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魯僖公急了,公子遂和公孫敖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撓着頭,看來沒有什麼辦法。臧文仲突然道:“主公,依臣之計,雙管齊下吧。”

魯僖公不耐煩道:“愛卿就別藏着掖着了,事急如此,乾脆一點行不?”

臧文仲猶豫了一下道:“赴楚求援,勢在必行,就由臣和仲遂大夫一併前往楚國,務必搬得楚軍救兵來。但是,主公還得親自出馬,請出一位高人,赴齊軍見齊侯,臣認為,憑此人的口才,一定可以說動齊侯,雖不見得能夠保證齊軍退兵,但拖延一段時日應該不成問題。屆時,楚軍北上,齊軍必退。”

魯僖公盯着臧文仲,心道,咱魯國居然還有此等人才,這人是誰?

公子遂急道:“司寇大人怎麼又來了?您直接說唄,是何人?”

臧文仲看了看大家,嘆了口氣,道:“前士師季禽!”

此言一出,眾皆泄氣,因為大家都知道,季禽今年多少歲了?八十七歲!

魯僖公嚅了嚅嘴道:“季禽還在世?”

公孫敖接話道:“司寇大人真會說笑,不用說季禽是否有退敵之策,哪怕真有,一行將就木老朽,還能承擔這麼重要任務?要知道,那可是去敵人軍營,而不是去哪裡療養。”

臧文仲搖搖頭,對魯僖公道:“主公,這正是臣以為我們這麼多年來最大的失策,沒有好好發揮季禽的作用之故。據臣所知,初,季禽出世,火光入室,文鳥鼓舞,預為奇才。尚年輕時,猶坐懷不亂,傳為美談。待出仕,為士師,然政見不和,三罷其職。五十有歲,而事教育,弟子眾多。主公是否記得,當年齊求岑鼎,唯信季禽。

臣嘗祭海鳥,季禽勸之。時季禽已近八十矣,居於柳下,研究學問,著書立學,教授詩書。主公,據臣所知,季禽年歲雖高,但耳仍聰,目仍明。今齊興師伐魯,唯季禽可退敵也。”

魯僖公聽後,默然不語。趁魯僖公尚考慮決策中,我們好好講講這位魯國大司寇在國家危難之時所推薦的賢才柳下惠吧。

柳下惠,姬姓,展氏,名獲,字季禽。魯國柳下邑人,生於公元前720年,卒於公元前621年,享年一百歲,謚號為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後人尊稱其為“柳下惠”,是中華姓氏中的展姓和柳姓之得姓始祖。

柳下惠是魯國大夫司空無駭之子,曾任魯國士師,掌管刑罰獄訟之事。柳下惠更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孔子讚譽為“被遺落的賢人”,被孟子尊為“和聖”。

魯國講到了現在,終於出現了第一位聖人級別的大牛人,那是必須得好好講講的。柳下惠的父親,叫無駭,就是公元前721年率魯軍滅了極國的那位司空無駭。

司空無駭率軍滅了極國後的第二年,喜得貴子。據說那一天,無駭府上突然一道火光閃入內室,接着又有五彩斑斕之鳥成群翩翩舞於無駭府頂,一時蔚為奇觀,極其祥瑞。

大家正讚歎着,夫人臨盆了,產下一子。無駭大喜,遂為兒子取名為獲。後來成人,借當日奇觀有文鳥聚舞於府頂,以季禽為字。

由於無駭為魯國立下過大功,所以公元前715年無駭病亡後,魯隱公以其祖子展之字賜其謚號,謚展。從此無駭後人以展為氏,後人稱司空無駭為展無駭,其獲被稱為展禽,後人稱柳下惠。

按理,展無駭本為魯國大夫,官居司空要職,根據當時相關規定,柳下惠應繼承其父親的一切。但這個時候的柳下惠才幾歲?六歲啊。也就是說,柳下惠年少喪父,雖然作為展氏家族嫡長子,繼承了展氏家族以及大夫爵位,但是在朝中的司空一職,那是無論如何也旁落他人了。

少年柳下惠暗暗為自己鼓着勁: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奮發圖強,為國家立功,重新位列朝中重臣行列,以光宗耀祖!

所以,柳下惠學習非常用功。對了,當時所謂的學習,又是怎麼一番景象呢?

春秋時期,學習是貴族子弟的特權,甚至連貴族之女都是沒有學習的權力的。貴族,當然指的是天子宗親、諸侯、卿大夫和士一級的人物。

但我們總會從史料中發現一些非常有才華的女子,如前面講到過的魯國夫人文姜,許國的許穆夫人,楚國的鄧曼夫人等,她們的才學是哪裡來的呢?

那是在自己的家裡,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教的,絕對不是去公開的學校或者可以聘請老師來教的,否則是嚴重違反禮制。正因為如此,對於春秋時期留名的那些德才兼備或者才情突出的女子,那是值得我們敬重的。她們在有限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下,居然成就歷史名人,真心了不起的。

那要學多少年呢?學習多少年其實沒有規定,但春秋時期,貴族子弟的學習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稱小學,即幼年起直至15歲時接受的教育,其中硬性規定是到了8歲,則必須上小學。

第二階段稱大學,即15歲以上的貴族子弟接受的教育。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小學一畢業,就可以升大學,不用讀什麼初中高中,而且不用考,全部保送。

為什麼是15歲?當時規定,男子15歲而束髮,意味着長大了,那就可以上大學了。

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大學,往往有幾年制,如本科一般四年制。但那個時候的大學,基本沒有這個概念。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有不少人,鬍子花白了,還在學習,但沒有人會嘲笑他們。

根據周禮,小學與大學的學習場所是不同的。小學一般在宮室南邊的專用場所,而大學則一般會搬到郊外,為何要去城郊呢?這是因為學習的重點有變化,這就涉及到學什麼的問題了。

我們現在一談到孩子的學習,無非就是語數外政史地,至於什麼藝術體育的,基本被忽略了。但那個時候的學習,先是明確學習的目的,“文武兼備、知能兼求”,於是就明確了學習的內容,即六種基本才能,稱六藝:禮、樂、書、數、射、御。

其中禮要學五種基本禮法,即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和嘉禮。樂要學六套樂舞,即《雲門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這兩種是有考證的。

書即識字教育,包括書寫、識字,據說要掌握六種識字書寫方式,難道是識別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這六種字?考慮到當時尚沒有發明紙,說不定是指寫在木片、竹片、龜甲、沙面、石塊、布帛的技術。當然,這個都是蝦扯蛋,是筆者的憑空一猜而已,因為實在不知道哪六種識字書寫方式。

數指的是術數,據說是有九種計算的技術,哪九種?難道是九九算術?也不知道,可能是加減乘除這類基本算法,以及分數、負數等,反正現在聽聽貌似最基礎,但當時應該挺高大上的。

接下來就是射,即射箭技術。據說,當時要求的射箭技術共有五種,即白矢、參連、剡注、襄尺和井儀等五種。各種射術都有要求,如白矢指箭穿靶子而箭頭髮白,表明發矢準確而有力。參連,指前放一箭,後三箭連續而去,要求箭箭相連等。

御指的是駕車的技術。據說也要求達到五種技術,即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至於這些要求形象具體描述一遍,實在有點複雜,這裡也就不抖書包了,因為實在抖不動了。我們想象一下現在考駕照的那些規定動作吧,什麼過龍門、單杠雙杠、繞大餅等等,估計差不多。

從六藝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學習真的是文武均要學,而且文理藝兼備。看來,古時當一個貴族的孩子,也不容易啊。所以奉勸每天羨慕着電視劇里那些王公大臣青年才俊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別看那些貴族青年不愁吃、不愁穿,高官有做大馬有騎,貌似只需要泡泡美媚喝喝酒,那都是來之不易的。你看,他們的學習和成長之路,艱辛吧?從這些學習內容來看,很顯然,關於文的方面,應該是小學時的重點,所以可以在城內宮外組織。而武的方面,天天要練射箭,比賽,跑馬駕車等,如果再放在城內,就不合適了,尤其是宮外旁邊,吵也吵死,天子王公諸侯大臣還怎麼辦公,怎麼休息?

於是,配合大學的,就必須有專門的練武場,即校場。現在我們最熟悉的學習場所是學校,其實學校這詞,就與這個校場有關。學校的校,就是練武的校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