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 末日游侠

李元吉這次並沒有選擇暗訪,畢竟這次出來的時候是大張旗鼓,搞的滿城皆知,就算是暗訪,也未必能查出什麼東西來。

再一個,身為皇帝,不能總是去找下面官員的麻煩,偶爾的也需要去鼓勵一下他們。

段綸作為自己的姐夫,在工作方面還是沒有問題的。

無論是監事臺傳回的消息,還是從洛州官方傳來的彙報,都證明了段綸在洛州乾的很不錯。

至少,洛州如今已經超越了鎮北,成為了繼長安之後,整個大唐排名第二的城市。

這個排名是綜合排名,李元吉特意搞出的一套內部評比的機制,即加入了後世管理的一些思路,也整合了當代的管理模式。

其中排名第一的,則是自古以來便很重視的人口。

在此之前,只有人口才是衡量一位官員的標準,人口數量猛增,則意味著官員的能力越強,人口下降,則意味著官員能力不行。

這也是之前官府對於各地官員考核的主要標準,雖然不是全部,但卻可以決定到一位官員的去留問題。

而現在則改為了積分制,一共有三個方面,沒有滿分,也不存在什麼佔比問題。

排名第一的,依舊是人口問題,每十萬人口算作一個積分,不滿十萬則不算積分。

第二個自然是經濟指標,看的不是那些虛無的GDP之類的,而是看地方全年的稅收總和,每收入一百貫的稅收,算作一積分,不滿一百貫則不計算積分。

前兩個比較容易,各地官員自己也都知道個大概,即便是有偏差,也只是一兩分的差距,無足輕重。

但是第三個計算方式可就難了,這個是在暗中進行的,由監事臺的監事負責進行。

其評分標準更是五花八門,而計分方式也與之前兩個大為不同。

第三種計算方式採取的是百分制,即每年正旦開始,各地積分恢復為一百分,這一年中,監事會無處不在的去抽查。

現在不是以前,監事人手不夠,很多地方都只能保證每兩三個月才有監事走一趟,隨著科舉的進行,監事的人數越來越多,像洛州這種地方,基本上可以保證每一天都有監事在這裡,其他的地方也可以保證至少每半個月就會來一位新的監事。

監事積分,沒有加分,只有扣分。

沒有具體的抽查項目,可以是隨即的走訪,甚至通過與百姓的聊天,得到某些高層無法得知的消息,這時候監事只需要打一份報告,上交給上級監事臺,然後由監事臺派人前去暗中調查,若是屬實,則扣掉一積分。

百姓,商鋪,官府,等等所有你能夠看到的東西,都有可能成為扣分項。

當確定扣分之後,監事臺會將情況傳給各地官府,責令整改,若是限期內沒有整改到位,則直接扣除五分。

若同一問題,在同一官員任期內連續發生,這位官員便會被監事臺上門談話,運氣不好的,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將來。

對於官府來說,這項制度或許有些不近人情,近乎慘絕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