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葉生在屋子裡搜尋了大半天,沒有發現製作定時炸彈的工具,在儲物櫃中,發現了管昌旗的小學畢業照,從他的受教育水平來看,似乎可以排除他的嫌疑。
回到警局以後,周葉生拿出一張照片:“大家可以看一下,這是管昌旗的小學畢業證書,他沒上過初中,文化水平很低。如鄉飯館的定時炸彈,是自制的,根據我們目前掌握的信息,管昌旗沒有製作定時炸彈的能力。”
劉溫車還是持懷疑態度:“我們在如鄉飯館找到的物證太少了,能夠證明管昌旗無罪的證據也不多,目前來看,這個管昌旗,仍然是最大的嫌疑人。”
劉溫車的手裡,也拿著一堆照片,那是在爆炸現場拍的,在照片中沒有發現特殊的線索,他將照片隨手仍到會議室的辦公桌上。
此時,李悠然突然離開自己的椅子,她把照片從桌子上拿起來,將照片舉過頭頂。
她手中的這張照片中,只拍到電池殘片的一個角,在這塊小小的殘片上,只有一個模糊的藍色字體“二”,但是,在所有的電池品牌名稱裡,沒有找到帶“二”字的品牌名字。
又過去半個小時,李悠然突然看著關心月,她把照片放在桌子上,然後拿出鉛筆,在白紙上寫了起來。
她沒有十足的把握,在白紙上寫了五六遍,最後終於確認一個字,這個字是“天”。
她拿著白紙,向大家展示:“我現在可以確認,電池殘片上的字,不是二,這個字是天!”
聽到這裡,周葉生一拍桌子,站了起來:“啊……對啊,這是一個天字……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殘缺的字,這是天字的左上角,所以看著像一個二字……”
弄清楚電池殘片上的字,物證科的人立刻去查找電池的來源,電池的品牌,是以天字開頭。很快,物證科查到兩個電池品牌,分別是“天浩電池”和“天井電池”。
根據電池的殘片來推斷,爆炸案現場的電池是7號電池,警局的爆破專家提供了專業的信息解讀。
犯罪現場找到的電池殘片不多,可以推斷出,這一顆定時炸彈,只用了一節7號電池作為能量源。
雖然不能確認,這一節電池是天浩電池還是天井電池,但是,可以明確的一點是,兩種品牌的7號電池,電量不多,低電量消耗情況下,只能供應不到20個小時的電量。
爆破專家認為,嫌疑犯是在2號的晚上,趁著天黑,將定時炸彈放在如鄉飯館的二樓,定時炸彈的體積很小,可以粘貼在液化氣罐的底部。
定時炸彈安裝完畢,嫌疑犯等到3號的中午,趁著美食街的人流高峰期,突然引爆定時炸彈,引發了後續的火災和第二次爆炸。
從爆炸現場的物證和這一段時間的調查結果來看,嫌疑犯在爆炸發生前的一週,一定在美食街附件出現過,因為,他需要尋找合適的時間引爆炸彈,更需要一個恰當的機會,把定時炸彈放進如鄉飯館。
2號的晚上,嫌疑犯會蹲守在如鄉飯館的周圍,當他安裝完定時炸彈之後,可能並沒有離開,如果離開了,也會在3號的中午,再次返回美食街。自制的定時炸彈,安全性能不高,穩定性也差,炸彈很有可能在規定時間之外,突然爆炸。
所以,犯罪嫌疑人一定會在美食街的一個隱蔽角落裡潛伏著,一方面是等待時機,另一方面是觀測如鄉飯館內部的情況,他擔心炸彈出現故障,提前爆炸。
根據爆炸現場的碎片垃圾來看,爆破專家推斷,這名嫌疑犯製作的定時炸彈,具備兩種引爆方式。也就是說,這一顆定時炸彈,可以選擇遠程遙控引爆,也可以通過計時器引爆。
嫌疑犯選擇固體電池作為能量源,是因為固體電池非常容易獲取,在任何一家小商鋪都可以買到,一節電池的價格不到三塊錢,不會留下購買的信息。
7號電池的體積小、性能更穩定,受外界的干擾較少。而且炸彈爆炸後,固體電池會被徹底炸碎,幾乎不會留下痕跡。
即使警方找到固體電池的碎片,也無法確定電池的來源,這種7號電池是批量生產的,工廠的單日產量可以達到20萬節,電池的型號一致,外觀上沒有差別。
製作定時炸彈,至少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爆破專家推測,嫌疑犯應該居住在城市的鬧市區,鬧市區人員混雜,在這樣的環境中製作炸彈,反而不容易引起警方的注意。
現在,警方找到了更多的證據,爆炸案的具體細節,正在慢慢清晰。
周葉生拿著案發現場爆炸碎片的檢測報告,他看到爆破專家的分析結論:“張隊長,根據檢測結果來看,這個管昌旗還真沒有嫌疑。如鄉飯館的這一顆炸彈,既可以遠程引爆,也可以定時引爆,管昌旗是小學的知識水平,不可能獨立製作炸彈。”
“管昌旗如果沒有嫌疑,那我們目前掌握的線索,再次中斷……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在爆炸案的案發現場,還有其它群眾,要不然,咱們把這些人召集到警局,再仔細調查一下?”
“這也是一個辦法,不過,警局人手不夠,現在警局只剩下3個人。”
“還剩3個人,這是什麼情況?”
原來,紫葡萄酒吧被查封,公安局派遣了二十多名刑警,在酒吧內部進行清查,現場維持秩序的還有十幾名警員,警局的警力出現巨大的空缺。
紫葡萄酒吧內部,不僅僅是開設賭局,還有非法集資和倒賣菸酒。
警局的警力不足,但是,需要再次尋訪的群眾還有很多人,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周葉生拿出自己的記事本,翻看著自己在美食街畫下來的實景圖,看著,看著,突然眼前一亮。
他仔細端詳著其中一張街景圖,這張圖,是在中午畫下來的,圖片中,美食街的入口,人群擁擠。下了班的年輕人,還在忙碌,他們一邊接電話,一邊吃著手裡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