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王國的完美騎士,寫信跟王國的貴族們隔空對罵。

此事鬧得沸沸揚揚。

眾貴族都覺得徐思靈身為個騎士,沒有任何貴族禮儀禮節,說話難聽,且對先王沒有任何一點尊重。

不少貴族還寫信給菲兒,讓菲兒管教下自己的騎士。

菲兒知道徐思靈和貴族隔空對罵的意義是什麼,也懶得答理這些寫信找事的貴族。

主要徐思靈罵腓力六世,不是對逝者的直接人身攻擊,而是挑着撿着腓力六世生前的錯事逮着罵。

導致羅比恩還無法反駁,因為徐思靈說的是對的。

但徐思靈這麼不尊重先王,就不怕王室跟他的關係變得更加惡劣嗎?

至少表面上,約翰一直沒對徐思靈說的話表態。

或許跟父子關係不合有關,但大家更認為是查理在徐思靈手裡,導致約翰不想說話。

事實上,徐思靈羞辱腓力六世的行為,並沒有過多影響兩人之間的關係。

約翰很明白,腓力六世是個極其自私自我的國王父親。

身為個國王,他做錯很多事,身為父親,同樣也做錯很多事。

但腓力六世為約翰做得太多,導致約翰內心愧疚,但這股愧疚被王后讓娜的死壓住。

約翰對自己的父親觀感沒有之前那麼惡劣,但也難以好起來。

這場隔空罵架持續了好久,約翰不表態,現任法國王后博內,還是看不下去了。

“拉雅先生,逝者已去,讓我們抱着緬懷的心,紀念他吧。”

徐思靈看,王后都親自出馬了,不給面子不行。

對於他的措辭大肆抨擊責罵他的羅比恩,收到了徐思靈最後一封信。

“坦白說,我不在意我是如何評價腓力六世的。”

“王國發生很多事他處理的方式不對,不管是對人民還是對家人還是對貴族,我不否認他身為至高無上的王,接受到身邊太多錯誤的建議。”

“但做錯的事情就是做錯了,他無法收回後悔,無論如何。”

“而之前任何聲稱腓力六世繼位,就能立馬奪回法國領土失地,三十多歲的他可以完美處理王國一切政務,都是在撒謊。”

“作為個法國人,我很高興看到腓力六世沒有接着把他的‘天賦’繼續浪費在這塊土地,他永遠成為不了他想成為的樣子。”

“大家得承認,從他出生時就確定,他當上國王的可能性很小,導致沒人在乎他,他更沒有接受過‘國王的培訓’,所以成為個不合格的王,是極其正常的。”

“但約翰國王不同,約翰國王可以讓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都能得到合理公正的處理,他會讓身邊的事物都變得美好起來,至少我在腓力六世活着的時候,看不見法國的未來。”

“我始終相信,腓力六世死的那天,是瓦盧瓦家族王朝,親手埋葬王朝最不堪的時期。”

“好在大家說得都對。”

“因為都過去了。”

信的尾部,徐思靈落款表示是他寫給羅比恩最後一封信。

但凡還想和他爭吵,請騎馬來拉雅鎮面對面溝通,如果沒時間,徐思靈表示他可以抽空騎馬過去。

這信的內容堵不住貴族們的嘴。

但卻堵住了博內的嘴。

徐思靈說了給博內面子,就給面子。

博內知道這封回信的內容,頓時不知道說些什麼好。

腓力六世接着罵,但罵的過程,捧一下約翰。

簡單的棍棒配大棗,棍棒是給腓力六世的,大棗是堵博內嘴的。

徐思靈和貴族們吵架,從表面上來看,徐思靈是錯誤的。

因為辱罵先王,只會讓他的名聲越來越臭,貴族們都會不喜歡他,人民也會對完美騎士產生質疑。

但徐思靈根本不在乎貴族們的看法,至於人民的看法?

不好意思,有菲兒撐着,他身為個騎士,不需要過多考慮人民的看法。

主要這種爭吵,間接給王室、貴族還沒徹底緊合的關係,再次推了一把力。

博內更是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徐思靈罵腓力六世,是在幫約翰。

而不管是約翰還是她博內,只要代表王室說一句話,徐思靈就會立馬閉嘴,不再爭吵。

目的就是表現出一副完全服從王室的樣子。

整個王國貴族都降服不得的拉雅小姐、完美騎士,卻願意聽當下王室的話。

無疑間接抬高王室的話語權。

而徐思靈考慮的,正是這個。

既然最開始的計劃,博內就是這麼打算的,那他不介意幫點忙。

雖說先前的計劃沒經過徐思靈的允許就這麼搞,多少有些不顧及朋友友誼,但誰讓他的朋友是國王、王后呢?都是能接受的。

他之前在巴黎,對於布蘭奇的事,也有利用過約翰和博內,這次被利用回來也不算什麼大事。

更重要一點。

現在的法國和歷史已經截然不同。

約翰不是歷史上,孤傲冷僻的騎士國王,他身邊有博內這個賢內助,現在的王室、貴族間的關係,可以說好得不能再好。

徐思靈知道,約翰是走不上歷史的老路了。

但又說回來,徐思靈感覺自己是在走約翰的歷史老路。

走約翰的路,讓約翰無路可走。

觀念不同,和貴族們吵架,是歷史上約翰的家常便飯。

但現在因為博內的關係,約翰學會了閉嘴,是件好事。

這場隔空對罵的鬧劇就此結束。

而徐思靈後面收到其他貴族的信,再也懶得看,而是讓信使將信交給妻子艾拉。

讓艾拉篩着看,反正想吵架的,直接丟火燒了。

有重要的事再說。

徐思靈想到什麼,叮囑艾拉。

“如果因為我一直沒回信,有哪個貴族特別跳瘋狂寫信的,告訴我,我騎馬過去宰了他。”

艾拉點頭,但漠視這種要求。

反正徐思靈不回信,表面上是給足了王后博內面子,沒人會說徐思靈慫的。

徐思靈但凡是慫的,那整個王國的男人都沒膽子。

劊子手士兵訓練得很順利。

十人為小隊,徐思靈傳授他們各種配合技巧,隨後採取比賽競技的模式,讓各小隊進行比賽。

十人的小隊,相當於徐思靈徹底下放自我管理的權力給他們。

當下的中世紀,貴族基本不會下放權力給士兵,軍隊是利劍,握把最好在自己手上,而不是在士兵手裡。

這些貴族也怕死得很。

頂多安排士官下放指示和領導。

例如拉雅鎮的守衛部隊士官亨利,拉雅鎮的守衛人數早已經接近兩百。

但領導近二百人的守衛部隊,基本只靠亨利和副官。

但凡戰場上亨利和副官一死,上級沒有及時派人下來指揮安排。

那剩下的,就完全憑靠守衛堅守崗位的職業素養。

能撐多久不潰敗,該不該變通等等.全靠運氣和個人素養。

對於徐思靈而言,很多士兵、守衛在戰爭期間輕易潰敗,和這個原因脫不了干係。

但這不能怪貴族們沒腦子,拉雅鎮現在也保持這種情況,徐思靈要罵貴族沒腦子,就是罵菲兒了。

這種不太好的習慣維持到現在,是有原因的。

中世紀能打仗的人很多,是個男人都會打仗砍人,這是中世紀男人的基本素養。

問題在於中世紀的男人,通常都沒什麼腦子。

沒經過文化的熏陶,腦子和身體基本每天只尋求生活的基本價值,根本不會讓腦子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