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化,工業化,信息化。【www.aiyOushen.cOm】
不論什麼時代,不論什麼變化。
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一個變化,從農業化向商業化變化,再往後的變化,只能算是自身的一種突破性質的變化。
工業化和信息化雖然天下第別,也被人看作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但其內在的含義是一樣的,都是一個商字。
所以,現在大唐面臨的也是這個問題。
工業化,李元吉已經提出來有幾年的時間了,這一點也在一點點的推進著,儘管速度並不快,但是從零開始的,也不能算是慢。
社會想要進步,就必須要打破現有的設定,正所謂不破不立。
想要保持農業,那在其他方面固然可以發展,但是能發展的空間終究是有限度的。
但是農業也不能完全捨棄,畢竟這是人類生存的根本,一個帝國即便在強大,一但自身的糧食需要外面提供的話,那麼這個國家就等於是將自己的命脈交給了別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說一千,到一萬,總結下來還是一句話的問題,如何才能達到一個平衡?
其實很簡單,控制一個區域內的人口數量就可以了。
人口多,必然會導致公共資源均攤率下降,人口少,公共資源也不能不修建。
同理,人口多的地方,還要面臨一個問題,需要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來維持這些人的生計,而這又會佔據耕地,影響糧食的產出。
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中原地區,這一點幾乎是自從華夏進入工業化以來,這個問題就一直存在的,而且到李元吉穿越的時候都沒有解決的。
人口密度過大,又要承擔糧倉的任務,根本沒有太多的空間去發展其他的方面。
現在還算好一些,放在後世那會,比兩個大唐還多的人口擠在一箇中原地區,想想壓力該有多大?
不過這是另一個問題,說回當下。
馬周的疑慮的確是當下所遇見的問題,想要解決,其實也沒那麼容易,但真要認真起來的話,其實也不難。
只是,李元吉一時還沒拿好主意。
無非就是兩個模板,一個是計劃經濟時代,一個是自由開放的時代。
兩者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劣勢,但怎麼操作,還要看各自的抉擇。
“傳太子!”李元吉突然吩咐道。
辦法,今天是肯定要定下來的,沒時間再去耽誤了,但這件事情也可以讓太子參與進來,算是積累一些經驗,如果能夠得到一些收穫,自然是再好不過的。
而在這期間,李元吉也一直在考慮著兩者的優劣問題。
不過,李元吉的腦洞從來都是不受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