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点催眠术》 赵星来

唐西湖連環案件,駭人聽聞,一時之間引起社會民眾的廣泛關注,報紙新聞也在追蹤報道。

中安市公安局成立專案組,專案組根據已有的信息,推斷兇手為青年男性,體型健壯,年齡在20歲至30歲之間,身高在1米75以上,住在城市郊區,目前獨居,職業可能是小商販。

但是,警方動用了一切可以使用的人力與物力,在1996年的當年時間內,前前後後開展了20餘次大規模社會調查,出動警員超過1萬人次,走訪群眾10萬餘人,仍然是沒有收穫。

在唐西湖附近的居民區,警方是全覆蓋地搜查和尋訪,依然無果。

之後的3年,警方還在追查唐西湖連環案,也開展了地毯式搜查,同樣沒有結果。

再之後,大規模的全覆蓋搜查減少了,但是,警方一直沒有放棄追查真兇。

唐西湖連環案,成為一樁懸案,一晃就過去了25年。

25年,世事變幻,滄海桑田。

中安市的城區建設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城區擴大了5倍,老舊建築大面積拆除,留下的房屋也紛紛面臨拆遷的命運。

當年的人證和罪案現場,早已不在,僅有的一些物證也出現氧化,不復當年的模樣。案發現場附近的居民,搬的搬,走的走,物是人非。

關於唐西湖連環案,親歷者已經所剩無幾,只有少數幾個老刑警還在中安市。

劉溫車拿著檔案袋,嘆了一口氣:“唉……這就是25年前的唐西湖連環案!”

周葉生坐在木桌前,拿出畫板,根據檔案信息進行犯罪心理繪圖。

唐西湖連環案,第一起案件拋屍地點在湖的東北角,棗園村附近,兇手將被害者從盤山公路邊緣仍下山坡,屍體滾落在竹林中。

第一案發地點在唐西夜市附近,兇手在夜市附近作案,隨後一路向東,將屍體運到5公里外的棗園村附近。

第二起案件拋屍地點在唐西湖正北方向1公里處的姚家菜地,兇手將屍體裝入麻袋,從8米高的盤山公路上扔下山坡,滾落到姚家菜地附近的草叢中。

第一案發地點在白果超市附近,兇手在街角的昏暗之處作案,隨後一路向東南方向,將屍體運到2.6公里外的姚家菜地附近。

第三起案件,被害人失蹤,屍首下落不明,案發地不明。

失蹤的湯翠翠家住唐西湖北側的棚戶區,棚戶區向東1300米,就是白果超市。

綜合三名被害人的家庭住址、案發地、拋屍地,可以發現,唐西湖連環案發生在一個直徑7公里的圓圈內部。

棚戶區向東1300米是白果超市,白果超市向南1800米是唐西夜市,唐西夜市向東2公里是姚家菜地,再向東3公里是棗園村的竹林。

唐西夜市附近為第一起案件案發地,拋屍地在棗園村的竹林;白果超市附近為第二起案件案發地,拋屍地點位姚家菜地附近的草叢;第三起案件,湯翠翠家住棚戶區,屍首下落不明。

繪圖結束,周葉生停下手中的鉛筆:“劉隊長,我的分析已經結束,25年前的案件,想要偵破,難度猶如登天啊!”

“這個我當然知道,我想聽一聽你的分析,來,你慢慢說。”

周葉生把畫板擺在面前,說出了自己的分析內容。

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兇手在實施犯罪的時候,一般會選擇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作案。

在唐西湖連環案中,3位被害者的家庭住址很近,如果加上拋屍地,整個案件的作案範圍不超過7公里。

以唐西夜市為中心,7公里的範圍內,一定可以找到兇手的住址。

棚戶區向東為社區街道,即一單街道到五單街道,社區街道再向東為農村,兇手大概率住在社區街道,為一單街道到五單街道的其中一個街道之內。兇手的年齡,在22歲至30歲之間,性別為男性,正處於青壯年時期。

侵犯並殺害多名年輕女性,兇手百分之百是男性,拋屍地點均在山坡之上,需要很充沛的體力,綜合以上兩點,兇手的年齡自然不會超過30歲。

兇手的職業,應該是沒有固定職業,無業遊民,或者是小攤販,自己做一些小生意。

作案時間在週一至週五的某一個夜晚,即工作日的晚上9點之後,拋屍時間均在深夜,由此推斷,兇手大概率沒有固定職業,作案時間隨機選擇。

兇手的受教育水平不高,應該是小學畢業,或者初中輟學。

從兇手的居住環境、工作性質,結合中安市的刑事犯罪案件的心理統計學模型,能夠推測出,兇手的受教育程度不高。

兇手的家庭環境,單親家庭,而且家庭中沒有女性成員,從小和男性長輩一起生活。

兇手在犯案時的狀態,獨居生活,沒有結婚,沒有談過戀愛。

性格特徵:孤僻冷漠、殘暴易怒,行為怪異,沒有朋友,極少參加社會集體活動。

聽完周葉生的分析,劉溫車若有所思:“你的分析,大部分內容我可以理解,不過,你如何推斷出兇手的家庭環境是單親家庭,而且斷定家庭中沒有女性成員?”

“這是因為,兇手是一個心理變態的人。”

“何以見得?”

“劉隊長,你有沒有注意到,被害者的特徵?”

“什麼特徵?”

“汪小娟被害時,穿著淡橘色的棉衣、黑色褲子、黑色棉鞋,留著長髮;陳青榮被害時,穿著淡橘色襯衫黑色褲子,黑色布鞋,留著長髮;湯翠翠,也是長髮。”

“你是說,兇手對於身穿淡橘色上衣以及留著長髮的女子,有著某種變態的渴求?”

“對於這種心理變態的兇手,我可以斷定,他從小的家庭生活中,一直缺乏女性成員,他沒有兄弟姐妹,沒有和母親在一起生活過,成年以後,沒有談過戀愛,沒有結婚,一直獨居。有一個理論可以解讀兇手的變態心理,俄狄浦斯情結。”

俄狄浦斯情結,精神分析學派提出的一種理論,是一種“親母弒父”的心理現象,也就是親近母親攻擊父親的心理現象,它是一個人心智成熟必須完善處理的一個難題。

對於少年時期的男孩、女孩來說,他們都會遇到這個難題,都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俄狄浦斯情結,需要處理好與父母的關係,實現融洽的家庭人際環境。

人們常說的青春期的叛逆,多半是來源於俄狄浦斯情結,在12歲至16歲之間,男孩與女孩的個性發展問題顯現,他們會和父親發生矛盾,會和母親爭吵。

青春期的情緒暴躁、衝動易怒、渴望獨立、渴望離開父母和家庭……都是俄狄浦斯情結的外在表現。

俄狄浦斯情結,其實是一種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也是人生中最早出現的社會人際關係,人們在成年以後的各種人際關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俄狄浦斯情結的影響。

因此,完善處理俄狄浦斯情結,可以讓人獲得適應社會的能力,獲得社會人際交往的能力,幫助一個人,真正意義上的實現心智成熟,發展為一個心理健康的成年人,一個擁有獨立完善人格的成年人。

完善處理俄狄浦斯情結,就是處理好與父親的關係,處理好與母親的關係,達到親子關係的和諧。

如果一個人,無法正確處理俄狄浦斯情結,就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紊亂”的情況,那麼成年後,他很可能性格孤僻、缺乏朋友、無法適應社會、無法建立親密關係,戀愛受阻,婚姻與家庭均出現問題。

而且,對於男孩子來說,俄狄浦斯情結的完善處理尤為重要。

嚴重的俄狄浦斯情結紊亂,會導致心理變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