是第一次聆聽兩位大家的演奏。
都是武林中人,豈會不知兩位大家之名,都是靜候“佳音”。
太叔明鏡廣袖垂雲,足下金蓮步搖生輝,行至焦尾古琴前輕提裙裾。
一福身間,眾人但覺月映寒潭,待她落座繡墩時,連案頭鶴嘴爐的沉香都凝滯半空。
素指未觸絲絃,已有清泉石上之韻流轉廳堂。
晏雒真款移玉山,雲鬢間金步搖卻紋絲未動。
待她駐足琴臺東南巽位,殿中三十六盞琉璃燈都好似明滅了三次,為其所動。
檀口未啟,簷角銅鈴已自鳴三響,應和著《碧落天女》的前奏宮商。
《碧落天女》,乃是晏雒真的佳作,也是晏雒真最廣為人知的詞曲之一。
琴聲初如崑崙雪水浸潤梧桐,轉瞬化作九霄罡風掠過瑤臺。
晏雒真的歌聲並非自喉間湧出,倒似從殿宇樑柱間自然生長——時而如碧落罡風撕扯雲靄,時而若謫仙赤足踏碎星河。
太叔明鏡五指在七絃間遊走,竟在宮徵之外另闢出半音。
焦尾琴腹忽泛硃紅光暈,絃動時帶起的氣流將晏雒真裙裾上的蹙金繡紋拂作流雲狀。
兩股音律時而如陰陽雙魚追逐太極,時而似參商二星遙相輝映,在座眾人衣袂無風自動。
歌聲猶如九天之妙音,自玄天而降。
聽者好似看到碧落玄天中有九天玄女臨凡,身形款動,妙曼婆娑,腳下好像踩著御空仙步,身畔有天花墜落。
太叔明鏡的琴音和之,與歌聲分合變幻,有著同樣勾人心魄的神意。
琴音和歌聲,都帶著勾動心神的魔力,就是万俟羽修,都沉醉其中。
這可不是一流高手的劍意,而是歌藝、琴藝所代表的樂道。
技近於道,說的就是太叔明鏡和晏雒真的境界,如此,也才稱為大家。
沈黎姜不為大家的原因,也在於此。
九尾狐王出身天狐宗,雖然不如天音宗對樂道的精絕,卻也不輸於太叔明鏡和晏雒真多少。
聽的也是入神。
她倚仗的是強大的天狐真氣,不像太叔明鏡和晏雒真,雖然在凡俗之境,卻是窮盡了至人之道。
在樂道,二人可稱一句至人。
雖是演繹的碧落之天女,其歌,其音,卻帶著凡人百味,有凡人的酸甜苦辣內蘊其中,聽的万俟羽修這樣的陸地神仙,也生出滋味來。
龍慕之、龍易之,還有自從到場之後,未曾多言的龍獻之,也各有體會。
以皇家之尊,卻好似看到了九天玄女縱觀閱武朝盛景的場景。
觀天之道,攬天之景。
餘者,卻是隻有滿眼的天女,滿耳的仙音,不知經年,不思己身。
忘卻了,忘卻了……
一曲肝腸斷,一曲忘情天,聽君今日歌,度日難如年。
不少人更是幻象叢生,心神竟被琴音蝕出漣漪。
彷彿看到晏雒真鬢邊玉簪化出青鸞虛影,太叔明鏡腕間金釧凝成玄龜法相——這哪是人間樂律,分明是兩位大家借音律演化法相!
九尾狐王身後也好似隱現九道白狐尾,每道狐尾尖端都結出音律具象的冰晶。
三位皇子周身現出四趾蟒龍,栩栩如生。
皇太孫龍君月龍氣最盛,在許多人眼中,頭頂居然隱現出九旒冠冕虛影,有龍氣化作五爪金龍盤繞周身。
反而是万俟羽修,這位魔門道君,在眾人眼中,居然毫無異象。
卻是修為太過強大,就天音幻象,也難加其身。
當太叔明鏡以“鶴鳴九皋”指法收束商音,晏雒真恰好以“崑山玉碎”的喉韻點破羽聲。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歌罷,樂罷。
万俟羽修已然睜開了眼睛,他的神魂強大至極,雖然為其樂所感,但卻也樂止而醒。
只是許多人卻不知道,到底沉醉了多久。
沉醉不知醒,一曲入仙門。
待到在場先天境界最差的龍易之醒轉,之後最先醒來的,是皇太孫龍君月。
不愧是皇家血脈,未來的武朝太子,一身皇天無極真氣,力壓万俟羽修見過的任何一位宗門弟子。
看到万俟羽修的目光注視,龍君月衝著万俟羽修微微頷首,以示敬意。
其實龍君月對於這位歡喜宗新晉的絕世高手,也好奇的很。
當然,更好奇的,是那位老祖宗的傳人——鴻泥山主王繼。
太叔明鏡和晏雒真早在万俟羽修睜開眼睛之時,已經跟這位逍遙王福身施禮之後,迴轉座位。
這時眾人皆醒轉,齊齊獻上掌聲。
剛剛真是如夢似幻一般,果然不愧是樂道大家,名聞天下的人物,居然借音律,將眾人帶入了太虛幻境。
“太叔大家和晏大家的琴歌,已然入了至人之境,以世俗之音,演天女玄音,在本座看來,堪比天音宗的九天玄音曲。”
万俟羽修誇讚道。
這確實是誇讚。
九天玄音曲,是天音宗太上長老“勾魂魔音”司玉蔻所作,為許多人所喜愛,在宗門廣為流傳。
王霜和南飛雁,就曾在甲子壽宴之時,合奏了此曲,給王繼獻壽,王繼還做了點評。
晏雒真的碧落天女,也是受了此曲的啟發,融合了晏雒真觀天下百藝的所感而創,是晏雒真自身歌藝之大成。
只是對於九天玄音曲而言,還是差了境界,所以才說万俟羽修說的是誇讚之話,卻不是實話。
如果只論凡俗之樂道,確實是達到了極致。
不過在與會眾人來說,太叔明鏡的琴藝可是無雙,晏雒真的歌藝也是無對,二人珠聯璧合,實是完美無瑕。
此番際遇,堪稱人生之最。
“不敢當王爺誇獎。”
太叔明鏡和晏雒真,忙起身致謝。
二人在世俗之人面前,是樂道大家,但在万俟羽修和三位皇子面前,地位還是要差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