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楚帶著三人回到小別重逢,讓小夢給他們安排了飯食,並辦了入住。小夢見一下子來了那麼多客人,心裡樂開了花,要知道小別重逢最近的生意可真不怎麼好,蕭楚看人一向很準,從先前的一些事情上可以看出小夢這孩子可以信任,於是安排在此入住,也是理所應當。
吃過午飯,蕭楚令三人稍坐休整,既然以遊玩的理由展開調查,必然還是要放鬆一些的,明天再查也不遲。
三人均是點點頭表示贊同,大雷好吃,每次吃飯他總能把桌上的飯菜吃的一點不剩,照他的意思就是杜絕鋪張浪費。
“蕭隊,想來咱們確實好長時間沒有出來玩了。”張亮喝下一口小別重逢獨有的高山紅茶出言道。
蕭楚抽出紙巾擦了擦嘴,看向對坐的三人,說道:“這次你們就好好在梧桐鎮玩幾天,所有的費用我來報銷。”
“好,蕭隊大氣。”王小包大呼出聲,就差站起來狂舞一番了。
一邊的小夢聞言,心裡又是欣喜幾分,當即便向前來搭話道:“我可以帶你們去玩不是,梧桐鎮我熟的很。”
張亮也有些激動,剛要回話,卻是被蕭楚一個眼神制止住。“我們找導遊可是要找一個對梧桐鎮前前後後,年年久久都熟悉的人哦!”
蕭楚這樣問的原因,自然也是出於自己的目的著想,梧桐鎮這麼大個鎮子,常年在外工作,四處流浪的人很多,要說真是少了幾個人不回家,那估計也沒人注意,所以調查失蹤人口一事,必然要找一個熟知又熟的人來做嚮導,當然也不會直接問,旁敲側擊一下,順勢而為,總比一個一個挨家挨戶的問要省力的多。
“熟啊,我特別熟,我從小在梧桐鎮長大,不敢說博古通今,但但凡你們要去的地方,想知道的歷史往事,我可以說是十知八九了。”小夢拍著胸膛說道,自信十足。
蕭楚也倒不想懷疑,她心裡其實早已打定主意,就安排小夢帶著張亮三人展開調查,等事情有了些眉目,她回到市裡安排好一切手續,便可以對白雲觀展開深入的調查。
“行,那就你了,小夢你可要帶著我這幾個朋友好好玩一玩哦!”蕭楚放言道。
“放心吧!包在我身上。”見生意談成,小夢急忙又過來給眾人加了一遍茶水,並聲明這茶水一定要多喝,山裡潮溼,有祛溼拒寒的功效。
事情談妥之後,三人回到各自的房間,準備洗漱一番,大雷和王小包開了一間雙人房,張亮一個人一間,小別重逢最近的房間很充裕,晌午過後,周邊一片安寧,蕭楚衝了一個熱水澡,睏意來襲,幾天下來終於可以踏實睡一覺了。羅採兒這一覺睡得很沉,午後到傍晚,直至晚風拂過山崗,星辰若現之時,她才緩緩醒來。在小別重逢這間簡約的房間中,似乎蘊含著一種未知的魔力,她做了一個夢,很長很久遠的夢。
南嶺諸山中,大多山脈多以險和高為名,現下,狂風席捲各處,大雨傾巢而下,在這山邊湖泊水流湍急之處,有無數個農民正散落四處砍伐樹木,任憑豆大的雨滴打落在他們身上也不為所動,仍舊費心費力的幹;有負責運送木料的,砍伐的、修理的、他們分工明確,井井有條,而在這些人圍聚的中間,一座工程巨大的樓閣正在拔地而起,這便是白雲觀的出生地。
羅採兒覺得不可思議,她這知道這是個夢,但實在想不到她竟然夢到了百年前白雲觀的建造過程,她變成一隻雛鷹飛過了萬里長空,飛越了時間,回到百年前,親眼目睹了這一浩大工程。
緊接著,她飛到了一棵還未被放到的水杉之上,俯瞰下方,此刻的白雲觀,底層石基已經全部完成,正準備二樓的建造,而這些建造樓閣的工人,正是百年前的侗族人,他們的服飾樣貌幾乎和現在一樣,只是頭髮留著鞭子,身體黝黑髮亮,看上去健壯無比。
不得讚歎的是,百年前的侗族人竟有如此高超的建造技術,正當羅採兒感嘆之時,湖中突聞琴聲,悠遠而空靈,這琴聲一起,山中鳥兒竟也停住了飛翔,擺著頭側耳傾聽這無名的音樂,只見琴聲不斷拉近,湖中緩緩駛來一葉扁舟,舟上坐了一人,身前擺了一把檀木長琴,悅耳的琴聲便由此發出。
羅採兒想看清這人的臉,於是飛過樹梢,停在了更近的地方,夢裡的她化作一隻鷹兒,想飛到何處便飛到何處。
這人眉發皆白,長鬚飄飄,正襟危坐,雙手撫琴,其樣貌上看早已是個百歲老人,小舟劃過停在了岸邊,白髮老人起身上岸,眾多工人急忙下跪,竟連磕三個響頭,以表尊敬,隨後才開始忙碌自己手裡的工作。
羅採兒夢到這裡,自是極為驚訝,莫非這人就是白雲觀的主人,俗稱白雲老道。
只見他手中拂塵一揮,恰似一陣山風從山間湧出,眾人臉上皆顯現一副很是享受的樣子來,難道這白雲老道還真有什麼法術一類的本領,這不禁讓羅採兒又狠狠的吃了一驚。
夢還未醒,這樣的夢卻不同於平常的夢,更真實,更親切,彷彿如臨其境,一切都真實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既然如此,羅採兒想著再到百年前的梧桐鎮看上一看,於是她起身飛過桐湖,沿著兩岸朝南飛去,不過多久卻在沿岸的山間又看到了一行人,這一行人不同於其他人,好像在運什麼東西去往山裡。
羅採兒飛近去看,十多個大漢正扛著一口巨大的爐子在山中緩緩前行,再一細看嗎,這不就是那口令人震驚的煉丹爐嘛!
這幾個大漢卻是比建造白雲觀的那一幫子人還要健壯高大,這麼大一口煉丹爐,在這些人肩上左右晃動,似乎並不費什麼力氣,就這樣不斷的前行,越過溝溝坎坎,枯枝碎葉。
羅採兒緩過一棵樹梢,這些人也不見歇息,倒是有一引路之人,他並不參與扛爐,手中拿著一本發黃的經書,一邊走一邊查看,這人上了些年紀,也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