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面對楊麗華的逼問,楊堅仍然堅定不移:“臣楊堅向蒼天起誓,對大周絕無異心,願奉皇子闡兒為新皇,若有違誓言,當天誅地滅!”

楊麗華看着父親堅毅的神情,心也軟了:“隨國公所言是真?可這些百官們……”

楊堅看了一眼百官:“今日之事權當從未發生,若是膽敢有人再有提及,便是與我楊堅作對,正陽門外的尉遲迥,便是例子。lwxs520”

楊堅的這句話讓百官們膽寒,也讓楊麗華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本宮替闡兒謝過隨國公,女兒也謝過父親!”

伽羅宇文贇的床榻前聽得清楚楊堅的誓言,嘆了一口氣:“夫君為何又糊塗了,如此大好的行事,只因為一時的心軟,又要給別人可乘之機。”

宇文闡登上了皇位,楊麗華為皇太后,沒了宇文贇,天左皇后陳月儀和天右皇后元樂尚也出家為尼去了。楊麗華吃了幾年的苦,含辛茹苦地養育宇文闡,總算是迎來了她人生巔峰的時刻。

然而,做了皇太后的楊麗華的角色忽然有了變化。以前宇文贇和她作對、和楊家作對之時,她認定自己是楊家的女兒,處處維護楊家的利益。而今作為宇文闡的母后,她深感自己責任重大,應是宇文家族的女人,為宇文氏的皇權謀取利益。於是乎,越來越覺得威望過高的父親楊堅是將來闡兒掌權路上最大的絆腳石,當想起那日百官給楊堅黃袍加身的眾志成城,都會在半夜把她驚醒。

從楊家的女兒變成了宇文家的女人,楊麗華也從有家人作為後援的女人變成了母子相依為命的孤兒寡母。如何把宇文氏的皇權從楊堅的手裡奪回來,讓楊麗華煞費苦心,這條道路漫漫又長遠。

伽羅自然也察覺到了女兒楊麗華的變化,每當入宮探望楊麗華母子之時,都覺得她似乎冷淡了許多,更好像越來越防備了她。漸漸地,楊麗華開始試探父親楊堅的誠意,諸如是否願意將移交一些權力的問題。

楊堅並非是貪戀權位之人,對楊麗華道:“如今聖上年幼並無決斷,臣暫替太后和聖上母子分憂,待到聖上親政,臣必定交權。”

坊間總是有些傳聞,說楊堅有不臣之心,起初楊麗華也是不信的,卻又聽到一些童瑤里都在唱着“代周必楊”。若是以前,楊麗華必定是不會相信的,可人在其位,難免不會有一種“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防備心態,日子久了,別總是杯弓蛇影覺得父親楊堅形跡可疑,每當看到父親楊堅在朝政之事上獨斷,便越發覺得他有帝王之心。

其實,這不過是沙華的一些小把戲,尉遲迥被滅之後,楊麗華做了皇太后,楊家更加得勢,不僅楊堅獨攬大權,楊廣兄弟三人也都成為一方統帥,真是顯赫之極。沙華也看出了做了太后的楊麗華有了變化,故而想潛移默化地讓他們父女離心。

楊麗華對楊堅的疑心,果然給了一個人可乘之機,此人便是天中皇后尉遲熾繁。雖然尉遲迥被斬殺,但楊堅卻饒恕了他的族人。熾繁一心想報殺父之仇,便成了沙華的座上賓,熾繁從沙華那裡得知楊麗華對楊堅有了防備之心,故而接近楊麗華。

雖然熾繁和楊麗華曾經有過節,楊麗華也因為她是尉遲迥的女兒開始的時候對她有防備,可耐不住熾繁好像是她肚子里的蟲子一樣,總是能推心置腹道出她心中的苦楚和無奈,用楊麗華的話說,便是:“終究還是我們女人才能懂得女人的難處。”

熾繁對楊麗華建議:“闡兒雖然是你的兒子,又何嘗不是我的骨肉?只有你一人疼愛他,豈不是很累?”

楊麗華似乎忘記了,當初想讓宇文闡胎死腹中的正是這個腹黑的女人:“難得妹妹如此,你我姐妹同心,也算是有個依靠了。”

熾繁見時機成熟:“我知姐姐在為闡兒將來親政一事煩心,自古君王要想有實權,最需要的是有自己的勢力。”

楊麗華假裝不高興:“妹妹若是想離間我父女,本宮便不認你這個妹妹了。”

熾繁跪下:“妹妹是真心為姐姐着想,妹妹有一個堂兄,尉遲勤為青州總管,統領十萬青州兵,卻被楊廣打壓,誣陷他有叛逆之心,實際上是想奪其兵權。奈何我堂兄本是忠君為國,卻哭訴無門。若是太后相信我,我可以全他投奔太后,將來也是太后能制衡隨國公的的棋子。若是太后不相信我,即刻把我交給隨國公,是死是活聽憑發落。”

楊麗華暗喜,把熾繁扶起來:“妹妹如此費心,我豈敢怪你?若是尉遲勤真的肯為聖上效力,本宮願意保全她在青州的封地。”

於是,楊麗華便寫了密詔,令尉遲勤在青州用心練兵,倘若有人膽敢來剝奪他的兵權,直接傳書到宮中,楊麗華必然以太后的身份,為他主持公道。

有了楊麗華的密詔,尉遲勤更加有恃無恐,又將楊麗華的密詔做了修改,大意為太后和聖上母子在朝中深受權臣楊家的壓制,有苦難言,故而命尉遲勤勤加練兵,聯合各州忠義將軍起事。

尉遲勤拿着密詔,招搖撞騙,那些遠在朝堂之外的武夫們,哪裡能分辨得出詔書的真假,倒是有一些上了尉遲勤的當。尉遲勤不僅聯絡了各州的總管,還向被聯絡了突厥,向南聯絡了陳國,皆是秘密行事。等着時機成熟,統一舉事,南北夾擊,內外策應,必定能一局定乾坤。

陳國的皇帝陳叔寶見楊堅越發得勢,心中自然是忌憚,擔心有朝一日楊堅率軍南下直接攻入建康,他便是毫無招架的能力。之前隱士梁澤木向他諫言要勵精圖治、富國強兵,卻一件事情都沒做,只是一味地沉迷在酒色之中。此次見尉遲勤要舉事,趁機要了淮河以南的領土,答應願意支援大軍二十萬以為策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