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如此說,末將便無異議。”
岳飛向鄭克均拜禮。
一天之後,杭州城局勢已經完全安定下來。
約法三章的告示,張貼在杭州城每一條街道,民心歸附。
今日是行刑之日。
西湖之畔,雷峰塔側,嶽樂,傑書,耿精忠,尚之瑛,姚啟聖,陳世凱,燕泰,鄭聰。
以及四萬多滿洲貴族,全部被押赴刑場。
本來滿城有十幾萬人,刨除女性後也有七萬人左右。
但鄭克均赦免了一部分清兵家屬。
這些清兵的男性家屬,並不算罪大惡極,可以拿去系統換勞工。
上海和南京不可能一直養著千萬百姓,現在乾旱緩解,必須將百姓放回故鄉,種田植桑。
否則就算鄭克均把隋朝糧倉包圓了,也養不活這麼多人。
剩下的四萬人,要麼是滿清權貴,要麼其丈夫、父親或者兒子,當官當兵做過大惡。
西湖岸邊,密密麻麻一大片戰犯等著行刑。
傑書,嶽樂,姚啟聖等重要人物,跪在第一排待斬。
“觀刑百姓怎麼這麼少?”
鄭克均突然很奇怪,今天前來觀看斬首的杭州百姓,只有幾千人。
不應該啊,當初南京斬首,少說有幾萬百姓觀看。
就連上海處決清兵時,都有幾千百姓。
中國人向來是喜歡看熱鬧的。
杭州也是八九十萬人口的大城,怎麼就來這麼點人?
難道杭州人高山仰止,不愛看熱鬧?
“稟報公子,今日錢塘江大潮,百姓大多都去觀潮了。”
貞德負責治安,對百姓情況很清楚。
“錢塘江大潮?”
鄭克均沉吟,突然臉色驟變。
“不可,立即將百姓勸回來。”
岳飛,魏延等一眾將領,只覺得莫名其妙。
“公子,此舉是否苛刻?
百姓被清兵管束太久,已經封閉在家很久沒出門了。
現在好不容易解封,錢塘江大潮又是一年一度的盛況。
百姓想去看也在情理之中。
我們不必強拉他們來觀刑吧?”
岳飛實在理解不了鄭克均腦回路。
“他們來不來觀刑無所謂,一定不能去觀潮。
否則,可能有生命危險。”
岳飛,陳夢緯等文武面面相覷。
觀潮的確有危險,但也沒鄭克均說的這麼誇張吧?
杭州百姓在江邊生活幾十年,難道還不知道如何安全觀潮?
鄭克均眼見說不通,只好直截了當。
“今天會有地震。”
“啊?”
鄭克均一句話出口,新北軍眾文武全都目瞪口呆。
“哈哈哈哈哈。”
突然,第一排刑犯中傳出大笑,笑聲中滿是譏諷。
正是滿清第一智囊姚啟聖。
“笑死老夫了,堂堂新北路安撫司總督,卻是一個滿口胡話的神棍。
地震?地震也是你能預測的?
自古地震為天象,代表的是上天旨意。
你以為你是真命天子嗎?憑你也配揣摩上天之意?我呸。”
“姚啟聖,你不用囂張,看到那口油鍋了嗎?那就是為你準備的。”
這裡所有跪著的刑犯,鄭克均最痛恨的除了陳世凱,就是姚啟聖。
“哈哈哈哈,神棍,你幹嘛等到午時行刑?
你趕緊現在就把老夫投進油鍋。
我姚啟聖要是皺一下眉頭,就不算東南第一聖賢。”
“行,但願你這聖賢等到午時,還能一直聖下去。”
鄭克均不再搭理姚啟聖,對貞德道:“貞德將軍,你立即率領你的軍隊,去錢塘江邊,規勸百姓返回城內。”
“如果……如果百姓不回呢?”
貞德自己都覺得很扯。
雖然姚啟聖說話難聽,但說的是事實。
地震怎麼可能預測?
自己跑去給老百姓說“要地震了,大家快回城”。
杭州百姓不把自己當傻子才怪。
“如果不回……項羽。”
“末將在。”
“率領你的騎兵,武力驅趕百姓回城。”
“公子……”
“這是命令。”
鄭克均聲色俱厲。
本來他覺得浙江距離平谷太遠,應該不至於有危險。
可錢塘江漲潮就是另一回事了。
萬一地震導致大潮起伏過大,江邊十幾萬百姓,肯定會有大量傷亡。
到那時就來不及了。
眼見鄭克均發怒,項羽不敢再猶疑,立即領命。
“不過不要真傷人,率領你的騎兵,展現出氣勢,嚇嚇他們就行。
實在有頑固的百姓,讓士兵給我抬回來。”
“是。”
項羽和貞德領命而去。
“真是笑話。”
姚啟聖不屑地掃了鄭克均一眼。
項羽和貞德花了一個多時辰,軟硬兼施,終於把百姓勸離了錢塘江。
一些百姓回城,又被勸說最好不要回家。
很多百姓無處可去,只好來西湖岸邊觀刑。
不過口中卻滿是抱怨。
“這弄什麼啊?我們不想看殺人,非得讓我們看?”
“算了吧,看不了大潮,來看看殺清狗也挺好。”
“這新北軍約法三章是不錯,可也不能干涉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啊。
我們觀個潮,礙著什麼事了?”
“真怕以後總督大人連我拉*都要管。”
有些百姓聲音大,連鄭克均都聽到了。
鄭克均也不理他們,閉目等待午時到來。
“四公子,行刑名單裡,為何沒有劉國軒?”
洛桑突然找到鄭克均,滿臉的疑惑。
“新北軍要殺誰不殺誰,自有規矩。
劉國軒並不符合規矩,又是主動投誠,所以他可活命。”
“新北軍殺人的規矩,不就是參與屠殺的劊子手,都要償命嗎?
劉國軒參與屠殺我番民數千人,我大肚國王室數十口,皆死在他的屠刀下。
難道他還不該殺?”
“本督說的參與屠殺,是說參與屠殺漢人。”
“難道番人就不是人?”
鄭克均睜開眼睛,看向洛桑。
“公主殿下,我不知該如何跟你解釋。
如果屠殺就得償命,那本督是不是也要自盡?
本督只能說,如果將來大肚國併入我華夏版圖。
大肚國番民成為我華夏子民。
無論是何民族,外族膽敢再對你們加以刀斧。
我鄭克均必為你們復仇,以血還血。
但現在,大肚國連大明藩國都算不上。
劉國軒所作所為,不過是執行東寧府命令而已。
並且說一句不好聽的,他的策略,或許是解除大肚國對東寧府威脅的最優策略。
如果這樣的武將也要殺,那將來本督打到日本,還不知要殺多少麾下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