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 末日游侠

“那個東西,一次鋪設可修建十多米的距離,然後進行拼接,一日間便可鋪設四五里的距離……”

工地上,一個工部的官員指著正在吊裝鐵軌的設備介紹著。

設備是經過改裝的,樣子很醜,沒有進行任何的美化,除了自身的動力以外,沒有任何的自動化象徵。

整個設備,除了一個火車頭,以及數節裝載著集成鐵軌的車廂以外……

怎麼說呢,一個模樣很醜的鐵傢伙。

身前身後,包括它的身上,聚集著一個個忙碌到爆的工人們。

最為忙碌的是鐵匠,一個人力推動的車子上,架著一個巨大的火爐,靠近附近就能感覺到周圍的溫度烘烤的令人難受,甚至有些難以呼吸的感覺。

每當一段鐵軌被鋪設對接上去,並且完成矯正以後,鐵匠就需要趕緊鑽進去進行檢查銜接口的問題,然後就是固定磨具,取出鋼水,直接順著磨具倒進去。

之後便是打磨,至於鐵水直接連接是否可以保證其堅固度,這個在最開始的時候的確有很大的問題。

甚至出現了火車經過之後,鐵軌竟然出現裂痕的痕跡。

不過這都是在試驗的時候發現的問題,現在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解決的辦法?

很簡單,將兩節需要拼接的鐵軌做成一個凹凸口,兩者大小可以吻合,並且在凹凸口接觸的部位,預留下一個孔,使其連接後可以從上面看到下面的路基。

然後將一塊材質較硬的鋼材塞進去,大約只佔這個口的三分之一大小,磨具將底部固定,封死,再從上面倒入鋼水,使其融為一體。

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則是對連接口處的縫隙進行澆灌鋼水進行連接。

但這樣的強度依舊遠遠不夠支撐火車那巨大的重量長時間的使用。

所以還有第三步,兩節鐵軌相交的部位,會被撒上一些鐵粉和鋁粉,當前兩個步驟完成之後,就會在連接處用特製的爐子給密封起來,然後用焦炭去燒,在燒紅之後繼續燒下去,大約一個時辰後,將爐子取下,在用鐵錘,用古老的方法一次次的鍛造,使其保證平行即可。

放在後世,這樣的拼接必然是不合格的,但是在這個時代,這樣的拼接技術卻是最先進的,凹凸處能夠使其更加密切的連接在一起,孔洞加入鋼棍,加入鋼水,這是第二個支撐點,三步棋下,長洛鐵路開通將近兩年,也沒見有哪段鐵軌直接被壓開的。

在修建鐵路的道路上,大唐是越走越遠,越來越有經驗。

所以,介紹起來,這位工部的官員臉上也是異常的驕傲,這些可不是科學院搞出來的,而是他們最先提的點子,並且用最原始的方法進行的試驗,之後科學院更是借鑑了他們這種思路,並且用了更強大的技術和設備,造出了這臺設備。

雖然依舊需要人力去推動,但通過絞盤裝置,現在鋪設所需要的人力已經不多了,速度也很快。

更多的人力,則被用到了路基的修建上。

整個過程,李承光看的很認真,認真的聽,認真的問,認真的看,認真的去思考。

那個先進的設備,的確打破了李承光的思想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