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這裡,我們大致講講申侯之死這事。

申侯原是楚文王時期的楚國大夫,善察言觀色,揣摩上意,深得楚文王寵信。

楚文王去世前,給了申侯大筆財富,告誡申侯務必離開楚國,留下楚國必有禍害,指點他去某大國諸侯出仕。

因為楚國很多人看不慣申侯,留在楚國有危險。大國諸侯,往往胸襟氣量比小國諸侯要大一些,能夠容得下申侯。

申侯離開楚國後,卻到了鄭國。鄭國哪裡是什麼大國諸侯?後來申侯果然在鄭國被國君所殺。

鄭國國君鄭文公之所以要殺申侯,是因為申侯居然從齊桓公那裡領取了虎牢關這座大城的賞賜。這下令鄭國大夫對申侯忌恨不已,也讓鄭文公也非常不滿,內心對申侯是欲除之而後快。只要申侯哪裡犯點錯,就是要命的事。

申侯所犯的錯,其實也許根本不是錯。申侯受封虎牢關後,加強了虎牢城防建設,結果被人舉報圖謀造反,這就是攤上了大事,被處死就成了必然。

其實申侯根本不想造反,造反對申侯沒半點好處,憑着一座城邑,自己又是外來人口,造什麼反。

申侯之所以要加強城防建設,這是自己的封邑內的事,本來誰也無權來干涉的,加強城防建設是沒有問題的。

有問題的是有人舉報他圖謀造反,黑吶。

據說,申侯一開始也沒想着着手加強城防建設,是轅塗濤的報復所致。

轅塗濤在八國聯軍伐楚班師中攤上了事,他向齊桓公獻策大軍經淮水班師,結果經申侯向齊桓公一提醒,齊桓公認定是轅塗濤忽悠自己,欲置聯軍於危亡中,轅塗濤因此差一點被齊桓公殺了。

轅塗濤知道是申侯害了他,因此恨死了申侯,於是他就着手報復申侯。

報復的手段是藉著向申侯表示祝賀時,建議申侯好好管理這座來之不易的大城,一定要為子孫後代留下這處封邑,別被人家給搶了去。那就要加強城防建設。

於是,申侯就開始修築城牆。然後轅塗濤就在鄭國放出風去,說申侯圖謀造反。

正愁沒理由修理申侯的鄭文公,就以此罪名殺了申侯。

申侯死後,楚國令尹斗子文嘆息道:“知臣莫若君。”這個臣,就是指申侯。這個君,指楚文王。

好了,這是花絮,我們繼續講魯僖公。

鄭國終於向齊國認錯,那接下來的事就順利了。中原諸侯聯盟內部思想又統一了,周惠王竹籃打水一場空,鬱悶無比,鬱悶到了冬天終於崩了。太子姬鄭繼位為天子,即周襄王。

可以說,沒有以齊桓公為首的中原諸侯聯盟的直接支持,周襄王是當不上這個天子的,所以周襄王對齊桓公非常感激

公元前653年冬,周惠王崩。在上位啊,於是,第二年春,魯僖公就赴洮地參加了由齊國主導、中原列國諸侯和太子姬鄭的會議,大家作了盟誓,表示支持姬鄭登基為天子。

但大周王朝的王室,在接下來的一段期間里,肯定還是要亂成一團的。因為有人一直認為這個天子寶座應該是自己的,那正是王子帶。

王子帶越想越不甘心,於是就勾結了戎狄反叛起了周襄王。周襄王有着中原諸侯們的全力支持,三下五除二就將王子帶的天子夢給擊得粉碎,王子帶倉皇出逃。

但周襄王后來覺得把弟弟這樣趕跑讓他流亡在外,實在有損天子顏面,居然不知哪根筋搭錯了,召回了王子帶。

他哪裡知道,王子帶的天子夢一直沒醒呢。而且,這個王子帶的確是有幾把刷子的,他後來居然再次抓住機會發動政變,把根本沒有防備的周襄王給趕跑了。

王子帶自立為王,堂堂大周王朝,竟然又一次出現二王並立的尷尬局面。

當然,這樣的局面對某些雄才大略的諸侯來講是非常漂亮的,他們往往能夠從中獲得大把的國家利益。一百多年前,晉國的晉文侯就從中獲得了巨大利益,襲殺周攜王,讓周平王給予了大把的權力和土地封賞,使晉國一舉壯大起來。

現在呢,晉國又來了。晉文公果斷抓住機會,出兵勤王,他勤的當然是周襄王。晉軍大舉討伐王子帶,將王子帶給滅了,迎回周襄王,又獲得了大把的權力和土地封賞。

令人唏噓的是,作為大宗王朝宗邦諸侯,魯國貌似從來不參與王室內部的事。這一次,魯國也一樣,眼睜睜看着大好的勤王機會被晉國一把抓去。

魯僖公到底在想什麼?

他在想着魯國內部的事。

國際大事就緊緊跟着齊國走就是。為了讓齊桓公從內心深處感受魯僖公對自己的尊重,公元前645年春,剛過完年的魯僖公就去朝見了齊桓公。

注意,這不是會見,而是朝見!會見,雙方是平起平坐的。朝見,那是將自己放到了低對方一等的地位!

會見與朝見有着本質的區別,一直以來,齊魯兩國都是山東侯爵級別的諸侯,從來都是平起平坐的,甚至魯國還一直自以為比齊國更尊貴一些。

哪怕是把先祖拉出來比比,周公旦也比你姜子牙要地位更高些。幾百年過來了,魯國與齊國一直是平等的。

但現在呢?魯僖公認為一切要從實際出發,捧一捧如今的齊國是符合魯國利益的。

對魯僖公來講,維護魯國內部的安定團結,那才是自己需要好好琢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