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到達後,酒館裡有8人,老闆姚鑫,廚師葛華,財務會計王冰燕,服務生章榮、曲志剛、林川、張重、高訓。
除了王冰燕是女性,其餘都是男性,王冰燕和葛華是夫妻。
酒館早上8點開始營業,直到凌晨1點關門。
姚鑫、葛華、王冰燕,他們不住在酒館,只有6個服務生長期住在酒館的宿舍裡。
警方調取監控,18號的晚上7點19分,朱家豪和章榮一起出門,之後,在晚上12點13分,章榮返回酒館,朱家豪整晚未歸。
第一嫌疑人便是章榮,警方隨即對他進行問詢。
章榮反映,18號晚上,他確實和朱家豪一起出門,不過,他們倆出門後不到10分鐘就分開了。
章榮去了市區的美食街逛夜市,朱家豪自己去了網吧打遊戲。
章榮還強調了,朱家豪雖然喜歡打遊戲,但是,沒有網癮,他每次去網吧打遊戲,都會在晚上的11點準時回到值班宿舍睡覺,因為第二天早上7點酒館就要開門,他們倆一起負責值晚班。
酒館的大門在凌晨1點20分,準時從內部上鎖,第二天再從內部開鎖。
老闆姚鑫反應,他在早上6點40分到達酒館大門前,按照以往的習慣,大門會在6點50分準時打開。
但是今天早上,直到7點10分,依然不見開門。他在大門外,喊著章榮的名字,喊了三遍,才聽到門內有人開鎖的聲音。
開門以後,章榮說自己昨天晚上失眠,睡得很晚,所以早上起得很遲。
7點39分,酒館的鐵製大門打開,姚鑫進入門內,他進入酒館的時候,101宿舍的門緊閉著。
按照酒館的管理規定,早上的8點10分開早會,員工們會在大門口集合。
到了開早會的時間,遲遲不見朱家豪出門,章榮去敲門,沒有反應,屋內也聽不出有什麼動靜。這說明,朱家豪整夜未歸。
匆匆開完早會,8點20分,姚鑫撥打電話,結果顯示無人接聽。
在1個小時的時間內,連著打了十幾個電話,依舊打不通。
眾人開始擔心,朱家豪今年29歲,小學文化水平,老家在鄉下,他孤身一人來到城裡謀生,進入凌晨酒館工作已經有6年了。
在這6年期間,他勤勤懇懇上班,沒有請過假,從來沒有夜不歸宿,更不存在不辭而別和不接電話的情況。
眾人想盡一切辦法,一直尋找到中午11點32分,仍然無法聯繫到朱家豪,姚鑫只好打電話報警。
警方對凌晨酒館進行了3次全面勘察,確認朱家豪不可能藏在酒館內部,酒館內沒有可疑搏鬥痕跡,排除案發第一現場的可能性。
在對人員進行排查的時候,警方發現了第二個嫌疑人,酒館的廚師葛華。
警員查看了凌晨酒館上下班記錄表,發現葛華在18號晚上7點50分提前下班,同時,他的妻子王冰燕反映,葛華18號晚上沒有回家,他在第二天早上的8點一個人回到酒館。
警方詢問葛華的時候,他矢口否認,不停地強調自己是清白的。
對於凌晨酒館案件,警方一直在試圖尋找失蹤的朱家豪,但是,即使全城搜查,16天過去,仍然不見他的蹤影。
對於葛華的家,警方徹底搜查了3次,卻沒有發現任何可疑的打鬥痕跡,沒有一絲血跡、沒有衣服纖維、沒有可疑毛髮,姚鑫的家也是如此。
凌晨酒館案件的卷宗信息如上,請根據已知信息推測:
1、朱家豪去了哪裡?
2、誰是真正的嫌疑人?
朗讀結束,講臺下第一個發言的還是薛婷婷:“關於凌晨酒館案件,教材給出的這些信息很不全面,有價值的線索,屈指可數,想要破案,太難了。我在看完教材之後,最直觀的感受是迷茫。這些信息雜亂無章,看完之後,大腦也是一片混沌。”
周葉生點點頭,表示贊同:“薛同學,你的感受,是對的。當我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的感受,和你是一模一樣的。接下來,我要重點解釋一下。首先,為什麼教材給出的信息十分有限,甚至幾乎全是沒用的信息,因為,警方到達現場之後,直接面對的就是這些沒用的信息。其次,真實的破案經過,就是在混亂不堪的信息中,不斷摸索、不斷犯錯,然後想辦法梳理有價值的線索。”
破案,和人生一樣,你得到的信息十分有限,甚至得到的全是錯誤信息。
此刻,你是迷茫的,不知道未來該往哪裡走。人生也是如此,未來,尚未發生,充滿未知,人生該如何做選擇,該往哪裡走,沒有人知道正確答案。
我們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目前掌握的信息,深思熟慮之後,勇敢的做出抉擇。
聽完周葉生的解釋,學生們紛紛點頭,若有所思。
他繼續補充道:“實話實說,這一起凌晨酒館案件,警局的犯罪心理學顧問,就是我。”
“哇……”學生們發出一陣驚歎。
“大家想不想知道我們是如何破案的?”
學生們立刻大喊:“想……”
“其實,破案的關鍵,同樣是一個被很多人忽略的細節。大家現在翻開教材,凌晨酒館案件的介紹中,有這樣一句話‘他在大門外,喊著章榮的名字,喊了三遍,才聽到門內有人開鎖的聲音’注意這一句!”
學生們反覆思索這一句,沒一會兒,有學生感嘆:“哦,原來如此!”
周葉生笑了笑:“同學們,這就是心理學以及犯罪心理學的美妙之處!”
凌晨酒館的一樓值班室,住著朱家豪和章榮,他們倆一起負責值晚班。
酒館的大門在凌晨1點20分,準時從內部上鎖,第二天早上6點50分,再從內部開鎖。
在19號的早上,老闆姚鑫反應在6點40分到達酒館大門前,按照以往的習慣,大門會在6點50分準時打開。
但是這一天早上,直到7點10分,依然不見開門。他在大門外,喊著章榮的名字,喊了三遍,才聽到門內有人開鎖的聲音。
這些信息,初看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端倪。
在犯罪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內,有一個概念叫做,社會人際交往心理。
社會人際交往心理,研究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以及處在社會關係網中,每一個人的個體心理狀態。
簡單的來說,就是研究人際關係網中,每個人的心理狀態。
不是孤立的去看一個人,而是考慮到人與人的互動交往。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
一個人,是父母、是子女、是教師、是朋友、是同事、是運動員、是藝術家……在社會關係網中,一個人會有很多身份,有很多角色。
一種身份,會有一種身份特定的說話語氣、做事方式、思考習慣。
當身份轉換,說話的語氣會改變,做事的方式、思考習慣也會改變。
一家公司的董事長,在路邊面對小孩子的時候,可能會更寬容一些,更有耐心一些。
而進入公司裡,面對下屬的時候,可能會瞬間變得嚴厲,遇到不順心的事,批評謾罵、火冒三丈。
這就是社會人際交往心理,從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人際關係狀態、不同的環境下,進行深入的心理分析。
姚鑫在大門外,喊了三遍,喊的竟然是同一個人章榮的名字。
如果第一遍大喊章榮,門內沒有人應答,第二遍,他應該喊朱家豪的名字,至少第三遍會換一個名字。
事實卻是,他三遍都在喊章榮的名字,這是不符合社會人際交往心理的,這是一種極其反常的現象。
值班室住著兩個人,他為什麼只喊一個人的名字呢?他怎麼知道值班室,只有章榮一個人呢?
答案是,姚鑫的確早已知曉,朱家豪不在值班室。
朱家豪的失蹤,一定和他有關。
1、朱家豪去了哪裡?姚鑫知道他去了哪裡。
2、誰是真正的嫌疑人?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