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魯善工從大硯台肚子里掏出一塊小硯台,入手溫潤之極,趕緊用清水洗乾淨,水珠竟然凝結其上,久久不散。

“這難道是……”

“鸚哥眼……鴝鵒眼……了哥眼……雀眼……雞翁眼……貓眼……綠豆眼!”

“好傢夥,足足有百種硯眼!”

魯善工看着手裡的硯台,通體呈青紫,形狀乃抄手型,盈盈一握。奇特叫絕之處是在硯背有101石柱,每柱上有一石眼,眼是淡黃色,還有晴,是黑色。

“光暈相重黃黑相間,黑睛在內,晶瑩可愛者,謂之活眼。”

“四傍浸漬不甚鮮明者,謂之淚眼。”

“形體略具,內外皆白,殊無光彩者,謂之死眼。”

“活勝淚,淚勝死,死勝無!”

魯善工捧着硯台,激動不已道:“一百石眼,顆顆居然都是活眼,鬼斧神工!”

“這是……”

魯善工突然有新發現,用手摸着硯台右邊,竟然比左邊略薄,湊到陽光下觀察,表面好像有被磨過的痕迹,腦中閃過一個念頭,吃驚道:“難道真是傳說中的百一硯!”

乾隆記載,硯為太史式,刻制於北宋年間。

魯善工想起一個琉璃廠傳說:這方寶硯名為宋端石百一硯,制於北宋年間,全部石眼系天然形成,琢硯之初,匠人並不知有多少眼,製作過程中,石眼逐一顯現,制硯人獨具匠心,因勢雕柱,使石柱參差不齊,錯落有致,堪稱鬼斧神工。

後來乾隆皇帝十分珍愛此硯,曾題詩刻於硯右側,收置圓明園中。戰亂時期百一硯流落民間,收藏之人出於恐懼,怕招殺身之禍,磨掉硯右側的御題,致使傳世珍硯右側比左側略顯單薄。

民國時期大藏家蘇宗仁偶然在琉璃廠發現硯台,用七十大洋買下,愛如珍寶,特將書齋命名為百一硯齋,以此為鎮齋之寶。

不料寶硯命運多舛,又在浩劫中連同其他珍藏一起遭劫。作惡多端的康生,以卑劣手段故意查抄蘇家,把百一硯佔為己有,後來惡人伏法,可寶貝不知所蹤。

“難怪要小心把硯台藏在肚子里!”

魯善工把玩着百一硯,愛不釋手,如同嬰兒肌膚,不愧是千古名硯。剛才也是寶物有靈,不願意明珠暗投,讓自己找到它,終於重見天日。

“既然咱們有緣千里來相會,那以後就相依為命吧!”

魯善工哈哈大笑,千里迢迢來徽州,居然能遇見百一硯,看來緣分妙不可言,以後跟着自己,吃香的,喝紫玉光!

其實對於百一硯的傳說不止如此,相傳蘇東坡曾藏有兩方多眼端硯,是歷代所藏端硯中的奇珍異寶。

它們離開坡翁後,在世上流傳千年,曾深鎖皇宮後院供帝王玩賞,後又在民間顛沛流離,實為傳奇。

其中一方名曰從星硯,池如一字,旁有一眼凸起如月,襯以流雲。月之從星時,則風雨汪洋,翰墨將此,是似黑雲浮空,漫不見天,風起雲移,星月凜然。

硯背中心斜凹,下方無邊框,中列柱六十三,柱上各有眼,狀如眾星羅列。

此硯後也被乾隆所藏,丁酉年在硯上方側御題詩:天地一月印,空宇眾星攢,爝丈寧相比,陶泓永得完。依然北朝宋,真出老坑端,清伴文房暇,摛辭愜染翰。

另一方就是自己手裡的百一硯,東坡居士一生坎坷,幾起幾落,但他一天也沒有放棄過愛硯、玩硯和藏硯。

相傳蘇軾十二歲,與幾位小朋友在家後的空地上玩耍,在鑿地時發現一塊美麗奇石,顏色似魚鱗般,有着閃爍淺碧的色彩。且石質細潤光滑,微顯道道脈絡,敲之能發出悅耳的聲音。

於是將石塊細心地雕磨成硯台,便常用此硯台磨墨寫字。發覺此石不僅磨墨容易,而且有保持水份的特點,能將磨好的墨水保持較長時間的潤澤。

父親蘇洵更讚美說:天硯啊!凡是有硯之德而不取足於形狀,這硯是文字吉祥的象徵,你應該把它當成寶貝來使用。

十分愛護硯台,而且寫起毛筆字來感覺很爽心,常常將書法家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等的碑帖手跡抄一次又一次,並吸取書法家之長處,終於大成,創立集各家之長的蘇體。

每天寫完字後,都要到書房側的一個小水塘將石硯清洗乾淨,就這樣復日復年的洗硯,水塘的水居然變成墨汁,後人便把水塘稱為東坡洗硯池。

讚美曰:硯其體重而輕質,剛而柔,磨之寂寂無纖響,按之若小兒肌膚溫潤嫩而不滑,秀而多姿。能將重而輕、剛而柔這兩對矛盾融合一體,足以見硯石包容之心。

我生無田食破硯!

自古愛硯成痴之人,不過如此!

原本回去想從紀華誠手裡借一方歙硯,齊白石當年用的也是歙硯,並非名種。但經過四十年如一日滋養,靈性十足,發墨自然,才能把松石蒼鷹表現的淋漓盡致。

現在更好,直接撿漏千古名硯,以後僅此方足以,成為自己征服書畫領域的極品裝備。

魯善工收拾行裝,晚上直接做飛機回京城,原本計劃再去黃山轉轉,但不放心百一硯,只能下次再說。

第二天上午戴月軒派人送來私人定製的當家筆,魯善工滿意收貨,來到條案前,看着眼前的白鹿宣、當家筆、紫玉光,還有百一硯和八寶印泥,文房五寶,全部收齊!

“下一步是印章!”

魯善工再次拿出松石圖,看着落款四枚印章,白石、齊璜、人長壽、三百石印富翁,每一方都是白石老人心愛之印,最能代表精品力作。

這又是修復之路的一道難題,松石圖上有八個蟲洞,雖然老人用的是八寶印泥,但防的住蟲子,防不住霉點,四枚印章全部破損嚴重,要不是魯善工有經驗,很難看出到底是什麼圖案。

“哎,還要去榮寶齋。”魯善工研究半天,記下所有細節,收起畫,下午必須再去榮寶齋請教歐陽,聽說有齊白石全部印譜,說不定還有印章收藏。

別小看四枚印章,對於書畫收藏來說,印章就是最高評價!

傳世國寶哪一張沒有十幾個鑒賞印章?

在全盛時期的清宮廷書畫,約有10000件以上,其中晉唐宋元書畫2000件,明代書畫2000件。

大多數是乾隆珍愛收藏,乾隆印璽成為鑒定御覽御筆書畫真偽和斷代的重要依據。他自詡文採風流,對歷朝書畫藝術珍品無不廣為搜羅、精心收藏,過目書畫之多、收藏鈐印之繁,罕有可相匹者。

石渠寶笈著錄的作品鈐印都有規矩,比如次等作品只鈐“乾隆御覽之寶”、“秘殿珠林”和貯藏地的殿座章,包括乾清宮鑒藏寶、養心殿鑒藏寶、重華宮鑒藏寶、御書房鑒藏寶,四枚擇一。

中等品則還要加蓋三枚——“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合稱五璽。

如果是上品,那更一發不可收拾。比如乾隆對晉唐兩宋繪畫比較喜歡,用印較多,空白地基本鈐滿。

頂級國寶隋代展子虔的最悲催,只要有留白之處,必有印章。開篇有:“太上皇帝之寶”“石渠寶笈”“寧壽宮續人石渠寶笈”“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

中間有:“乾隆御覽之寶”,結尾處有:“古希天子”“壽”“八徵耄念之寶”等印文。

蓋印章也就算了,畢竟面積小,可乾隆老兒還喜歡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