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應天府,春雨又淅淅瀝瀝的落了下來,結束同應天府官員之間的應酬,秦歌坐在集市口茶樓裡。
對於秦歌的這種行為,將軍府隨行人員雖然詫異但也能抱以理解。
京城流行著各種關於秦歌的說辭,多的是秦歌災荒期間穿行在流民安置點的行為,或者號召京城文人才士捐助,或者力所能及提供一些食物、服飾替流民度過眉睫之災,眼下的秦歌只不過是做著京城時期重複過無數次的事情。
地點是秦歌刻意挑選的,類似沿運河而下時所見小型碼頭之類人蛇混雜的地方。用秦歌的標準衡量,這種地方最能直擊一個城市的真實面貌和現狀。
看著下方的一片亂景,雨聲、謾罵聲、擾攘聲彙集在這片驚人的雨幕之中,雨水將各種汙穢之物從上方衝來,最底層的店鋪裡,人們一面忙著堵住水勢,一面試圖將房間裡的物品搬上市集的二樓。沒有避雨地方的乞丐奔走在汙水裡的街道上。
良久之後,秦歌將視線收了回來。
駐應天府琮記負責人彙報聲同時響起。
“自京城頒佈改制律法,應天府積極響應,加大對水利工程的投入,如今沿河支流水患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眼下碼頭不屬於琮記漕幫管理。三不管地帶,縣府的力量主要集中在沿江大型碼頭,此眾規模碼頭大都成了雞肋之物,也鮮有船隻進入,不過琮記倒是在此處建立了商鋪出售低價物品,民眾出勞力換取,計劃增開布行和糧食作坊,如今松江府一線對綢布的需求量不斷提升,琮記眼下在應天府的主要產業便集中在絲茶布綢及其人才培養挖掘當中,年前輸送了一批船匠出去,600多人,都安排在鎮江作坊和首裡。”
“學堂呢?”
目光聚焦在手中的賬冊中,秦歌問。
“新開了七家學堂,學生主要招募自工匠家庭”
“今年還要新開,可以擴大範圍,將一些同琮記有來往的商戶子弟輸送到學堂,放鳶要乘東風好”秦歌說道。
“明白”
略微的思索,秦歌補充:“可以考慮開辦女子私塾”
“什麼名字好呢?”
“金陵女子……”
燈光落下,談話聲也寂靜了下來,不就之後秦歌和應天府琮記負責人下茶樓各自分道而行。
十里秦淮波上柳,一番風月鏡中春,春雨如酥,大船緩緩行駛在秦淮河上,自雕窗的房間內,秦歌已經能聽聞絲竹軟樂聲,但此時的大船中卻沒有絲毫的春鳥嬌關關,春風醉旎旎之情,燈火投人影,有的只是一張張不同面容卻近乎相似的激動、興奮表情。
秦淮河泛舟的花船上有的是文人墨客,達官貴人,但都想不到此時的秦淮河兩岸卻成為了大明京城堪比宮內的戒嚴區域。
袖裡刀辛建成帶領的一組人員和活躍在應天府區域的琮記刑偵人員早就遍佈在秦淮河兩岸,河道多艘大船上負責警戒的則是邱青桐指揮的四門寨數十名隨行特訓人員。
對於琮記這個早就一躍成為大明集商業、刑偵為一體,最大組織所屬江南的核心人員而言,這是一場令人激動,別開生面的會面。
秦歌抵達應天府時信息早就被琮記人員利用信鴿傳送了而去,就在一行人進入應天府,秦歌周旋在大小官員的應酬期間,琮記旗下活動在應天府一線,含鎮江、建昌區域琮記核心層掌櫃全部抵達應天府。
即便是魏忠賢權柄天下的期間,春風裡秦淮河泛舟看柳也不被人關注,如今是朱由檢執政,改革派得寵,朝政清明,這種人員湧入應天府的行為更加不為人留意。
參會三十多人,都是琮記或一手培養而起,或吸收納入,已經同四門寨體系血濃於水忠貞不二之人。文無忌、秦歌在這些人員心目中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威望,更是一種信仰。絕非大明朝廷朝堂之間君臣信仰,是建立在體系、文化、理念之上的一種信仰。
這些人或從四門寨走出,或在琮記的培養下從夥計、普通掌櫃做起,在帶動琮記發展的同時一步步進入到琮記核心層,參與了秦歌領導下的賑災和糧市反擊戰,活躍在大明商業板塊的各個層面、行業,潛默移化的帶動、影響著另外一批人,四門寨的理念根深蒂固,
看著大船中或迫切、或激動、或興奮但又一張張陌生的面孔。秦歌也是感慨萬分。數十人所掌握的錢財已經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沒有這些人支撐,自己絕無在商業反擊的可能,如今這些人又要在自己分派下完成一次壯舉。
費文賢是琮記旗下鎮江造船作坊掌櫃,其祖輩費瑜在大明水軍下西洋時擔任鄭和使團中通事和教諭之職。
通事是外事翻譯,通曉外國語言文字,進行不同語種的語言、文字的翻譯,教諭負責教化番人,傳播大明文化。涉地佔城、爪哇、滿剌加、蘇門答剌、錫蘭山、柯枝、古裡等國。受家教傳承影響,費文賢刻苦讀書,知識淵博,通阿拉伯文。
到費文賢一脈,因為牽扯到黨派之爭,費家家道敗落,從事文書之職的費文賢被貶為民,落魄期間,私塾餬口,是琮記給了費文賢新生。
瞭解琮記規劃,在琮記向首裡大量派遣人員時費文賢就有機會前往首裡實現自己航海家的夢想,但費文賢選擇了留守。最終憑藉自己的兢兢業業和才學擔負起了琮記大明境內最大的鎮造船作坊大掌櫃之職。
費文賢至今記憶猶新鎮江造船作坊成立之前的整合,是三十二家規模不一的船工作坊資源整合形成了現在規模。
鎮江船坊的規模已經接近了費文賢所查詢資料中鄭和公下西洋時主造大船的應天府造船作坊規模。
對於費文賢而言,這就是夢想、追求。
在費文賢眼中,那也是堪稱驚天手筆顛覆傳統的運作,如今費文賢等待著再一次的奇蹟誕生。
沒有出乎費文賢的猜測,秦歌確實是大手筆。
先是鉅細無遺的講述了朝廷就有關改制的力度及其開海政策的執行和後續,隨後闡述四門寨商業體系就配合朝廷新政關於貨通天下的設想,最後震撼人心的決策,秦歌提出了建立琮記旗下第一個專門針對海外及其負責南北貿易的商業組織。組織的特性就是徹底從琮記分出來,不接受琮記商業體系的約束、管制。
秦歌眼中這是四門寨在度過第一個發展階段後隨之而來勢在必行的改制。政企逐步分開!改制也將逐步全面蔓延推廣向北方。形成民營、企業聯合、四門寨管控大型產業等模式。琮記在中小作坊的發展和人才吸收依舊會如火如荼的發展,分開的商業體系則靠依靠朝廷,獨立發展。秦歌眼中這是對琮記和四門寨商業的一種保護。
秦歌想過很多名稱,浙商、徽商等,最終的名字卻是產生在一念當中會議在秦淮河舉行,首個脫離出琮記體系的商業組織一分為二的便稱之為秦商、淮商。
秦商主負責陸地南北商業體系,淮商職能集中在海外貿易。
會議期間,一名明媚皓齒的女孩子討人喜歡,當秦歌自秋五娘口中得知女孩名為李香君時莞爾一笑。
拉著李香君手,秦歌哼了一句蘇州評彈。
出生在蘇州的小姑娘多驚奇!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加入書籤 返回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