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公元前636年春,剛過了年,魯僖公興沖沖地赴向邑參加了由衛國組織的盟會。衛國這次盟會,本就是應魯國之邀,在魯莒雙方協調達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為魯國和莒國召開的一次盟誓,主角其實就是魯國和莒國。

盟誓很成功,會議很順利。一切外交程序履行完畢後,在最後的宴會上,魯僖公除了感謝衛國外,還斟滿酒,恭敬向莒國國君莒茲㔻公敬酒,這讓莒茲㔻公非常感動。

其實,與魯國交好,也是符合莒國的利益的。兩國為了一丁點綠豆芝麻大的小事,居然會交惡二十多年,這也無非是大家都太看重面子而已。

有時,太愛面子真要出大事的。山東一帶,本是齊魯紀莒四國為主,齊國最強,為了制衡齊國,魯紀莒自然結成同盟。但一個不慎,齊國就滅了紀國。

現在是齊魯莒三國了,此時的齊國更強大。如果魯國與莒國再不繼續以前的同盟關係,那極有可能會被齊國各個擊破。畢竟,曾經大家都熱愛着的齊桓公不在了,現在的齊侯貌似不大講禮,大家都要防着點。

尤其是齊孝公居然趁宋國遭到重大打擊後,居然恩將仇報出兵討伐宋國這事,令更國諸侯都搖着頭呢。

會盟結束,魯僖公哼着小調邁着輕快的步伐回到魯宮,卻接到急報:齊軍來犯!

啊?說曹操,曹操就到。剛剛大家都在評論,這個齊侯是一個難纏的主,現在纏到了魯國來了,這怎麼回事?為何要出兵討伐魯國?

其實魯僖公很快就想通了,齊國根本不願看到魯國與莒國交好!

齊孝公聽說魯國與莒國、衛國召開了盟會,當即就火大了:想當年,先君齊桓公在時,哪個諸侯敢不經齊桓公擅自召開盟會?如今先君桓公雖然已經去世,但寡人尚在,難道你們就可以不把寡人放在眼裡,就私自召開盟會?

在齊孝公看來,但凡是山東列國的事,理所當然就是齊國為老大的事。前幾年,因為齊國眾公子爭奪國君之位大亂,齊國確實沒精力理會,但現在齊孝公已經坐穩了國君之位,怎麼可以讓山東諸侯尤其是魯國、莒國這樣的諸侯搞串聯?

哼,寡人連宋國都收拾了,難道你們這些小兔崽子沒有政治意識嗎?看來,不亮亮大棒,誰都可以無法無天了。

公元前646年春,齊軍進犯魯境西部。

魯僖公也火大了,你齊侯也太會作了,這種師出無名的軍隊,如果就直接認了慫,那以後怎麼混?

魯國司馬公孫敖早就忍不住了,他只要有仗打就會興奮,經魯僖公同意後,迅速出兵抵禦侵略。

但沒想到,齊軍這一次入侵魯國,根本沒想要和魯軍正面打一場的意思。畢竟,齊軍上次討伐宋國,是看中了宋國實在是慘敗於泓水後,根本無力抵抗才出的兵,講難聽一點就是乘機打劫一下宋國而已。

這次入侵魯國,僅僅是一支小股部隊,看看都不象是齊國正規軍,倒象是打劫的毛賊。所以,齊軍聽說魯軍出動,立即撤退。

公孫敖大怒,心想魯國是你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么?

追!公孫敖這愧是將才,親率魯軍追擊齊軍。但他犯了一個大錯,因為按理敵軍來犯,你只要將敵軍趕出魯國即可。但公孫敖追着追着追出大將軍的感覺來了,居然一直追擊到酅邑!

酅邑,今山東臨淄區皇城鄉皇城村東南部。這是一個什麼地理概念?靠近齊國都城臨淄了啊。酅邑原屬紀國,紀國被齊國滅後,就成了齊國屬地。

如今,魯軍居然將大軍開到了這裡,這意味着本來是齊軍小規模地騷擾了一把魯國,最多也是在魯國西部邊境搶了點東西。但是,現在是魯國大軍進犯到了齊國,而且都快打到齊國都城了!

也就是說,原來魯軍是正義之師,是保家衛國抵禦侵略的。現在就成了師出無名了,你魯國怎麼可以侵犯到齊國都城呢?

公孫敖一看,壞了,追過頭了,那趕快回去吧。

魯軍撤退了,幸虧齊軍沒追來。公孫敖額頭冒汗。但齊孝公真就這樣算了?

當然不可能就這樣算了,因為齊孝公確實想討伐魯國,但是他真的需要一個正當的理由。為了這種出兵討伐一個諸侯國的理由,有時許多國家會想出讓邊境的守軍去搞點摩擦出來。

如這一次,就是齊孝公指令邊境守兵搞的一個摩擦,再看看你魯軍的反應,如果你魯軍只是正當防衛,那再說。但這一次明顯魯軍是防衛過當了,那就可以大規模討伐你魯國了。

公元前636年夏,齊孝公親率齊軍,大規模討伐魯國。

魯僖公這下坐不住了,與開春的時候不同,此時的魯國剛剛遭了大災,魯國人心不穩,士氣不振。更何況,上一次算是抵禦侵略,而且齊軍數量有限。但這一次,齊軍由齊侯親率,800乘戰車規模的大軍,這魯國確實是吃不消的。

放在以前,如果齊軍來犯,魯國至少還可以找到足夠的盟友,但現在呢?現在中原諸侯的情況魯僖公很清楚,衛國剛死了國君,正處國喪期,一般情況下不可能出兵。宋國不用說了,現在還在療傷。

鄭國因為滑國的關係與衛國有仇,魯國剛剛與衛國交好,鄭國對魯國有意見,不可能來救。曹國戰鬥力不行,而且前幾年與宋國死磕了幾場,沒幾個兵了,況且與魯國的關係一般般,與齊國的關係倒非常可以。

陳國和蔡國就不要提了,他們現在都是親楚派。哦,對了,那楚國呢?

魯僖公拍了一把自己的腦袋,自己真是老糊塗了,這個世道,如果說還有哪個諸侯值得魯國依靠的,那就是楚國啊!

魯國重大事項決策會議上,魯僖公提出了向楚國求援的方案,公子遂、公孫敖都表示贊同。臧文仲猶豫道:“主公,楚國畢竟太遠了,就算來救,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對啊,這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