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大虾就鸡蛋

第618章父親退休了

李平安認為兩三年之後之所以會流行流腦主要是因為當時特定的環境決定的。

全國範圍的大串連,京城到地方,地方到京城都很常見,不少都是中小學生,這是這種疾病能夠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後的事情李平安沒有辦法預測,也管不了,他能做的就是儘量的做好防護,減少兩三年之後的損失。

現在國內青黴素並不短缺,李平安能夠做的就是研製出流腦疫苗。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是a群腦膜炎球菌多疫苗系用a群腦膜炎球菌液體培養,甲醛殺菌後,從上清液中提取莢膜多抗原,經凍幹而成供預防a群腦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腦之用。

腦膜炎雙球菌有13種不同的血清群,根據牠們多類莢膜的抗原性結構而分類。五個血清群:a型、b型、c型、y型及w135型差不多是造成所有人類患病個案的血清群。

六十年代中期在我國流行的主要是a群腦膜炎球菌,從韓秀蘭身上分離出來的也是這種細菌。

衛生局在扎鋼廠、裁縫鋪以及韓秀蘭所在小學都沒有找到得病的患者,所以六院化驗室截留下來的細菌也是唯一的病原體。

製造這種疫苗並沒有什么難度,李平安將細菌交給了衛生部以及京城製藥廠,將情況說明之後要他們進行生產。

由於沒有爆發這種疾病,衛生部將研究疫苗的任務交給了京城製藥廠。

京城製藥廠研究出疫苗之後按照規定做了臨床試驗。

疫苗的臨床試驗是疫苗研發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目的是評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的臨床試驗一般分為四期。

一期臨床試驗主要評估疫苗在健康人群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確定合適的接種劑量。

二期臨床試驗則擴大受試者範圍,進一步評估疫苗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

三期臨床試驗是在更大規模的受試者中進行,以充分評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為疫苗上市提供關鍵證據。

四期臨床試驗主要在疫苗上市後進行,監測疫苗在大規模使用中的長期安全性和效果。

疫苗很快就被研究出來了。

六院也是進行臨床試驗的醫院之一。

對象主要是6個月-15週歲兒童。

初免年齡從6月齡開始,3歲以下接種2針,間隔3個月。3歲以上接種1針,接種應於流腦流行季節前完成。根據預測有疫情流行的情況下,可擴大年齡組作應急接種。

這個免疫計劃是李平安照搬後世的規則,至於是否適合現階段還要加以試驗、研究。

機體對腦膜炎奈瑟菌感染的免疫力主要依賴於體液免疫。

顯性感染、隱性感染或疫苗接種2周後,血清中群特異性igg、ig和iga抗體水平明顯升高。

分泌型iga抗體可阻止腦膜炎奈瑟菌侵襲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

血清igg及ig抗體在補體的參與下有殺死病原菌的作用;

血清抗體在補體的參與下可增強吞噬細胞對病原菌的吞噬與殺滅。

抗體,也稱為免疫球蛋白,是一種非常特異的分子,可與其靶抗原結合併在最常見的情況下中和它。

它們通過促進結構的變化、阻斷完成功能所需的結合位點或標記出它們與吞噬作用結合的細胞來實現這一目標。

它們還可以幫助抗原或細胞聚集。

當檢測到時,身體通常會產生它們以響應毒素或其他病原體。

它們是特定免疫反應的一部分,是為了對抗已知威脅而產生的。

抗體也可以發揮治療作用並用於影響特定的代謝途徑。

免疫球蛋白分子是“y”形蛋白,由兩條重鏈和兩條輕鏈組成。

輕鏈由兩個結構域組成,重鏈由四個結構域組成。

這些結構域都具有恆定區和可變區,這解釋了分子之間結構的廣泛差異。

“y”型的臂由輕鏈組成,重鏈的n端緊密結合在一起。

“y”的主體由重鏈的另一端,即c端構成。

它們分為a、d、e、g和類,其中最常見的是igg。

這種形式常見於血液和組織中,很容易穿過胎盤併為胎兒提供第一次免疫力。

igg類有四個亞類,其結構略有不同,但每個亞類的“y”臂末端都有兩個相同的抗原結合位點。

ig和igg分別是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是人體重要的抗體分子。

當人體感染了病原微生物之後,身體在1周後就會先出現ig抗體,之後才會出現igg抗體。

在進行免疫球蛋白檢測的時候,出現ig升高的現象通常提示原發性膽汁性炎、巨球蛋白血癥等情況發生。如果發現igg明顯升高,就有可能是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

檢查ig的水平有助於早期傳染病的診斷,ig還可以結合補體起到溶解細菌以及血細胞、中和病毒等作用。igg也可以結合補體,中和細菌和病毒,幫助免疫細胞增強吞噬能力,起到抗感染的效果。

6個月內的嬰兒可通過母體獲得igg抗體,產生自然被動免疫,故很少發生感染。

6個月後,來自母體的抗體水平逐漸下降,嬰兒對疾病的易感性逐漸增強,故6月~2歲年齡組嬰兒免疫力最低,是腦膜炎奈瑟菌的易感人群。

由於本疫苗是提純疫苗,殘留的蛋白、核酸含量極微,注射後一般反應輕微,少數人有短暫低熱,多發生於接種後6-8小時,局部紅暈及壓痛感,多在接種後24小時逐步消失。

李平安帶頭讓李業、陳南、楚康三個孩子都打了疫苗參與臨床試驗,六院醫護人員家裡的適齡孩子都參與了,甚至四合院兒裡的孩子也都參加了。

就連韓秀蘭也重新注射了疫苗,李平安還對其進行了重點關注和研究。

幾家醫院、實驗室相互交流研究結果,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得出了不少試驗結論。

3歲以上被接種者於接種後7-10天血清中即可測出殺菌抗體和凝集抗體,2-4周達高峰,血清抗體陽轉率達90%以上,保護水平可維持3年左右。對2歲以下嬰幼兒能維持1年,2歲以下嬰幼兒年齡越小抗體形成越差。

實驗證明,6個月-2週歲兒童約30%-50%缺乏對多抗原的免疫應答,有抗體者也只能維持1年。

這是由於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而多糠抗原為t細胞不依賴抗原,在嬰兒接種後僅產生ig抗體,不產生igg抗體,不產生回憶反應,亦無加強免疫應答,故給嬰幼兒增加註射次數效果並不明顯。

這種疫苗是研究的最徹底的,因為沒有疾病的威脅,兩三年甚至更久的研究時間,臨床試驗期間京城以及魔都等地的適齡兒童、少年都進行了接種。

兩三年之後。

這種疾病將要出現流行苗頭的時候就被立即給撲滅了。

這一年槐盛開的時候倒是沒人和李家搶了,就連賈張氏都沒去摘。

李家是吃不完的。

李平安和秦淮茹給親戚朋友們都送過,徐氏還讓三大媽和韓母到醫院家屬院兒摘了一些。

初夏。

李林退休了。

雖然是退休了,但他和姜山依舊每天都去扎鋼廠醫務室幫忙。

事實上。

現在扎鋼廠醫務室就只有王豐年和林雯夫妻以及蘇瑾三個當值醫生。

蘇瑾還是婦產科的,主要是診治一些婦科病。

王豐年就認為自己是醫務室領導了,他可不會有多少尊老愛幼的想法,即便是知道李林是李平安的父親,姜山和李平安也是關係匪淺,他依舊對兩人呼來喝去的。

在他看來,兩人都是編外人員,他才是醫務室的擔當。

不過。

王豐年夫妻兩個的醫術的確是不怎么樣,李林和姜山兩人被這傢伙壓制的太狠了,心裡都打了退堂鼓,到醫務室去的次數少了。

這下可讓王豐年慌了手腳。

雖然沒犯什么大錯,但是工人家屬有個頭疼腦熱、腹瀉、肚子疼的小病他們都治不好。

工人們頻頻向領導反應這件事情。

楊廠長得知此事以後一邊安慰工人家屬讓他們先到六院看病一邊去找了李平安。

現在六院發展的很好。要是直接從醫院調醫生的話李平安還真捨不得,他建議楊廠長去找衛生局等上級,若是上級能夠給扎鋼廠醫務室調過來一批醫術精湛的醫生比從六院找醫生要強上不少。六院最多能夠給醫務室調撥兩三個醫生而已,醫術太高明的李平安還捨不得。

楊廠長聽從建議到衛生局說明此事,他沒說王豐年夫妻兩個醫術不行,只說他們太年輕了。

扎鋼廠是一個大企業,即便是衛生局等上級也很重視。

他們調集了五六個醫生到醫務室,沒一個是年輕的,有行醫二三十年的老中醫,也有西醫,能做外科手術的也不少。

扎鋼廠醫務室的醫生水平得到了提升,就算是比以前蘇國專家安德烈在的時候也不弱。

這么一來王豐年和林雯就顯得有些多餘了,他很快就受到了其他醫生們的排擠,嚴格說起來也不算是排擠,他的醫術不行找他看病的患者自然就少了許多,至於做手術,其他醫生更是不放心讓他來做。

王豐年很不服氣,回家吃飯的時候和父母說了這件事情。

之子莫若母,他一撅屁股梅姨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

還沒有等他繼續說,梅姨就制止了他,又說道:“你們是不是還想換工作單位?這次是想去六院還是想去京城大學醫院我告訴你們,想都別想,老老實實的在扎鋼廠醫務室待著吧,就你們這樣的,醫術不行到哪個單位都不會被人看的起,就別到京城大學醫院給我和你妹妹丟人了,至於六院更是不行,你爸幫不了你,李平安知道你什么德行也不會要你!”

王豐年夫妻對望了一眼,既然換不了單位,只能在扎鋼廠醫務室混日子了。

王豐年老實了,但李林和姜山再到扎鋼廠醫務室幫忙的時候發現自己居然成了多餘的。

而且。

就算是兩人過去幫忙,其他醫生還不讓他們開方子。

雖然沒有明說但也有些提防的意思,兩人已經退休了,他們只是去幫忙而已,和扎鋼廠、六院都沒有什么協議,若是診斷、開的方子出了岔子該怎么辦

兩人有些落寞。

週末的時候姜山還到李家與李林一起和李平安說了此事。

李平安思索了很久。

他也不能介入扎鋼廠醫務室的工作,讓他們到六院去工作

李平安搖了搖頭說道:“想要做點兒事情也不是隻有到醫務室工作一途,你么都是幾十年的中醫了,尤其是姜伯伯,你還得到過劉御醫的指點,你們本身就是寶貴的財富,你們的行醫經驗是很寶貴的,何不寫下來,給後輩中醫留下一些能夠借鑑的東西”

兩人相互看了一眼。

李平安的意思很明顯,他是想讓兩人各自或者合作寫一本中醫方面的書籍。

兩人很是激動,他們都沒有辦法抵擋這種誘惑。

兩人答應了。

他們思考、討論了大概半個月之久,終於有眉目了,決定將《素問》、《靈柩》等十餘部古典著作整理一遍,分類和編輯,將古文翻譯成白話,其中還要穿插自己幾十年的行醫經驗。

決定了就要做。

兩人在一起研究了十餘年。

最後寫了一本叫《古典中醫書籍類編》的醫書,另外附有自己醫生行醫的經驗和教訓。

洋洋灑灑。

正文和附錄一共二三百萬字。

八十年代。

李平安找了一家醫學出版社將這本書出版了,算是兩位老人對中醫學做出的貢獻。

一開始李林和姜山只是規劃著要寫這本書,李林不去扎鋼廠醫務室也沒什么事情做,每天在家裡幫著徐氏做一點兒雜活兒。

李林的退休金一個月有四十多塊。

雖然沒法和以前的工資相比,但他已經很滿足了。

鄰居們知道他退休還能拿這么多退休金以後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

特別是賈家。

賈張氏這傢伙知道了這件事情以後到李家詢問徐氏什么時候退休,退休以後每月還能拿多少錢。

徐氏說自己沒辦法和丈夫比,李業的工齡是從他進入醫院當學徒的時候開始計算,四十多年的工齡,徐氏的工齡只有六七年而已,估計退休金每月一二十塊錢還是有的。

賈張氏有些酸。

李平安那么高的工資,秦淮茹也有工資,現在李林夫妻兩個退休以後還有幾十塊錢的退休金。

憑什么啊!

李林和徐氏什么都不做每月還能拿錢

賈張氏氣呼呼的離開了。

回到家以後就和劉悅說這件事情。

還別說。

劉悅眼珠一轉居然給婆婆出了一個好主意。

賈張氏正好比徐氏小七歲。

等到明年徐氏退休以後乾脆將公用電話搬到她們賈家來。

等到賈張氏六十歲的時候她就能退休,到時候和徐氏一樣能有七年的工齡,不是和她一樣能拿退休金了嗎

賈張氏直誇兒媳婦會算計。

若是這件事情能夠成功的話她不是也能成為公家人了嗎

看個公用電話能有什么難的

她也不是沒有觀察過徐氏怎么工作的。

有時候好幾天都沒人過來打電話。

這活兒清閒。

賈張氏覺得自己能做!

而且還能做好!

她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好,興沖沖的跑到李家和徐氏說了這件事情,想讓徐氏幫忙,明年她退休以後直接讓電信局將電話搬到賈家算了,就像是當年徐氏繼承了馬嬸的工作一樣,她要繼承徐氏的工作。

徐氏搖了搖頭。

就賈張氏還想看管公用電話

徐氏擔心她公器私用,想讓誰用電話就讓誰用電話,和她親近的人用電話可以不給錢,收的電話費未必不會裝進自己的口袋。

徐氏拒絕道:“這件事情我還真管不著,我退休以後公用電話到底該怎么樣,是該給誰放到哪裡都是上級說了算!”

賈張氏愣了一下,她沒有想到徐氏會如此直截了當的拒絕自己,不過這傢伙也沒往心裡去。

這不是還有一年時間徐氏才會退休嗎

時間充足。

她和劉悅可以慢慢商議。

實在不行就直接越過徐氏去和她的上級商量。

回到賈家以後婆媳兩個又盤算了一會兒,要是這件事情能成賈家每個月又會多一筆進項,到時候生活會更好一些。

賈梗想吃什么就給他買什么!

李平安回家吃飯的時候徐氏和他們夫妻說了這件事情。

他開口說道:“賈家人想的太簡單了,賈張氏想要什么工作就有什么工作電信局是他們家開的嗎!”

秦淮茹掩口微笑道:“賈張氏是沒看到咱媽當初找這么個工作有多難,要不是因為馬嬸,這個工作可落不到咱媽頭上!”

“算了,隨便賈家婆媳兩個去折騰吧!”李平安說道:“我倒是想看看明年賈張氏是不是能夠爭取到這個工作!”

“如果電業局同意,就算是隻拿退休金我也願意繼續工作!”徐氏開口說道:“這份工作不難,又不累,就算是讓我接著做幾年也不是不可以!”

徐氏想著自己這份兒工作和丈夫的工作不同。

就算是她退休了也能繼續做!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