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大牢外,瞧著這座稍顯陳舊的地方,李元吉的心中多少有些感慨。
他倒是希望這裡可以一直這麼陳舊下去,甚至有朝一日可以被推倒。
不是為了重建,而是不需要再用到這個地方。
大理寺主要負責審訊案件,唐代規定,凡遇重大案件,須由大理寺卿,刑部尚書或侍郎,同御史中丞會審,即三司使,也就是常說的三司會審。
而普通的案件,多數是交由大理寺審訊,然後遞交刑部審批,通過後則頒佈通告,如遇死囚,也需要有三司會審,然後交由皇帝處置。
但因為種種原因,以及一些歷史因素,所以在三司會審中,這個職責以及理解,劃分等方面出現了一些偏差。
這也就導致了有兩個大牢,即刑部大牢和大理寺大牢,而通常情況下,大理寺大牢只收押一些重要人物以及皇親國戚,其餘的罪犯則關押在刑部大牢。
侯君集這事說小不小,說大好像還真有那麼一點大,重要的是皇帝很生氣。
所以,在皇帝真正的決定之前,三司是不可能做出任何舉動的。
而侯君集也被關在這裡近乎一年的時間,但凡是大牢,條件就不可能好到哪去,即便是大理寺這種地方。
或許比其他地方的大牢會稍稍好一些,可那也是有限的。
關押侯君集的牢房自然不是普通的牢房,裡面被打掃的乾乾淨淨的,甚至還擺上了一張書桌,乾淨舒適的床鋪,甚至天好的時候,還能讓獄卒將被褥搬出去曬曬。
可大牢畢竟是大牢,裡面終究還是有些陰暗潮溼,一股子黴味撲面而來,空氣中甚至帶著一些其他骯髒的味道,異常難聞。
大牢內沒有任何的窗子,唯一用來通風的,就是那道正門,白天的時候,大門會被打開,到了夜間則會關上。
即便是有一整天的通風時間,可對於諾大的大牢而言,還是顯得稍有些微不足道。
此時的侯君集,早已沒了往日的威風,整個人顯得稍有些精神不振,但熟悉他的人,看到他這一刻的身影,卻會不由得為之一振。
即便是早已做好準備的李元吉,也還是被嚇了一跳。
如果說以前的侯君集給他的是一種放蕩不羈的感覺,那麼現在的侯君集,雖然稍顯萎靡,可直觀感覺卻只有一個字,穩!
這個穩有可能是發自內心的穩,或許是在這裡面待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讓他看透了很多東西,透發出一種由內而外的改變。
也有可能這一切都只是一種假象,一個為了能讓他脫罪的假象。
可不論結果如何,既然來了這裡,李元吉的心裡其實就已經是做好了決定的,絕不會因為某些情況而去改變什麼。
當然,如果侯君集的這些改變是真的,對於自己,對於大唐而言,自然是大好事一件。
可若是假的,後果不堪設想,李元吉覺得自己不能去冒這個險,不是因為自己怕事,怕被人推翻,而是一旦自己被欺騙,到時候受傷的將會是無數的大唐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