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自五四運動以來,胡適的表現都是謙謙君子。被人當眾挖苦唾罵,他也能笑臉以對,而此時終於失態罵了髒話。

周赫煊終止了與陳光甫的對華,回頭問胡適:“適之兄,你還主和嗎?”

胡適死盯着那些大屠殺照片,搖頭道:“抗戰猶有一線生機,求和必然萬劫不復。四萬萬國民,若是舉手投降,則悉數淪為待宰之羔羊。”

“很好,你終於想通了。”周赫煊欣慰道。

後世罵胡適的人很多,原因即為主和。然而主和者並非胡適一人,學術大牛陳寅恪和吳宓先生,他們在抗戰初期也是主和的。

在學術界,這份主和名單可以排很長。比如北大校長蔣夢麟、北**學院教授周炳琳,還有蔣廷黻、陳之邁等等等等,那是數也數不清。

而國黨的高官群體當中,汪兆銘、孔祥熙、張群、居正、于右任、陳立夫、閻錫山、徐永昌、王寵惠、陳佈雷、魏道明,這些人要麼主和,要麼傾向於妥協。

你敢相信?大名鼎鼎的陳寅恪先生,曾親口說過這種話:“抵抗必亡國,屈服乃上策”。

這兩句出自吳宓先生的日記,是七七事變爆發後的第七天,兩人飯後散步閑聊時說的。陳寅恪認為,拱手讓出華北而求和,還能保住華南以偏安,將來或許可以漸漸恢復國土。若戰則全局覆沒,中國永亡矣。

以至於常凱申在南京淪陷後,在日記當中感慨道:“文人老朽以軍事失利皆倡和議,高級將領皆多落魄望和,投機取巧者更甚……近日各方人士與重要同志,皆以為軍事失敗非速求和不可,幾乎眾口一詞。”

在軍令部長徐永昌看來,公開主和者其實有限,更多的是隱性求和者。因為公開主和會被罵漢奸,所以官職越大、全力越盛的人,往往口是心非,高呼抗戰而傾向妥協。

甚至在徐永昌的眼中,擁有軍事實力的地方首腦,在劉湘病逝以後,只有共黨和桂系才是真正的主戰派,其餘皆心懷叵測。

所以在抗戰之初,常凱申是非常孤立的,靠着乾綱獨斷才把中國拉上了抗日的戰車。

正因如此,汪兆銘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從1938年冬開始走上公開求和的道路。他覺得自己能一呼百應,然而真正的實權人物卻不跟着他混,身邊追隨的儘是些政治失意者。

當時的輿論風向是:戰敗可諒,言和有罪。

對於汪兆銘的“艷電”,雖然有無數人破口大罵,但卻不乏同情和共鳴者。因為他們也是這樣想的,只是汪兆銘當了漢奸,而他們不敢當漢奸而已。

即便到了1939年夏天,這種軍政官僚整體趨向於妥協的情況都未改變,國黨中央黨務秘書王子壯在日記中寫道:“……憑心論之,目前能以支持大局,堅決不撓者,亦似只有彼一人。自余之文武大員,心盼速和而不敢出諸口者,比比皆是,終以蔣先生之威望,不能不絕對服從,忍耐痛苦,堅持到底。汪先生之離變,正為一般有知識者之代表。”

我們以前揭了常凱申許多黑底子,但實話實說,老蔣對抗戰的貢獻非常巨大,即便他各種微操作坑害隊友。他身邊的那些軍政大員,十有**都想着趕快議和,老蔣通過獨裁手段生生壓了下來。

這也是即便到了抗戰後期,還有很多熱血青年支持常凱申的原因,他們認為唯有英明領袖獨裁才能抵抗到底。

可想而知,現在丟了廣州,武漢馬上也要棄守,中國疆土淪陷近半,那些軍政大員的士氣該有多低落。有人甚至認為,中國能夠堅持一年而不速亡,那是因為日本還沒有來真格的。

陳寅恪就更悲觀了,直接在詩里來一句“南渡自應思往事,北歸斷恐待來生”。他把中國比作南宋和南明,認為抗戰勝利是不可能的,收復華北只能等到下輩子了。

你自己悲觀倒也罷了,為什麼偏要寫成詩歌,讓這種負面情緒影響更多人?

後世有本描寫文人南遷的書叫《南渡北歸》,書名便是引用於此,但未免有些不合適,文人們並非一個個都像陳寅恪那麼悲觀。

倒是陳寅恪的父親更有文人風骨,在平津淪陷後,陳三立先生堅決不願投日,絕食五天,憂憤而死。

當然,咱們也不能把陳寅恪往死里批判,他只是悲觀消極太甚,愛國之心還是有的。至少陳寅恪在香港的時候,兩次拒絕日寇的威逼利誘,輾轉跑去西南大後方當老師。

陳寅恪的思想和行為很矛盾,但又能代表很大一部分文人。他對時局既悲觀又失望,還寫詩埋怨老蔣的抗戰是獨夫行為,把國家前途當做賭博來孤注一擲。面對日寇40萬大洋的利誘,他又能冒死兩度拒絕,跑到西南的窮鄉僻壤去過苦日子,並餓着肚子一邊教學一邊做研究。

胡適的選擇又不相同,他在抗戰初期,跟陳寅恪的想法一模一樣,其後迅速完成了思想的轉變。

或者說從未改變,胡適一向是“實幹派”和“悲觀派”。

七七事變以前,胡適上躥下跳搞求和,多次請命擔任中國駐日大使,要為中日兩國的友好貢獻力量。一看戰爭已經無法避免,胡適又上躥下跳,多次請命擔任中國駐美大使,想要說服美國介入中日戰爭。

或許老蔣是被煩得不行了,才把胡適任命為特使扔美國去,隨便他怎麼在美國瞎折騰。

即便到了現在,胡適也認為中國抗戰必敗,除非美國能站出來拉一把。他沒有像陳寅恪那樣寫詩傷春悲秋,而是不遺餘力的在美國做宣傳。

以前胡適在國內寫文章,經常讚美日本人的政治和文化,把中國的政治文化批評得一無是處,號召中國向日本努力學習。而現在,胡適極力美化中國、醜化日本,就為了能獲得美國民眾的認可和援助。

胡適是天真的,也是值得敬佩的。

陳寅恪是真實的,同樣也值得敬佩。

兩人之間的區別,是文人在國難當頭時不同的選擇。

……

ps:有很多讀者對前面的情節不滿,還說老王靠賣肉為噱頭。話說,周赫煊和於珮琛那事兒,能賣得出肉來嗎?老王這幾天都在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資料,《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和馬吉的紀錄片都看完了,再加上那些照片,說實話,精神狀態很不好。

在碼字的時候,老王不自覺代入主角。周赫煊整理的是第一手資料,更全面更直接更鮮血淋漓,他如果不受影響就是超人了。要發泄,一是看喜劇放鬆心情,另一種方式就是“性”,作者本人覺得是合理的。

當然,收了於珮琛也算完成一個劇情,因為真不知該怎麼處理。歷史上於珮琛的結局,大家可以去網上搜一下,但請不要在評論區和章節說里討論,一切為了防止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