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報王爺,馮錫範統領……”
“他到哪了?”
鄭經急不可耐。
信使畏懼地看了鄭經一眼。
“馮錫範統領他……他被新北軍俘虜了。”
“什麼?”
鄭經大驚失色。
“那本王的五萬水軍呢?”
“全軍覆沒。”
鄭經愣住。
眼前一黑,仰後邊倒。
“王爺,王爺。”
身後眾文武嚇得驚慌失措,趕緊上前扶起鄭經。
“我東寧府五萬水軍,五萬啊。
怎麼會敗給基隆一萬人?天要亡我嗎?”
“王爺,我明鄭水師天下無敵,鄭克均定然是從江蘇派了水軍南下支援,導致馮錫範腹背受敵,所以才會慘敗。”
陳繩武安慰鄭經道。
“稟報王爺,基隆一戰,除了英軍出動了一千多人巡弋外海,至始至終,沒有其他援軍支援基隆。
王堅甚至只率領八千水軍出海,其餘海軍駐防港灣。”
“怎麼可能?新北軍幾千水軍,能滅我軍五萬?”
這下陳繩武都震驚了。
“馮錫範這個廢物,一定是他作戰不力,胡亂指揮,否則怎麼會有如此慘敗?”
陳繩武真是後悔,當初怎麼沒有死諫鄭經。
明明馮錫範只是一個侍衛軍統領,鄭經卻要派他去統領水師。
結果導致全軍覆沒。
如果當時自己堅持統軍,親征基隆,一定不會是這個結果。
在陳繩武看來,以明鄭水師的強悍,除非是大明戰神那種廢物統軍,否則都不至於慘敗。
很明顯,馮錫範就是這樣一個廢物。
“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逆子二十萬大軍就在對岸,本王該怎麼辦?你們倒是說說啊。”
鄭經急得滿眼通紅。
“王爺,雖然鄭克均有二十萬大軍,但他沒有船啊,總不能飛過來吧?”
大將劉應鱗笑著對鄭經道。
“對啊。”
鄭經恍然醒悟。
可就在這時,只見遠方海面上,出現大隊船隻。
旗幟上掛新北路安撫司大纛,並有“伍”字將旗。
“稟報王爺,哨船發現大批新北軍敵船,正從東方駛向海澄,疑似新北軍部將伍子胥船隊。”
“什麼?”
鄭經眼前一黑,當場暈了過去。
來的正是伍子胥的船隊。
鄭克均早已向伍子胥下令,讓伍子胥在接收華佗,張仲景,狄仁傑,楊妙真,以及從系統兌換的兵馬後,集結船隻南下。
現在來得正是時候。
鄭克均留下十餘萬軍隊在岸,只率五萬大軍登船,浩浩蕩蕩殺奔廈門而來。
廈門現在哪有守備,光靠岸防炮,能擋住新北軍才怪。
鄭經再次率軍落荒而逃。
幾天時間內,新北軍接連攻佔廈門,銅山,金門。
整個福建納入新北軍版圖。
五日之後,新北軍水軍兵臨澎湖列島。
東寧府在這裡駐紮了幾千水軍。
陳繩武親自指揮,妄圖抵抗新北軍。
可是直到開戰,陳繩武才明白馮錫範是怎麼敗的。
真不是馮錫範無能。
新北水軍的甲板炮、旋轉炮,完全是吊打東寧水軍。
再加上新北戰船全部用堅固的鐵力木建造,與東寧戰船相撞,後者立馬粉碎。
又有燧發槍和大量虎蹲炮,接舷戰也不是對手。
只一個照面,陳繩武的幾千水軍就被新北數萬水師淹沒,陳繩武被俘。
大軍繼續進發,四百艘福船,數千快船,穿過鹿耳門水道,進入臺江內海。
此時的臺江內海,只有十幾艘東寧戰船,哪裡是新北軍對手。
東寧府水師將領丘輝不戰而降。
對於這個丘輝,鄭克均有點印象。
歷史上鄭克塽投降滿清後,明鄭文武,包括劉國軒在內,幾乎都投降了。
唯獨這個丘輝,死戰不降,最後戰死。
是一條漢子。
卻沒想到這次面對新北軍進攻,打都沒打,就率軍歸降。
不過鄭克均轉念一想,也就明白了。
和朱棣靖難一樣,明朝大部分守將,也是消極怠工。
朱棣攻陷南京後,全國也都投降了。
但並不代表這些投降朱棣的人,就是軟骨頭。
面對北元,他們一樣勇猛善戰,寧死不屈。
說到底,自己現在和東寧府之間,還是內戰。
丘輝投降後,新北軍將承天府團團包圍。
此時的鄭經,身邊只有兩千多人,饒是智勇雙全的陳永華,也無計可施。
“當初是誰勸本王與滿清聯合,去攻打江蘇的?是誰?”
鄭經坐在王位上,怒視群臣。
朝堂鴉雀無聲。
群臣全都低下了頭。
他們哪裡想到滿清六十萬人,打不過新北軍十幾萬人。
原本以為可以坐擁東南五省,現在卻連臺南一隅都保不住了。
就在這時,鄭經突然大哭起來。
陳永華,以及他的女兒陳珂,監國太子鄭克臧,全都愕然地望向鄭經。
鄭經這一刻是真的後悔了。
如果當初不是被鄭聰、馮錫範蠱惑。
這時新北軍擊敗滿清主力,東寧府甚至有問鼎天下的可能。
他鄭經,說不定可以成為皇帝。
就算鄭克均功勞大,但沒有藉口,總不能直接弒父吧?
最差,自己也能跟李淵一樣,混個太上皇噹噹吧?
自己現在身體越來越差,估計也活不了多少年了。能到龍椅上坐一坐,也不枉此生。
可現在倒好,父子決裂,自己連東寧府都保不住。
未來鄭克均問鼎天下,登基大寶,也沒自己什麼事。
就好像鄭芝龍投降滿清,鄭成功便與父親公開決裂,連鄭芝龍牌位都沒在臺灣立一塊。
未來改朝換代,自己連朱五四的待遇都沒有。
這不成了歷史的一個笑話麼?
“王爺。”
這時左都督朱天貴開口。
“四公子大軍兵臨城下,麾下十萬精銳,就連滿清五十萬大軍都難敵。
更何況我們承天府區區兩千守軍。
王爺,投降吧。”
“王爺,四公子畢竟是你的兒子,再打下去,沒有意義。”
“王爺,投降吧。”
朱天貴,劉應鱗等東寧府文武,齊齊向鄭經下跪請降。
“一幫趨炎附勢的佞臣,當初建議王爺勾連滿清,絞殺四公子的是你們。
現在勸王爺投降四公子的又是你們。”
總制使陳永華怒不可遏,當即向鄭經拱手。
“王爺,陳永華雖然年邁,但願親上城頭,與新北叛軍誓死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