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這時,另一組奴隸拿着麥草和繩索迅速對石料進行捆紮,這樣做既是為了避免石料在接下來運輸的途中遭到損壞,也是為了防止石料刮傷奴隸。

繩索被分為兩組,捆綁住石料的腰身之後,一頭由地面上的十幾名奴隸奮力往外牽拉,另一頭則由十名奴隸站在岩石上,拖住石料,還有幾名奴隸用木頭撬杠繼續撬動石料,讓它能夠以較為穩妥的速度翻滾到已經放置在其前方的一排圓木頭上。

最後,奴隸們發出歡呼聲,他們這一隊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已經開採完成了第1塊石料,而且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事故。

這一大塊長方形的石料終於平穩的落放在六、七根間隔排列的圓木之上,然後幾名奴隸重新開始用繩索綁紮好石料,然後由12名奴隸共同牽拉繩索,四名奴隸不斷的將落在後面的圓木再置放到石料的前方。

巨大沉重的石料在圓木上滾動,比較省力的就被拖到了位於石礦入口處一側的石料堆放場。

工頭得到通知、對石料進行查驗之後,確認其合格,並且在隨身攜帶的木板上進行了記錄。

馬西姆斯所在的這一隊奴隸們再次發出歡呼聲,引起其他隊伍的羨慕,因為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已經開採完成了第1塊石料,而且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事故,很有可能在今天又會超額完成任務,從而獲得獎勵。

馬西姆斯依然保持着冷靜,他一邊安排之前並沒有太出力的剩餘奴隸對第二塊已經劃好溝槽的岩石開始往裡敲進木楔,一邊督促返回的奴隸們抓緊時間恢復體力。

………………………………………

堆放在礦場入口處的石料在被送走之前,還要先在這裡進行粗略的塑形。

在這裡對石料進行塑形的就不是王國奴隸了,而是阿里斯塔格拉斯的私人奴隸們,他們都具有相當經驗的、處理石料的技藝,是阿里斯塔格拉斯從事這一行之後10多年來的積累。

畢竟出售石料,不同於出售其他金屬礦石,很少有礦主將剛開採下來的石料直接出售給買家,而是要根據買家的要求,提供相對成型的石料,比如此時負責改建哈迪斯主神廟的工匠們派駐到石礦的助手,他象往常一樣在清晨過後就到達了這裡,並根據神廟那邊的建築進度,要求石礦在今天向神廟提供哪幾種樣式的石料?各種樣式需要多少數量?……

修建神廟需要的、經過塑形的石料主要有三種:一種是方方正正的石塊,它將成為修建神廟的石磚;一種是圓形的石塊,它將成為支撐神廟的廊柱;還有一種是較薄的石板,這是用來鋪設神廟的地板。

在這裡的上百名奴隸工匠手拿着鐵鉗、鐵鑿、鐵鑽、金屬絲等工具,對一塊塊開採出來的石料進行細心的塑形,他們不但都身穿着亞麻衣服,而且戴着口罩和頭巾,這是因為他們使用金屬工具鑿擊石料,石屑紛飛,容易導致受傷,這是對奴隸的一種保護。而開採石料的王國奴隸們除了護住下體的圍布,基本是光着全身,因為他們基本不使用金屬工具,沒有這方面的擔憂,而且沒有衣服的拖累,行動、用力更加方便,他們需要擔心的主要危險是岩石突然掉落。

在給石料塑形的這幾種樣式中,看起來似乎將石塊切割成石板是最為困難的,因為大理石不同於石灰石,它的質地較為堅硬,這個時代的工具似乎很難做到這一點。

但是對於大理石浸淫了幾百年的希臘人早就研究出了處理它的好辦法,那就是先在石塊上畫出切割線,然後用工具沿着切割線鑿出一道淺淺的溝槽,用乾燥的海沙將其充填,然後壓上金屬絲。奴隸工匠拽着金屬絲的兩端,沿着凹槽前前後後的拉動金屬絲,金屬絲向下擠壓沙子,而沙子才是真正用來切割石塊的物質,通過不斷的摩擦來磨損石質。隨着凹槽越來越深,這時還需要往裡添加更多的沙子,直到最終將石塊分割開來,變成石板。

最終塑形完成的方形和圓形石塊會比最終建廟的石料要稍微大一些,而且奴隸工匠們在處理時特地在石料四周留下凸起作為把手,以方便建廟的工匠們搬運。

………………………………………

完成塑形的石料會被立即運走,這就又得由王國奴隸們接手了。

將近20名奴隸費力的將石料抬到木筏上,木筏下面墊着圓形木頭。一部分奴隸用繩索牽拉木筏,其餘的奴隸則不斷地在前方擺放圓形木頭,和之前一樣,石料緩緩地被拉動着,移向礦場的出口。

出口在入口處的旁側,其道路是用大塊的石頭鋪砌而成,牢固而平整,並且在道路的盡頭形成一個兩米多高的平台,平台前方停放着一輛四輪車,其高度正好與平台齊平,以方便粗重的石料能夠省力的被推到車上。

這個四輪車造得非常結實,其車輪是有好幾塊完整的圓形木料拼接在一起製成的,異常高大厚實。

出口處還有專門的木匠駐守,因為當石料剛運送到車上,這時是最容易發生損壞的,他能夠就近進行修理。

木輪車由4頭公牛牽拉,它們行動雖然緩慢,但是可靠,每次大約可以搬運重達10噸左右的重量,也就大約2——3塊石料。

平時他們一般都是將石料運送到科塞尼河旁的簡易碼頭,用貨船將石料運送到買家指定的地方,這樣相對比較省力安全。

但是給哈迪斯主神廟提供石料,圖裡伊市政廳拒絕了阿里斯塔格拉斯利用內城的碼頭來運送石料,因為這樣一來,石料從碼頭運送到神廟就需要橫穿大半個內城城區,這不但會損壞內城精緻的道路,影響交通,干擾內城民眾的休息(內城民眾一半多都是達官顯貴),最重要的還是不安全(因為會有很多陌生奴隸出入內城腹地)。而如果走陸路,哈迪斯主神廟就距離內城的西城門不遠,便於管理和控制。

但對於阿里斯塔格拉斯而言,這無疑會非常頭痛,因為從礦場到哈迪斯主神廟的陸路大約有10里地,如此漫長的距離,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事故,車輪損壞、石料掉落,要重新將其搬離,無疑會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而更糟糕的就是砸傷了路人,那麼賠償的錢財就不會是一個小數字,這也就是阿里斯塔格拉斯在損失了不少錢財之後,決定改善運輸問題,把希望寄托在了學者們所說的鐵軌身上。

整個採石場從早到晚都充斥着幹活的聲音:工頭們的命令聲,奴隸們的號子聲,車夫駕馭牛車前行的吆喝聲,木頭在石料的重壓下發出的咯吱聲,還有奴隸們因各種事故而發出的慘叫聲……此起彼伏,經久不絕。

………………………………………

到了傍晚,王國奴隸們才拖着疲乏的身體,返回奴隸營地,雖然只是多勞作了一個多小時,但在昏暗的環境下採挖石料,卻導致一名奴隸未能躲開上方掉落的碎石,被砸中頭部而失去生命。

當然,除了同一隊的奴隸為此傷感、忐忑不安之外,其他的奴隸則顯得漠然,甚至還有的根本對此一無所知。在偌大的採石場內,這段時間一直有幾千名奴隸在其中勞作,總有人受傷甚至死去,他們已經感到麻木,此刻他們最渴望的就是吃上一頓豐盛的晚餐,然後美美的睡上一覺。

當然他們的願望得到了滿足,晚餐甚至比早餐還要豐盛,奴隸們吃飽喝足,個個腆着肚子,慢吞吞的走回到自己的宿舍,簡單的洗漱之後,就躺上了床鋪,酣然入睡。

就在這時,一間宿舍的房門被推開,有人站在門前大聲喊道:“費比烏斯.拉比奧.蓋烏斯在嗎?”

有人因為突然被吵醒,氣憤的罵道:“該死的,誰呀?!”

站在門口的人冷冷的回了一聲:“巡邏隊!”

房間內頓時安靜了,片刻之後,蓋烏斯才輕聲提醒道:“你好像叫錯了名字,應該是蓋烏斯.費比烏斯.拉比奧。”

“你確定要這麼叫嗎!”門口的士兵聲音嚴厲。

蓋烏斯不敢回答了。

去年,在戴弗斯國王的提議下,元老院通過了《戴奧尼亞王國姓氏法》,法令規定:無論是戴奧尼亞公民、還是想要加入戴奧尼亞的自由民,必須要有名有姓,以方便戶籍部登記和查找其信息,而且必須姓在前、名在後,凡是不遵從者將受到處罰,嚴重者甚至剝奪其公民資格。

在普通的戴奧尼亞民眾看來,自從戴弗斯國王用自己的名給孩子作姓,逐漸得到手下大臣和民眾的效仿,至今已快20年,大部分的公民已經都有名有姓,並且姓在前、名在後,這條法令的頒布不過是將這個習慣正式變為法律條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