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陳丹妮如願以償到香江後就離開了,陳丹琳在羊城帶孩子並不想來香江,張伊文事務繁忙,一時間曲黎身邊沒人了。

可他還是放縱不起來,香江這地方給了他太多警示,有人玩的太嗨把腎給玩壞了,以他的知名度,也不敢亂來。

被陳丹妮壓迫了許久,在香江找了一個年輕漂亮青澀的,男人啊,終究有點虛榮,其實他已經很強了,經常鍛煉的身體沒那麼容易孬,對付沒經驗的能夠大展雄風。

盈和電訊旗下有藝人經紀公司,培養年輕偶像,倒不是他想賺這個錢,是企業發展的需要,盈和電訊有IPTV電視NowTV,後來發展網絡電視,成立了viuTV,一開始引進泡菜國節目版權,後來偏向國內節目,增加自製影視劇節目,到培養自己的藝人團隊,總體是算是娛樂台。

不同於TVB,整個團隊老齡化,受眾群體是整個粵語圈,ViuTV面向年輕人,融合全球流行文化,更想要引領東南亞流行時尚。所以TVB北上,Viu南下東南亞。還有另一個變化,那就不好說了,據說粵省看TVB更困難了,李家真是……

曲黎對盈和電訊的影視部門關注不多,投入不大,但畢竟是他的產業,和優酷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許多綜藝和自製劇節目中有Viu的人,但香江的藝人資源集中在TVB,所以學習了南韓的練習生制度,從香江和東南亞華人中招練習生。

國內不適合拍攝的電影電視劇,換一層皮到香江東南亞拍,然後引進,最後還可以在ViuTV的平台播放。因為有了這麼一個渠道,Viu的訓練生真做起來了,可以自負盈虧。

給曲黎送妹子這種事,簡直不要太簡單,而且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大多放得開,大家玩起來沒有心理負擔。

曲黎可不是為了一己私慾學許恆達養藝術團,他是要和李家競爭,比如李二的TVB,比如榮耀董事會把李家的人請走了。他對李二把Fisker賣給蘋果公司並沒有太多意見,也不害怕和蘋果競爭,但是他是一個團隊的領袖,不可能完全按照他的心意來。

和曲黎交惡後,小超人李二在香江和東南亞這邊的生意受到頗多影響,比如資管、保險公司業務和TVB的廣告,很少播出內地品牌的廣告,哦,最後這件事和他關係不大。

李二公子現在還沒有把Fisker的股分全部賣出去,蘋果有意藉助他的身份在國內建廠,隔着一層關係規避來自鷹醬的指責。這麼做頗有些掩耳盜鈴的感覺,能不能成功真不好說。

曲黎現在如日中天,他還沒開口討伐李家就給李家帶來巨大的壓力,真要等到他開口,李家肯定會更痛苦,而且現在是李大公子當家,怎麼會為兄弟損害他自己的利益?

有人問起曲黎,想要讓雙方和解,曲黎坦誠的說:“我個人並不在乎這件事,Fisker對我們的影響有限。但這是對榮耀和前程幾何的挑釁,蒂姆庫克已經釋放了他們的誠意,我或者說我們需要看到他的誠意……”

不管李半城有沒有隱藏起來的財富,他都無法和曲黎媲美,隨便說說已經或即將上市的有:時光聚美、榮耀、前程幾何、星河動力、繁星天問、Shein、金山、盈和電訊、盈和地產、未智、聯合集團……

財富可以隱藏,事業不行,錢不可能憑空生成吧,沒有大企業賺錢,那就只能是靠全力,但任何現代化大國,這種事都不太可能發生,不患寡而患不均,誰都一樣。哦,忘了還有特殊情況,比如說俄羅斯大帝……

李半城再有錢,除了香江,社會影響了力遠不如曲黎,而且他年紀太大了,這輩子是看不到曲黎衰敗的,除非他認為大房能夠輕易化解曲黎帶來的麻煩,否則不可能為小兒子犧牲家族的利益。

“曲天明不是怕事的人,你看他在羊城這麼複雜的地方成立聚美,公司上市又跑到北津成立榮耀,後來回他老家星沙收購獵豹汽車,避開一個個麻煩時,讓麻煩主動避開了他。”李家討論着曲黎個人和他的成就

“他的意志很堅定,想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國外的Shopee,國內的聚划算都是例子,還有星河動力……”一個人不計回報的堅持10年,連續三次失敗不為所動,投資上百億也在所不惜,這樣的人對自己狠,對敵人會不會?

一番話把李二公子嚇壞了,敢於動用暴力解決經濟糾紛,這種人在全球都不會有朋友,除非沒人知道。而且曲黎還投資有私人的保安公司,負責旗下企業在海外地區的安保工作。

曲黎最後拿到了李二旗下的富衛保險:前身是荷蘭國際集團(ING)在亞洲的保險業務,主要在港澳泰等國經營。聯合保險這幾年在東南亞的併購很兇猛,搶了富衛保險很多機會。所以此時的富衛只將業務拓展到東瀛、柬埔寨和菲律賓。

富衛保險的規模不算小,哪怕規模不如歷史上的原版,怎麼也值三五十億美元,曲黎這時候錢多,哪怕溢價也願意買下有潛力的公司。

他買下富衛保險也不會自己去經營,交給原班人馬肯定不放心,所以還是得靠專業人士,比如說張伊文。聯合集團的海外收購能夠順利進行,很多時候都依仗曲黎的信息和資金優勢,這次也不例外。

“你怎麼這麼快就給我送上這麼一個大禮,是不是覺得對不起你的孩子?”張伊文美麗如初,但性格潑辣了很多,只有陳丹琳溫柔賢惠、端莊大氣

“你說是就是吧!”曲黎懶得爭辯,孩子都不姓曲,他哪有對不起的想法。

閑聊了幾句說起關鍵,首先肯定是天明基金收購富衛保險,然後就是和聯合保險海外業務合并,曲黎成為第二大股東就夠了,多退少補。

此時的聯合集團不是央企不是地方國資,是國資股份佔大頭的民營金融集團,這話聽起來有些繞,張伊文想學習中化沒有成功,大概率是沒機會了。不過現在這樣也有好處,海外併購頭上沒有那麼多老爺,難度降低很多。

當時聯合集團旗下的兩家大型地方銀行可能合并,國家這方面政策放寬了,他們未必不能成為第一家享受“福利”的企業,到時候聯合財富銀行就能走出國門,收購海外資產了。

張伊文這次在北津就此次收購進行彙報,得到暗示,讓她放心大膽,做符合企業發展的收購,為金融強國做貢獻云云。這意外太突然了,要是國資親兒子給力,這種事情輪得到?

張伊文、曲黎暗喜,既然有關部門放開了束縛,他左手高科技,右手金融資本,雙劍合璧能夠為自己、也能為國家和民族在海外開拓一片新天地。

天高海闊,任我翱翔,未來的路還很長,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