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覆蓋著X基地,像是給基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羊絨地毯。通往發射塔臺的道路上,已經有幾輛掃雪車在進行除雪作業。指揮部也動員了幾百名官兵參與剷雪和交通保障工作。
來自SA的報告表明,“雲體”對太陽內部氫元素的大量攫取,及其本身在日冕層活動範圍的擴大,已造成太陽光照強度比一年前減弱了5以上,因此也導致地球10月份的平均氣溫較往年同期下降了10℃左右。受此因素影響,10月中旬以後,在我國長江流域普遍降下了中到大雪,在秦嶺和黃河以北地區,更是罕見地降下了大到暴雪。根據氣象臺對未來天氣形式的分析,我國大部份地區不僅提前入冬,而且這個冬季將十分漫長,預計會一直延續到明年的4月中旬以後。
雖然“雲體”暫時脫離了地球,短時間內不會對地球生態和人類生命形成威脅,但他它們在人們心靈中刻下的恐怖、慘痛的印記已難磨滅。悲觀、惶恐、失衡的心態在迅速蔓延,人類已陷入極度恐懼之中。
泛區域合作組織也在緊鑼密鼓地研究制定防禦計劃。在美國提出的“火星移民計劃”遭到批評和鄙視後,俄、英、法等國又根據崑崙山死亡谷“磁星”消除“雲體”的原理聯合研製出強磁炮彈並試射成功,從而提出了“遠地防禦計劃”,即派遣飛船於金星軌道以內和小行星帶以外用這種高能磁場武器對“雲體”實施攻擊。這一方案又遭到不少科學家的抵制。他們的理由是:出現在崑崙山死亡谷的那顆“磁星”究竟是什么性質、其作用原理是什么,至今人們都還是未知的,高能磁場武器能否真正摧毀“雲體”並沒有理論依據和實際驗證,而且這種尚屬試驗階段的“武器”無論是製造、轉運、飛船搭載還是投入太空實戰,具有很大不確定性;何況這種人類設想的武器最終在面前“雲體”是否有實際作用、甚至是否會引起“雲體”的敵意?都有待評估。
由於人類目前對宇宙規律的認知和已經掌握的科技手段遠不及應對“雲體”的智慧等級,因此,“N601”在接受中方團隊建議後,向泛區域合作組織提出了一個具有顛覆性的計劃:既然“雲體”對人類複雜的自主意識全然陌生,那是否可以嘗試用意念交互的方式去影響“雲體”的意識,進而改變它們掠奪太陽系的動機,或者將它們引出太陽系!
而承擔與“雲體”意念交互的的主體,就是中國的永生人艾森。
這項計劃是李戰雄在經過審慎思考和反覆斟酌後首先向CSDA高層提出來的。CSDA在接到他這個超常的提議後,曾召開專門會議聽取他的彙報,認為在現有條件下,這至少是一個值得一試的和平方案,同意將此方案正式提交SA和“N601”。
方案不久後即獲得了SA和“N601”認可,後者還為這個方案取了一個代號:“亞馬遜蝴蝶計劃”,其義為對“蝴蝶效應”的解讀。
“N601”希望艾森最終能成為那隻於深空中掀起“意識風暴”、從而戰勝“雲體”的“蝴蝶”。
根據SA的部署,執行“亞馬遜蝴蝶計劃”的核子飛船將在45天后從X基地發射升空,除艾森外,SA和CSDA還將聯合挑選幾名任務小組成員,X基地指揮部經審慎研究後,向上級提交了一份建議名單;與此同時,基地各部門也緊鑼密鼓地進入到任務飛船的改裝調試之中。
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雪給計劃的準備工作帶來很大影響,為確保飛船按其發射,李戰雄天還沒亮就來到了發射平臺,親臨現場指揮除雪和維保作業。
就在李戰雄率領官兵們正乾的熱火朝天時,他突然接到了指揮中心值班參謀打來的電話。電話內容既令他振奮,又讓他生疑。
“我們剛才收到了來自‘伏羲號’的無線電信號,好像是鄧凱發來的!”
“什么?!鄧凱?!鄧凱還活著?!”李戰雄愣了片刻,扔掉手中的鐵鍁,連大衣也顧不及披上,急速衝下發射平臺……
控制中心大廳裡,人們三三兩兩在熱議著什么,看上去都顯得緊張而興奮。見李戰雄急匆匆走進來,大家立刻安靜下來,面帶喜悅地注視著上司。值班參謀快步走到李戰雄面前,將手中的電文稿紙遞給他說:
“這是我們20分鐘前接收到的來自‘伏羲號’的無線電信號,內容很簡單,就這幾個字。請您看看!”
李戰雄接過電文稿紙,上面只寫了三個字:平安扣!
“你們確認電文翻譯結果準確嗎?”李戰雄問。
“已反覆檢查核對過了,就是這個意思。”值班參謀回答。
“你為什么會認為是鄧凱發來的?”李戰雄又問。
“因為鄧凱在‘快遞1號’登船前,延少君上校去看他,曾親手給他戴上了一枚平安扣……”
“鄧凱啊鄧凱!”李戰雄搖著頭說,“你們失聯已經一年了,既然現在恢復了通信,你為什么不直接報告‘伏羲號’現在的情況,而是隻發來這‘平安扣’三個字?!你是究竟想向我們證明什么?還是有其它含義?”
“會不會是……畢竟失聯時間太久,鄧凱怕我們不相信是他,就先發個有特定意義的短句過來,讓我們確信他還活著?”參謀長說。
“收到這條信息後,還收到其他信息沒有?”李戰雄又問。
“沒有。”
“會不會又是‘雲體’在使詐?”旁邊有人在說。“上次它以‘夏至號’電源故障為藉口,將‘快遞1號’騙了過去。這次會不會又是‘雲體’以鄧凱還活著為誘餌,再來試探我們?”
“如果是‘雲體’,那它完全可以說得更直接些,沒必要發個‘平安扣’來故弄玄虛。”參謀長回答。“再說,‘雲體’這樣做的目的何在?以它們的文明等級,犯不著跟人類玩智謀!”
“這樣看來,難道真的有可能是鄧凱?!”李戰雄自言自語。
“我們可以通過回覆試探他一下。”參謀長建議。“回覆‘伏羲號’,就問他‘平安扣’是什么意思!”李戰雄命令。
信號發出後,等待是極為考驗耐心的。
李戰雄將延少君請到了控制中心,想讓她確認在“伏羲號”上的那個人是否就是鄧凱。與鄧凱失去聯繫長達一年之久,延少君那顆早已絕望的心此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過了3個多小時,終於收到了“伏羲號”的回覆:
“我是執行‘快遞1號’任務的鄧凱!‘平安扣’就是我妻子延少君送給我的護身符!”
控制中心大廳頓時沸騰了,人們歡呼跳躍,好幾個人一下子衝到延少君跟前,把她緊緊抱住。延少君激動萬分,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接著,控制中心陸續又收到以下電文:“我和卡茨都在‘伏羲號’上。卡茨已經昏迷,飛船由我控制。我們剛才被‘雲體’圍困了180分鐘,現已脫身。在土星環上有數量龐大的‘雲體’,‘快遞1號’已被它俘獲……”
李戰雄心裡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鄧凱說他們被“雲體”圍困了180分鐘後脫身,那這一年的其他時間裡他們在哪兒、為什么沒有聯繫?
“確認了信號源的方位和距離嗎?”他謹慎地問著值班參謀。
“已經確認了,信號來自土星。”
控制中心斷斷續續又收到一些來自深空的數字信息,經電腦處理後,形成了一幅鮮豔的彩色圖片,那是由“伏羲號”視角觀察並拍攝的土星環照片——在人們熟悉的薄如唱片的土星環上下兩面,新增了很多棉條狀的環形紋理,隨冰塊構成的星環一起繞土星旋轉著。
圖片有幾處模糊斑點,那是因為部分信息缺失、電腦無法搭建出完整的數據模型所致。
李戰雄期待著鄧凱能發回來更多數據,然而,信號持續不久便消失了……
馬丁走出機場出口,高天駿正站在那裡等他。自馬丁離開南濱回國後,兩人很少有聯繫,最後一次見面還是在“二號工程”發佈會上,距今也有半年多了。馬丁很尊重高天駿的為人,尤其是他們一起去埃姆斯伯裡調查麥田圈時,高天駿的機警、果敢、細心與縝密,更是給馬丁留下深刻印象。雖然馬丁對高天駿沒有選擇帶他一起去崑崙山耿耿於懷,但他也理解這名中國軍人正在執行的任務是神聖且需要高度保密的。這次他是以聯合國觀察員身份、帶著IAWG與SA、CSDA合作的使命,第三次來到X基地。
高天駿陪馬丁坐在汽車後座,一路聊著,但兩人的心情都有些沉重。馬丁告訴高天駿自己剛去過日本,親眼目睹了那裡的慘狀,他特別還提起了早前在南濱參加集體催眠試驗時自己夢見富士山爆發的場景,並喃喃地責怪自己當時不應該參加那個試驗——也許是他當時夢境中的意念左右了“雲體”,導致大災難真的降臨……
李戰雄和基地副司令員、參謀長等人,在指揮部大樓的會客室跟馬丁見了面。馬丁也開宗明義地表示,自己受IAWG總部全權委託,前來對接和參與“亞馬遜蝴蝶”的計劃。
馬丁還向李戰雄透露,NASA也為此單方面提前做了部署,他們已向木星探測器“蜂鳥號”發出指令,將其調往土星,預計30天后可以抵達。“蜂鳥號”執行的任務是抵近觀察探測那個所謂的“雲體”意識中樞,並且以其搭載的AI智能系統與“雲體”作首次交互嘗試。
李戰雄心想:NASA是要用這一行動來消除人們對它之前力挺“火星移民計劃”的影響啊!
高天駿對NASA計劃的可行性深表懷疑:“‘蜂鳥號’的AI也僅僅是基於對大數據的歸集和提煉,還是脫離不了人類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本能,它在‘雲體大腦’面前,無非就是一群人類頂尖科學家的意識集合體。以‘雲體’的智慧,即使我們綜合人類的全部意識和技能,恐怕也難以對其產生什么影響;反倒是像艾森這樣另類的個體,才可能有意外收效。”
“艾森幾乎是你們最後的籌碼。”馬丁的話不無揶揄。
“是人類最後的籌碼!”李戰雄鄭重地說。
此刻在李戰雄的心裡,除了“亞馬遜蝴蝶”計劃,還有一個令他牽腸掛肚的事情,那就是鄧凱發來信息中的重要疑點。
據鄧凱的報告,他們和“伏羲號”陷入“雲體”僅180分鐘,但在地球時間上來看卻已過了一年。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說“雲體”內還存在另一個平行空間、而且那裡的時間比地球要慢3000多倍?!
這個巨大的時間差,是實施“亞馬遜蝴蝶”計劃必須慎重考慮的因素!
三天前,丁雨詩奉命將艾森帶回了基地。航天員訓練中心已開始對艾森進行必要的適應性訓練。
李戰雄知道,艾森是下了決心要拿自己的性命去做生死一搏。但是,作為執行計劃的基地指揮官,他要求自己必須對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提前作出預判和戒備——即使有很多事情已經遠遠超出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與猜想。計劃一旦啟動,他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盡最大可能來保證艾森和飛船上所有成員的安全,至於計劃能否獲得成功,那隻能祈求上天對人類的眷顧了!
在浩瀚宇宙中,人類文明究竟處於何等地位?能否度過這場劫難延續得更久?雖然人類自己無法決定,但是人類生存的終極信念畢竟是——走的更遠!
正如他在回答馬丁時所表達的,艾森是人類最後的籌碼!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