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只要身為皇長子的孩兒失去立為太子的資格,不就能輪到弟弟了?”劉辯他慢悠悠地說,“想讓孩兒失去太子的資格,方法也很多,比如孩兒自污名聲,或是發瘋,或是假死……這帝位的寶座,總不能讓一名瘋子繼位,不是嗎?”

“你……”漢帝先是一喜,後又意識到了甚麼,怔怔地望着他,表情十分微妙。

說到底,讓漢帝如願地立劉辯的弟弟劉協為太子的最便捷法子是:

劉辯他主動地退出太子之爭!

半晌,漢帝才長嘆道:“這……也太委屈你了。”

“不委屈,不委屈,替父皇分擔煩惱,是孩兒的本分。”劉辯微微一笑,風輕雲淡地要求,“只是,孩兒能不能自己選擇一種退法呢?”

“你想怎麼做?”漢帝狐疑地問。

“還請父皇任命孩兒為渤海王,以巡視封地的名義,將孩兒下放出去。待到孩兒遠離皇宮後,出了甚麼“事故”,諸如摔傷殘疾癲瘋之類,到時還用煩惱有識之士會認不清誰才是最合父皇您心目中的太子人選么?”

“好!此法甚妙!”漢帝大喜,拍了一拍大腿,笑得合不攏嘴,絲毫都不收斂一點,“辯兒,你當真不打算留在宮裡嗎?”

“父皇,您真想讓孩兒留在宮裡嗎?”劉辯似笑非笑地反問,不等漢帝出聲,又快速地表明,“孩兒資質愚笨,才疏學淺,成不了氣候,還不如蝸居一方,做一世富貴皇子……”

說到此處,他明顯地頓了一頓,欲言又止。

漢帝挑眉道:“怎麼?你有話要說?”

思量半晌,劉辯頷首道:“是的,父皇。應是半年前罷,孩兒聽到一則消息,不知父皇是否記得——皇室宗親劉焉上書,建議改刺史為州牧,以重其職……父皇您不但同意了,還選派列卿、尚書出任州牧,可有此事?”

這話他本不必問。

可他仍想嘗試一下,嘗試一下能不能從這裡解決漢室的隱患。

仔細地思考漢室為何會衰微,乃至滅亡,除了宦官和朝中勢力無休止地爭鬥的原因之外,大抵還因州牧們相互討伐,無形地割據了整個大漢罷?

……漢帝本來有心回答,卻覺這話怎麼聽,怎麼透着一股子質問的意味,不禁地橫眉道:“有又如何,沒有又如何?”

就見劉辯處事不驚,恭敬道:“父皇,孩兒請求您收回這種旨令。”

“為何?!”

“父皇,您不覺得此舉容易造成諸侯分爭的局面么?”劉辯娓娓道來,“本朝刺史,本為檢察官,只有“檢察權”而不具備“軍事權”。如今倒好,刺史改為州牧,州牧成為居於郡之上和行政長官,握有一州軍政之權,職位甚重,豈不是形同割據?長此以往,州牧勢大,而漢室衰微,最終會不會演化成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的局面呢?”

漢帝:“……”

漢帝瞪大雙眼,斥道:“一派胡言!危言聳聽!!任命州牧人選,無一不是忠於漢室,又如何會陷入甚麼諸侯紛爭?再者,撤消州牧,又如何鎮壓此起彼伏的反賊……”

似是意識到說禿嚕了嘴——鎮壓甚麼的,豈不是說漢帝本人治理國家無方?!總之,漢帝鐵青了臉,惱羞成怒道:

“此事休要再提!不如說一說你今後到底想做甚麼?——你今後想做甚麼?!”

“孩兒不想做甚麼。”劉辯從善如流地接話,“——好罷,孩兒才智平庸,只求偏安一隅,謀個歲月靜好,還請父皇成全……就是不知父皇能不能賜孩兒幾個貼身心腹,方便保護孩兒,照顧孩兒起居呢?”

兩眼彎彎地,漢帝高興極了,立即忘記了方才的不愉快,擺手道:“隨你,都隨你!你想要幾個,為父這便賜你幾個。”

這會子,漢帝大約是心愿達成,對他也總算有了一絲父親的樣子。

難得漢帝如此大方,他就不客氣了。他拱手道:“也不多,就三、四人罷?孩兒想要曹操曹孟德、袁紹袁本初和袁術袁公路這三人。當然,若能加上盧植盧子干先生,那會更好。”

漢帝:“……”

眯了眯眼,漢帝想了一想,若有所思道:“盧植盧子干乃世之名儒,為父倒是有些印象,若把他交給你,恐怕會影響你的行動。至於曹操曹孟德、袁紹袁本初和袁術袁公路又是何許人也?為父聽着,怎地有些耳熟?”

他說:“父皇,曹操是前太尉曹嵩之子,目前是典軍校尉,而袁紹和袁術皆是太傅袁隗的侄兒,袁紹為中軍校尉,袁術雖未就職,卻多次被調任做到河南尹、虎賁中郎將。”

漢帝恍然道:“原來是他們!袁術也就罷了,袁紹和曹操皆有職務在身……”

“父皇——”他堅定地打斷漢帝的話,“說好您要派遣孩兒去巡視,若您隨便派出幾人護送孩兒出城,只怕母后和大將軍舅舅都不會同意。”

漢帝聽罷,怔了一怔。

他繼續道:“相反地,如若父皇作出將曹操和袁氏兄弟派給孩兒效力的模樣,母后和大將軍舅舅一定會認定父皇倚重孩兒,就不會出手阻撓了。”

漢帝:“……”

漢帝震驚了:有、有道理啊?!

迅速地,漢帝拍案道:“好!——准了!!”

“多謝父皇。”嘴角勾起一抹弧度,他也不打算耽誤時間,當即又請求說,“還請父皇即刻下旨,任命孩子為渤海王——渤海太守亦可!指派曹操、袁紹和袁術為孩兒的隨行吏員,跟隨孩兒一同前往冀州赴任!”

這叫先斬後奏:一旦父皇傳旨下去,想必母后再是反對,亦是……無用?

嘴角抽了一抽,漢帝想說甚麼,卻又住了口去——算了算了,長子都放棄太子之位,任命長子為一方小小太守,又有何妨?

思前想後地,漢帝道:“你且退下,去找你母后罷!朕稍後便派人傳旨過去。”

聽罷,劉辯並沒退下,而是道:“父皇,晚一時不如早一時,遲則生變!不如即刻傳召,擬旨,也省卻波折。”

愣了一愣,漢帝嘆道:“也罷,你且稍等片刻。”

隨後,漢帝一邊傳喚張讓,命令張讓傳袁紹、袁術和曹操進宮,一邊取來筆墨和空白文書,唰唰地寫起了任命詔書……

嘴角勾起一抹弧度,他垂眸,心想:嘿嘿~我這算不算……撬牆角成功了?

耐心地,劉辯站在一旁,等待袁紹、袁術和曹操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