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士卒爭先赴者,必誘之以重賞,則敵無不克焉。”————————【百戰奇略·賞戰】

建安十三年秋,征北將軍張遼率軍擊破烏桓聯軍,將蹋頓等被俘名王送俘長安報捷,難樓、烏延等戰死者砍下首級,傳首幽州諸郡,以做威懾。與此同時,張遼命羈留軻比能處已久的護烏丸校尉閻柔儘快返回薊縣,白狼山的一場大戰,使張遼聲威再次震動長城內外,一時間蠻夷懾服,有了張遼的班師凱旋,平狄將軍張郃在代郡的攻伐勢如破竹,幽州刺史種劭對諸胡的漢化工作也變得格外順利。

幽州境內表面上漸復平靜,唯獨遼東此時還戰鬥未止。

玄菟郡,高顯縣。

太守張肅迎着河邊寒冽朔風,皺眉眺望着北地入秋後肅殺的田野;光禿的樹木、凝滯的河流,還有那冷如刀劍的寒風。再過一個多月,這裡就將會是冰封雪飄,北國風光,是他這個蜀地出來的人鮮少見過的,不過張肅沒興趣欣賞這些,他頗為憂心的轉頭看向身邊的年輕人,這個年紀輕輕的典農校尉, 不徵集境內屯田兵助太史慈抵禦速仆丸, 反倒是從遼東跑到玄菟來,就單是為了受降。

雖然對方頗具聲名, 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評價已經在張肅心中打上了。

“仲達。”作為二千石太守,張肅託大叫了對方的表字,沉聲說道:“高句麗內亂,與遼東烏桓侵擾遼東內地, 孰輕孰重?你特意趕來受降, 與偏將軍用兵烏桓有何干係?”

司馬懿飽經風霜,豐富的經歷讓他早就褪去了稚嫩,面色沉穩安定,讓人看不透喜怒, 就連眼神也是常年古井無波, 只是偶爾會閃過一絲銳芒。聽罷,他臉上立即掛出標緻的笑,態度和煦的說:“高句麗王死後傳位次子伊夷模, 致使長子拔奇不服,兄弟相殘,國內大亂,如今拔奇與涓奴加各將下戶三萬餘口來降,原為玄菟從屬。府君不費吹灰之力,得此懷柔之功,國家、朝廷必有封賞,可喜可賀, 只是將軍疑心拔奇有詐, 特使我率屯兵來助府君之威,還望府君不嫌我才是。”

這人不說真話。

張肅心裡有這個想法, 他氣度威嚴, 有些不悅:“速仆丸反叛,不單是你們遼東的事, 更是關乎我玄菟郡, 何況本郡地接高句麗、扶余等部, 比之遼東, 更為緊要。仲達,你有事不能瞞我, 拔奇降服之事雖大,但也大不過速仆丸反叛!眼下正是用兵之時, 你到此必有緣故。”

司馬懿依然是笑着,他從很久以前就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表情來傳達意圖、遮掩情緒:“府君誤會了,若非軍情機密,在下哪裡敢欺瞞府君?”

“看來就是機密軍情了。”張肅輕聲說道,他不懂兵事,在玄菟兩年民政、蠻夷治理得算不錯,其餘軍事防衛,基本都是交給偏將軍太史慈負責了,對方年輕時就曾在遼東漂泊過一段時間, 又攻滅三韓、連戰公孫,很是值得信賴:“既然如此, 我也就不多問了,只是遼東緊要,一切以穩為好, 若是有拿不準的,還是要等征北將軍戰勝蹋頓等軍之後再作打算。”

司馬懿心裡不以為然,面上卻唯唯稱是。

看見他這恭敬的模樣, 張肅縱然有些看法,也不再多說什麼了。

不多一會,高句麗已故先王的長子拔奇率本部及涓奴部兵馬、民戶來到河對岸,遣使正式向大漢朝廷內附,請求託庇。高句麗本是扶余的一支,在擴張過程中逐漸吞併鄰近的濊貊、沃沮等部落,還有零星的漢人,由涓奴、絕奴、順奴等五部組成,其中桂婁部是高句麗王族。這次拔奇內附,不僅帶來了自己所屬桂婁部忠於他的部眾,更是帶來了整個涓奴部, 等於是高句麗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張肅命人在城樓眺望了對岸形勢,知其無詐後, 便命拔奇過河來見, 司馬懿陪坐一旁。受降儀式走完後,幾人移步至河邊的帳中,有人將飯食送了上來,張肅特意命人做的胡飯——當年的榨菜配上烤炙的肥羊肉一起卷在胡餅中,不用筷子,直接用的胡人吃法,一手捏着吃。

拔奇感動於對方的尊重,也不客氣的抬出高句麗人自釀的酒,讓疏遠淡漠的關係一下子就親近了起來,而司馬懿單坐在一邊,沒有動手。

他們就在這河邊簡單的營帳里聊了起來,拔奇一方面大吐苦水,向張肅抱怨其父及國人不公、偏心弟弟,又趁機表示臣服、並希望朝廷有一日能助他奪回王位,主持公道。張肅沒有應承最後這個要求,在表示同情時,也將拔奇等人的聚居之處給安排好了“遼陽縣,這是朝廷近年新設的一縣,安置了不少幽冀等州流民,有小遼水、大梁水在此交匯,地厚土沃,正適合爾等安居。”

遼陽縣已經算是內地了,再往南一點就是遼東郡的郡治襄平,此處有不少軍屯,可以就近監視。

拔奇身上穿着一件舊的沒有光彩,但依然華貴的朝服衣幘,這套衣服是朝廷數十年前賜予高句麗王的,高句麗特意修了一座小城來放置,這次出奔,拔奇也將它們帶了出來,穿在了身上,似乎這既是他擁有王位繼承大義的象徵、又是他恭順漢室的表現:“一切但聽朝廷安排。”

“到了遼陽以後,一切事務,都要聽從當地政令,改服易姓,編戶齊民,在朝廷任命下來之前,爾等部眾開墾、屯駐諸事暫由典農都尉統屬。”司馬懿忽然插話道,語氣公事公辦的味道,打破了剛才融洽的局面。

張肅愣了一下,看向司馬懿,但也沒什麼都沒說。

拔奇面色變化了幾分,最終還是點了點頭,答應下來:“謹喏,漢家衣冠我已穿上,我這就改漢姓。”

此子似乎並不想傳言的那般不肖,能屈能伸,審時度勢,這樣的人怎麼會被父王不喜、國人排斥?

張肅與司馬懿腦中一時俱是閃過念頭。

“你的漢姓暫時不急,像你們這般人、猶如昔年之匈奴左右賢王,國家會另有恩詔賜姓。”司馬懿還有意試探對方的城府,故意對張肅商量道:“至於其他人,我看既然彼等出自桂婁等部,又是在高顯受降、柴河會飲,不然就以桂、婁、涓、高、柴等為姓好了。”

“此議甚好,當初南匈奴、羌族歸化,改易漢姓,也多是用這個辦法。”張肅明白司馬懿的意思,贊同道:“除了司馬校尉給爾等擬好的姓,爾等也可以取其他的姓,只要不有意攀附家世就可以。”

“對了,‘劉’是國姓,不能用。”司馬懿立即補充道。這一些說完,旁邊的涓奴加——也就是高句麗國統率涓奴部的官員,‘加’在扶余語是酋長、首領的意思。只見他勃然變色,猶如受辱,而拔奇卻忍了下來,一口氣答應的十分爽快。

司馬懿笑容更深,拿起了酒,說:“足下恭順如此,我定將上奏天子,為你多加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