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安到濟州,需要多久的時間?
答案是,以最快的速度,傳遞一件消息的話,需要四天半的時間,如果是人員的話,趕的急一些,大約需要八天的時間。
長洛鐵路的通車,極大的節約了人員往來的時間,現在大多數人都是先去洛州,然後再乘坐火車前往長安。
雖然有時候看似繞了一些路,但時間上卻節約了不少,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火車已經開始被人們接受了。
特別是那些以時間為金錢的商人們,更是越來越在乎這些了。
而臥鋪車廂,則讓這些商人們找到了另一條捷徑,只需要睡上一覺,只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可以抵達長安。
而貨運方面,成績就更加突出了,速度快,價格低,作為精打細算的商人,又有什麼理由不去選擇火車貨運?
而保險則是見縫插針的與鐵路進行了合作,對貨物進行了承保,當然,代價是必須由貨主出錢購買。
好在價格並不貴,默認的一隻小箱子需要一錢,中箱子二錢,大箱子三錢,保額為二百錢,四百錢和六百錢,如果需要保價的話,保費則會繼續上漲,以每二百錢保價一錢的價格累積。
如此一來,鐵路和皇家保險則是雙贏的局面,鐵路不用再去因為擔心貨物丟失而需要付出的賠償,保險則又多了一個收入的門路。
當然,貨物丟失雖然不用鐵路賠了,但如果真的丟失的話,對於當值的官員還是有處罰的,這個處罰並不是金錢,但卻是他們的未來,有可能會因此無法得到晉升,甚至被降職,或者開除等等。
即保護了保險公司的利益,也維護了鐵路的信譽,當然,賠付的範圍並不僅僅只限於丟失,還包括了損壞等等。
一來二去的,長安與洛州之間,方圓百里以內的物價,在過了個年之後,竟然神奇的下降了四分之一那麼多。
鐵路和保險公司,以及商家們賺了錢,百姓也得到了實際的好處,大唐國內,可謂是一片大好局面。
而內閣甚至在閒聊的時候,都在討論著關於鐵路的問題,比如下一條鐵路應該修建哪裡?怎麼規劃才能將利益最大化,甚至不少人都在期待著,當鐵路修建到海州的時候,那時候又會產生多大的利益?
朝中的這種討論的聲音,被一騎快騎給打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