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仲孫速的父親仲孫蔑作為魯國三桓之一,卿大夫,位高權重,卻十分清廉,其為政思想是主張節用和發展生產。仲孫蔑與季孫行父被稱為當時魯國兩大支柱,社稷之臣,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振興孟氏家族的重要人物。

仲孫蔑被的後人津津樂道的主要有三件軼事,一是以賢為富。據說,有一次,仲孫蔑赴晉國聘請,晉國卿大夫韓起熱情款待了他。

韓起的款待是仲孫蔑在晉國的日子裡,請仲孫蔑吃了三場酒,而且都是家宴。令仲孫蔑吃驚的是,韓起安排的飯局非常高大上,用史料的記載講,就是一應酒具和陪酒用的樂器直接放在餐廳,不用搬來搬去。

要知道,吃一餐飯喝一頓酒不稀罕,稀罕的是那些當時被認為是寶器的酒具和樂器,韓起府上居然至少有三套。

所以仲孫蔑當時就感慨道:“看來,夫子確實是富有人家啊。”

韓起洋洋得意,問仲孫蔑道:“這算不了什麼啦,對了,夫子與起相比,誰更富有些?”

仲孫蔑擺擺手道:“蔑怎麼敢與夫子相比?如果真要與夫子比,夫子是富豪,蔑是貧困戶。蔑之府上,唯有兩人算是財富,一個是顏回,一個是茲無靈。他們都是士人,蔑之孟氏家族,就靠這兩位賢能的士人打理,保證了孟氏家族安定和諧,讓百姓安居樂業。可以說,顏回和茲無靈定是蔑的全部財富了。”

韓起聽後慚愧不已,送走了仲孫蔑後,他對自己的家臣道:“看看這位魯國大夫仲孫蔑,真乃君子也。他以奉養賢者為富,而起卻以擁有鍾石金玉為富。相比之下,起實在是鄙俗小人也。”

這件事,後來傳到了魯國,仲孫蔑由此得到了孔聖人的高度評價,當時孔子正在着手編撰《春秋》,就對助手道:“孟獻子的以賢為富,足可以載入《春秋》了。”

孟獻子就是指仲孫蔑,不過,這個故事顯然存在很大的問題。且不說那位茲無靈貌似一直以來沒有在魯國的政壇上露過臉,單說顏回好了。

顏回是孔子高徒,他的故事我們後面會講,但他是公元前521年出生的,而仲孫蔑早在公元前554年就去世了,這個時候,哪來的顏回?

當然,這個故事主要是從側面反映了仲孫蔑的以賢為富的品德,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仲孫蔑確實在當時是有着很高的評價的,我們也不要過於糾結其真實性。

仲孫蔑的第二個優秀品德是不爭民利。在仲孫蔑看來,一個人所處的地位不同,在涉及到與老百姓利益相關問題上,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這個觀點當然也被孔子所認可,所以儒家經典名著《大學》里,就載錄了仲孫蔑的一段名言:“蓄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賊。”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有四匹馬拉車的士大夫家族,就不應再用養雞養豬的方式去獲利。喪祭能用得上冰的上大夫家族,就應再去養牛養羊獲利。擁有百乘戰車的卿大夫家族,就不應任用搜刮民財的家臣。與其任用這種家臣,還不如任用監守自盜的家臣。

這段話非常直白,說穿了就是一個思想:當官的非但不能貪財,也不應設法為自己謀利,否則,就是與民爭利。

如今,我們的國家一直在強調,當官的不要去發財,想發財就別當官!有的利益,是屬於老百姓的,別與民爭利。這個思想,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魯國就曾經出過一位叫仲孫蔑的高級官員提了出來!

寫到這裡,筆者不禁對仲孫蔑致以崇高的敬意!

仲孫蔑的第三個崇高品德就是教子以嚴,這個故事前面我們講了。

反正仲孫速有這樣一位品德高尚的父親,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言行上,都為仲孫速樹立了榜樣。

所以,仲孫速知其父之用人和為政並無不善,因而“不改”,從中可見,仲孫速知人、明義、尚賢三者皆備。

有人表示不滿了,因為貌似魯國歷史上三桓玩死了魯國公室,應該是很壞的,但怎麼到筆者這裡,卻一個個以賢人志士的模樣活躍在春秋舞台?

這個要說,權力鬥爭是一回事,那是身處權力中心的那些大人物,為了整個國家,或者為了整個家族而不得不參與的激烈鬥爭,根本無所謂孰事孰非。

但那些大人物的為人處世又是一回事,甚至可以說,歷史上,但凡著名政治家,哪個不是權力鬥爭場上的高手?

仲孫蔑也好,仲孫速也罷,包括孟氏家族的歷代宗主,勢必要捲入權力鬥爭。但一個家族能夠歷經三代以上而保持興盛的,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孟氏家族如今已經是第五代了,宗主正是仲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