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克均連忙扶起朱瑩鈺。
來到靈堂前,對著朱慈炯的靈位,恭恭敬敬拜了全禮。
“兇手是誰?”
鄭克均臉沉如水。
“應當是清廷內衛所為。”
“清廷內衛?”
“一支滿清分佈在民間的特務機構。”
朱瑩鈺又皺了皺眉道:“不過有一點很奇怪,我帶人去迎接父王時,正撞上清廷內衛。
可看上去清廷內衛也剛到。
當時父王和老管家已經死了。
我查看過他們的傷口,皆是劍傷。
但內衛配備的卻是統一的腰刀。
並且看父王和管家傷口,窄小均衡,直切要害,沒有二次傷害痕跡。
說明殺死他們的,是一名用劍高手。”
朱瑩鈺同樣是劍術高手,通過劍傷,她能一眼看出用劍者的修為。
“郡主的意思是,此事另有蹊蹺?”
朱瑩鈺點頭。
“也許內衛中有人用劍,我沒看清,畢竟我沒殺死全部內衛,讓一部分清狗跑了。
但我總覺得父王的死,另有蹊蹺。”
“英布。”
鄭克均厲喝一聲。
“末將在。”
英布出列。
“立刻追查此案真情,有任何消息,立即回報總督府。”
“是。”
“狄仁傑。”
“微臣在。”
鄭克均回到南京,第一時間就召見了狄仁傑,果然和傳說中一樣胖。
“清查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四省的清廷內衛,死活不論。”
“是。”
“多謝公子。”
看到鄭克均對父王的死如此在意,朱瑩鈺心裡十分感動。
“報。”
這時一名士兵跑了進來。
“稟報總督大人,吳淞口外海,有大量船隻請求靠岸。”
“哪裡來的船隻?”
“有世界各國使節的船隻,因為裝載貨物過多,數量極為龐大。
魏斯大人已經讓他們在港口停留數日。
只等公子回來,再行接待。
另有數十艘黑船,今日剛到,說是為公子交付貨物。”
是托勒密的羅馬軍團到了。
就在昨天,他終於打敗了凱撒,俘虜了兩萬多羅馬士兵,凱撒本人也成為俘虜。
鄭克均只好向朱瑩鈺告辭。
“公子,等等。”
朱瑩鈺叫住鄭克均。
“新衣社掌握了一個情報,或許對公子有用。
公子從杭州遣返的工匠中,有一個叫戴梓的人,十分善於改良火器。”
鄭克均對父親的死如此上心,朱瑩鈺很感動。
她知道鄭克均十分重視技術人才,便將這個消息作為回報。
“戴梓?”
鄭克均皺眉,穿越前太學渣了,又一個沒聽過的人名。
“多謝郡主,郡主的新衣社還真是深藏不露,不但武功高強,還能探查情報。”
“因為他們本是大明錦衣衛。”
“什麼?”
鄭克均吃了一驚。
“據我所知,大明錦衣衛不是被滿清收編了嗎?”
好像都改成儀仗隊了,在滿清入關的前些年,錦衣衛主要負責隊列表演。
實在是滑稽又丟人。
朱瑩鈺卻不屑一笑。
“那只是北鎮撫司,而且還只是北鎮撫司明面上駐京的錦衣衛。
分佈在全國暗處的錦衣衛,以及南鎮撫司的錦衣衛,大部分都隱藏了起來。
我父王花了幾年時間聯絡他們,並將他們重組。
為避免滿清追查,改名為新衣社。”
“原來如此。”
又是一支遍佈全國的隱藏力量。
新衣社的勢力,恐怕不下於天地會,如果能收歸己用,必是如虎添翼。不過此事急不得。
鄭克均向朱瑩鈺告辭後,便來到吳淞口碼頭。
魏斯負責組織人手,接收托勒密送來的物資。
鄭克均親自接待了各國使節,特別是英國使節。
鄭克均特地感謝了英軍在基隆一戰,為王堅提供的幫助。
不過法國和西班牙使節,就沒那麼幸運了,鄭克均全程沒正眼搭理過他們一眼。
西班牙使者想要和鄭克均握手,鄭克均直接忽略,卻與葡萄牙使節親切交談。
以至於西班牙使者十分尷尬。
要知道哪怕西班牙已經沒落,國力也遠非葡萄牙可比。
可是法國和西班牙使者哪怕受到冷遇,一樣只能恬著臉,跟著進入上海商貿大廳。
因為最近歐洲發生了一件大事。
上次因為賣給新北軍糧食的善舉,安妮拿到了第一批燧發槍。
送回英國,英國立即武裝軍隊,與荷蘭一起進攻法國。
雙方在勒哈弗爾爆發了一場戰爭。
英國學習新北軍的方陣戰法,與法國引以為傲的高盧混合兵團交戰。
結果法軍慘敗。
法國人引以為傲的陸軍,竟然被打得丟盔卸甲。
要知道英國軍人對燧發槍使用還不熟練,方陣也沒經過調訓。
如果戰法成熟,那還了得?
以前新北軍只是歐洲的一個傳說,這次歐洲人才徹底感受到新北軍裝備的威力。
再加上新北軍在江蘇一戰,以及基隆第二次海戰的勝利傳入歐洲。
歐洲所有國家都坐不住了。
這次來到上海的歐洲使節,竟然分別來自十一個國家。
包括瑞典、波蘭等中級強國。
還有橫跨歐亞非三洲,一向自視甚高的奧斯曼帝國,都派了使者前來。
各國使者這次有備而來,除了裝載大量金銀,還帶來了很多的奴隸,南美香料,新式農作物種子,礦產,肉乾等等。
凡是能帶的都帶了。
甚至還帶了一些新式技術。
因為他們知道鄭克均比較看重技術,技術在新北路安撫司比黃金更值價。
只為換取更多的新式槍炮。
“先付錢,後交貨,這是通用價目表,大家看看吧。”
鄭克均也不囉嗦,讓人給每位使節發了一張紙,上面寫著新北路安撫司旗下的各種商品價格。
眾使者看了看,微微皺眉。
價格有點貴。
但似乎也在勉強能接受的範圍內。
法國使者點點頭。
“好,就按這個價格交易。
除了上次與鄭先生達成的交易數量,法蘭西另外再要七萬條槍,四千門改良佛朗機炮。”
鄭克均嚇一跳,法國使者這是瘋了?
上次就要了三萬條槍,這次七萬,豈不是十萬條槍了?
路易十四的野心是有多大?
而且在鄭克均看來,對於歐洲人現在最好的選擇,是少買些槍。
只要能暫時保住邊境安全,就可以全心研究燧發槍工藝。
等一兩年後,自己能造槍了,豈不省了一大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