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這是春秋史上邾國戰勝魯國的唯一一次勝仗。但這個勝利對邾國來說,卻是真正的慘勝。據說,由於當時戰死沙場的邾軍士兵太多,邾國一時籌備不齊為烈士招魂的衣裳,最後,邾文公命令,以箭代衣為烈士招魂!

據說,人客死異地,屍體雖可回歸,但其魂魄仍滯留異地。魂魄不歸,就成為孤魂野鬼,無法享用祭祀,無法投胎轉生。

古人認為,如果家人為其招魂,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招魂,即呼喊着死者的名字,使其魂魄能夠聽到,循聲而歸附屍體。

招魂有着特定的儀式,起源也非常早。據說,先秦時期的招魂,是亡者門前樹起招魂幡,家人拿着亡者生前穿過的衣服,站在屋前,面北連續三次呼喊着亡者的名字,將亡者的魂魄招進衣服里。再從後屋入內,將衣服蓋在亡者身上。

當然,各個歷史時期以及各地,招魂都有其不同的習俗,這裡也不多說了。

這一次,邾文公無奈之下,以箭招魂,替代傳統的以衣招魂,後來就成為邾國的習俗流傳了下來,甚至也影響了其他一些諸侯國,

魯國在魯邾升陘之戰敗於邾國,帶來的後果是須句國從此徹底被滅,而邾國與魯國的矛盾,全面公開化。

從此,邾國就是為了防範魯國的報復而活着,直到被迫遷都。

但現在的魯僖公只能是鬱悶着,鬱悶到第二年,即公元前637年夏,那位夢想着成就宋國霸業的宋襄公薨了。

宋襄公是因泓水之戰中受了箭傷,再加上生了齊國人很大氣,內傷加外傷的同時作用下薨的。

這讓魯僖公不得不對齊國重視起來,因為此時的齊侯,正是在齊桓公死後,受到眾兄弟圍攻情況下,被宋襄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幫助繼的位。

齊孝公因為不滿宋襄公自恃對自己有恩而不斷命令自己做這個做那個,同時有意越過齊國而搞宋國霸業,早就對宋襄公有意見了。這一次,見宋國在與楚泓水之役中敗慘了,乾脆來了個落井下石,於公元前637年春發兵討伐宋國。

宋國剛剛被楚軍揍成重傷,哪裡還受得了齊軍的討伐?結果是再次受重傷,無奈將此前從齊國那裡得來的賄賂,連本帶息還給齊孝公,齊軍這才退兵。

宋襄公在齊桓公去世後跳上春秋舞台中央閃亮登場,費盡心機,忙前忙後,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但為楚國作了嫁衣,而且致使宋國損失慘重,國際聲望跌入谷底,更是為我們留下了一個蠢豬式稱霸的歷史笑談。

對宋襄公,魯僖公是有話要講的。因為在魯僖公看來,宋襄公這樣子至少是光明正大的,他沒搞什麼陰謀詭計。泓水之役中,宋襄公沒有趁人之危在楚軍渡河時來半渡而擊,未在楚軍抵達泓水北岸尚未列陣時果斷出擊。

反而是楚軍,趁宋軍還在等候時發起突襲,這才導致宋軍大敗。

按理,仗就應該這樣打。突然,魯僖公想起魯國與邾國的升陘之戰,邾國也是用這樣無賴的手段戰勝了魯軍。難道,今後大家都不用講戰爭禮儀了么?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對邾國,魯僖公當然是隨時可以報復的。雖然升陘之戰魯國敗北,但無傷根基。反倒取得勝利的邾國,損失了大量有生力量。

現在關鍵是齊國這樣的大國,齊侯看來就不是一個講道理的主。宋公對齊侯可謂是恩重如山,齊侯卻恩將仇報,最後落井下石,害了宋公性命。

這種人,得防着點。魯僖公想着。

中原幾十年的相對和平,深深掩蓋了列國諸侯間的層層矛盾。沒了中原諸侯聯盟這個玩意兒,尤其是沒了象齊桓公這樣強有力的盟主,整個就亂了套。

既然沒地方說理,也就不需要說理了。講道理的最好辦法是秀肌肉亮拳頭,那就打吧。於是,到處都是戰火。

宋國先打了曹國,再與鄭國開撕;鄭國打了滑國,因此又與衛國交惡;衛國除了對鄭國不滿外,更與邢國打得到了你死我活了不共霸天地步;魯國打了邾國,邾國滅了須句國,魯國與邾國又大打出手;齊國趁宋國虛弱討伐了宋國......

強大可以欺凌弱小,弱小想辦法報復。歷史積怨也好,新的矛盾也罷,一言不合,就一拳頭掄了過去。魯僖公看着驚心,中原,真的需要有人來主持大局啊。

不是楚國已經為新的盟主了嗎?是的,但是楚國貌似很不適應當盟主的習慣。齊桓公時代的中原諸侯聯盟盟主,是調停為主,召開盟會,分清是非曲直,再聯合討伐不講理的中原諸侯。

楚國呢?楚國貌似是有權不用過期作廢,誰對宋國好,就打誰!誰惹到自己頭上,就打誰!如陳國。

陳國也活該倒霉,因為陳國看着大家你打我我打你,反正山中無老虎猴子可以稱大王,想着自己與頓國有些歷史遺留問題在,那何不趁着這個沒人管的機會給解決了?

於是,陳國入侵了頓國,而且這次打頓國打得挺重的,直接滅了頓國。

頓國是一個姬姓子爵諸侯,原本在今天河南商水縣一帶,但不知何故與鄰居陳國總是鬧矛盾,結果不斷被陳國教訓。到後來,頓國實在受不了,就向南遷移至南頓。

在楚國眼裡,象頓國、項國、沈國、唐國、息國、番國、道國、蔣國等等這樣的小國,都是楚國的勢力範圍,根據楚國發展需要,在若干個五年計劃里,是逐步吞併設縣的。

既然是老子的地盤,誰敢來染指?

陳國看來是不好好學地域政治之類的知識的,根本不知道頓國南遷後,主動歸隊了楚國,成了楚國附庸。如今陳國一出手,居然把頓國給滅了,這就攤上大事了。

就象須句國被邾國滅了,會向自己的宗主國哭訴一樣,頓國國君逃到楚國,向楚成王哭訴着自己的悲慘遭遇,請求楚王幫幫頓國。

楚成王很享受頓國這樣的小弟前來求助。於是,陳國就倒霉了。公元前637年秋,楚國以陳國主動攀附宋國、未經楚國同意伐滅頓國等為由,入侵陳國,侵佔了陳國數處城邑。

陳國根本無力抵抗,列國諸侯誰也不敢救援,陳國被迫無奈向楚國表示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