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小遠,你說我開個餐館怎麼樣?”

酒至半酣時,三哥突然開口問道。

周方遠被問的一愣,下意識點點頭,“沒問題啊,這事兒……你問我幹什麼,你想開就開啊。”

又不是沒錢,三哥現在也是身家過億的人物了,開個餐館而已,根本不叫事兒。

“當然要問問你了,因為我不準備在國內開,我想把餐館開到國外,開到米國去。”

三哥放下酒杯,很認真的說道。

周方遠的眉頭皺了起來。

“外國?米國?三哥……你怎麼想把餐館開到國外去?”

“沒什麼。”

三哥咂咂嘴,“前段時間我不是去了趟米國嘛……”

因為三哥現在依舊是遠方科技的總經理,因為一些業務上的需求,三哥之前去過一次米國。

只不過和周方遠不是一個時間,所以兩人沒能在米國碰面。

三哥解釋,他在米國的時候,怎麼也吃不慣那裡的西餐,所以抽空跑出去吃了頓中餐,結果他明明表示自己要吃正宗中餐,結果餐館大廚做出來的東西,依舊是那種改良過的中餐……讓他別提多難受了。而且難受的還不止他自己,當時他所在的餐館,有好幾個從國內出來不久,吃不慣西餐的國人。結果大家吃的都是改良版中餐,一個個都吃得滿臉糾結。

三哥對那一餐飯很不滿,回到住的地方後,就升起了在國外開餐館的想法。

一家專做正宗中餐的餐館。

這個想法一出現就壓不下去,愈演愈烈間,他以及忍不住想要把餐館開起來了。

之所以一直推遲到現在還沒動靜,只要還是想要聽聽周方遠的建議和意見。

其實中餐在全球範圍內,改良的樣式有很多,有的很成功,有的也很失敗,不過不管怎麼說,在當地能存活下來的中餐,基本上當地人都是能接受的。

周方遠這兩年也滿世界飛,吃過的改良中餐比三哥可多得多了。

先來說說鄰近的扶桑,他們管中餐叫中華料理,大多數扶桑人都喜歡吃中華料理,認為其做法獨特,而且味道濃郁。但是很多扶桑人,大多也只能說出幾種中餐的名字,比如麻婆豆腐、擔擔麵等。這些只是中餐的九牛一毛,而且很多有地方特色菜的國人估計也不會太吃這些菜,陝北油潑辣子不香嗎?潮汕牛肉火鍋不香嗎?

所以,日式的中華料理就那麼幾種,並且是改良版的,因為大多數扶桑人吃不了太辣的,所以川味的飯菜不可能按照國內的做法,甚至會根據扶桑人的喜好變成甜味兒。這就是為什麼扶桑人說愛吃中華料理,但是來了國內後大多數說吃不慣中式飯菜,重油重辣比比皆是。扶桑人這才明白原來華夏人不都吃麻婆豆腐,也沒聽說過天津飯。

再來聊聊比較遠的國度,如果說扶桑人和國人的飲食文化還有些相似,那麼歐洲人的飲食文化就是另一個體系。歐洲人很少炒菜,基本都是以麵包,意麵等為主食,配上肉類或者大蝦等海鮮,蔬菜基本都是沙拉,生吃的。所以很多歐洲人認為中式的烹飪方法很獨特,簡直就是一種精美的技巧。但是歐洲人也吃不了辣,很多菜品都改成了甜味,而且特別甜,歐洲人對甜食的執着,大家可以嘗一塊他們當地的甜點就知道了,國人只能一個字形容就是“膩”。

前面漏了一種歐洲人的主食,那就是土豆。土豆是他們神奇的主食,可以在餐前吃,可以在餐後吃,可以烤,可以做成各種形狀煎,也可以做成土豆泥。對土豆的熱愛德國人最強烈,甚至在德國看過一本書專門介紹土豆的500種做法。

而在歐洲中式美食也是比較貴的菜品,大多是國人開設的,但是根據歐洲人口味調整後,大多是菜品已經面目全非,很難辨認了。比如,一道宮保雞丁,居然是平時2-3倍雞丁的大小,有點類似於普通紅燒肉的大小,咱們國人肯定認為這種大塊肉不入味,而裡面也沒有放花生米,蔥段,辣椒,而是用菠蘿塊一起炒,澆上濃濃的酸甜口味醬汁,一口下去,只能把廚師叫來問問是不是別的桌菜上錯了。

米國的中餐又和歐洲不一樣,因為米國有更多的全球各地來的人,所以對口味要求就很高。中餐館在這裡不僅僅是提供給國人吃的,還有很多外國人十分喜愛,並且內臟、重辣都沒問題。甚至曾經看到過一集中餐館的炒飯師傅是一位黑人兄弟。技術嫻熟,完全不亞於我們國內某知名藍字學校出來的廚師。

所以基本在米國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中式美食,並且味道比較正宗。只是米國的中餐消費也不低,大概一盤炒飯也得9美元,摺合人民幣將近60元,這在國內絕對是活不過前三集的餐館。當然了,米國更多的還是不正宗的中餐,比如說《生活大爆炸》里經常出現的中餐,基本上都屬於那種不正宗的中餐。

而國內的中餐其實在繼承了傳統菜肴外,也在不斷開發創意菜,比如一些食材的烹飪手法甚至融入了西式的做法,所以,即便是在國內,要想找一些正宗的餐館也是要像當地人打聽或者網上搜索的。比如,在羊城想要吃一頓正宗的早茶,除了去一些名氣大的連鎖店,很多小餐館也十分不錯的,但是外來人為了避免吃得不地道,往往會選擇一些名氣大但是當地人“白眼”的餐館。

所以周方遠見得多了,反而覺得沒什麼奇特的。但三哥出國次數少,乍一遲到改良版中餐無法接受也是正常的,想要做些什麼也能理解。

只是,在國外開中餐館可不容易啊。

周方遠和麥克以前就在閑聊的時候說起過這個事兒。

當然當時純粹是閑聊,因為麥克的一位有人就在新西蘭常住,他在和友人聊天的時候,就聽友人說起過新西蘭的中餐館的情況。

麥克的這位有人也是個米國人,但這人就比較喜歡吃中餐,只不過在旅居新西蘭之後,想要吃到美味的中餐卻不容易,當然了,在米國也同樣不容易。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國外開中餐館很不容易。

就以他友人所在的新西蘭為例,那裡的華人十幾萬,中餐館自然也不少,繁華的大都市自然不用說,即使是在非常偏遠的小鎮,都能看到華人餐館。最大城市奧克蘭,也是華人聚集區,中高低檔、南北風味的餐館遍及各地。在有新西蘭唐人街之稱的多明尼路,中餐廳更是鱗次櫛比。

有人說,世界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華夏人。這話一點也不過分。還有人補充了一句,有華夏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也似乎千真萬確,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中餐館,恐怕真沒有人能數清楚。

在新西蘭,中餐廳按顧客來分,可分兩大類:一類是洋人顧客多、華人顧客少的中餐廳;還有一類正好反過來,以華人顧客為主、洋人罕有光顧的中餐廳。

先說洋人顧客多的中餐廳。

民以食為天,不管是黑人、白人、黃種人,不管你腰纏萬貫還是一窮二白,人總要吃飯。吃飯里的商機多,門檻又不高,會做飯就能開飯店,租個小門面,有把炒瓢就能開張。正因如此,到了海外的華人很多都把開餐館當成首選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