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其實要說賺錢,當然做什麼都不容易。

但這裡面還有一個付出和收穫的比例問題。

做手機,做遊戲,甚至是做電影,雖然也會付出大量的心血,但單純的對比金錢方面的收益,肯定是比種地和養豬要賺錢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不過種地和養豬,本身就有另外一層含義。規模小的時候自然是無所謂,可一旦規模大了,就很容易關係到一個地區的居民生活。

年出欄一萬頭豬的養殖場不算什麼,可如果是十萬頭百萬頭呢?

是不是就會很輕鬆的影響一個城市的糧食市場或者生豬市場?

這些東西都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個搞不好,是要承擔大風險的。可一旦搞好了,好處也是多多的,遠的不說,就說這次周爸生病住院,憑什麼人家市府一二把手都來探望?只是因為稅收嗎?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遠方農業紮根北桐市,一舉一動都對北桐市有莫大的影響,老爸現在主要職務就是遠方農業的董事長,這麼一尊大神病倒了,別說是糖尿病,就算是手上破了個小口子,只要人家住了院,方方面面的人就必須要過來走動走動,表達一下自己關切的心情。

這才是種地和養豬真正的含義,賺錢?遠方集團早就過了那個階段了。

其實從遠方農業一分為二就不難看出,遠方集團之所以涉足糧食生產,說白了,就是要提升自我的重要性。

歸根結底,還是考慮到了糧食對整個國家的重要性。

糧食安全與能源安全、金融安全並稱為當今世界三大經濟安全。

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國家而言,確保糧食安全不僅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條件,而且是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保障,也是確保國家安全的戰略基礎。

糧食問題是安全問題,而非經濟問題。

糧食不像其他商品,少一點只會漲價,糧食少一點都會餓死人,是一個硬需求。而穩妥,就是要保證糧食運輸、銷售等環節的穩定,波動不能太大,讓每一個人都能吃到糧。糧價如果上漲過快,低收入人群就會迅速陷入飢餓狀態。

扶桑、歐洲在二戰後,米國在大蕭條後,都曾經在這個問題上有過沉痛教訓。

美歐日現在每年在糧食生產上支付着巨大的補貼。

我國是否一定不能依靠糧食進口,倒也不是。前蘇聯就曾經長期進口糧食。如今世界畢竟要講人權,如果華夏陷入飢荒,米國也不至於真對我們禁運,只是援助多少會附加一些條件。即便什麼條件也不附加,恰好那一年米國糧食也減產呢?

前世2008年糧價上漲時,不少糧食出口國立即宣布禁止出口,人家首先要保證本國安定的。如果華夏要依賴糧食進口,那必然就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空軍,方能確保糧食安全。所謂確保,就是在糧食出口國減產時,我們也能把糧食運回國內,而置當地人於飢餓狀態。當然,還有一條路,那就是接受某個強權的保護。但這也有個前提,即你的糧食需求不會嚴重衝擊國際供給。但很不幸,基於我國眾多的人口,這個前提是不存在的。

不能將自己的飯碗放在他人手上。

華夏是一個糧食生產大國,也是一個糧食消費大國。我國的糧食生產和供求情況不僅關係到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而且會影響國際糧食的供求和價格狀況。如果我們大量從國際上進口糧食,就會造成國際糧源的緊張,拉動糧食價格的上漲。從國家安全戰略角度看,我國人口眾多、農業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影響較大,在國民經濟發展全局中,糧食始終被視為特殊商品和戰略物資,如果放鬆國內糧食生產,過度依賴國際市場,無異於將自己的飯碗放在他人手上,在戰略上極易受制於人,在關係國家生存發展的國際競爭中處於被動。

實現糧食安全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從全球糧食供求格局角度看,我國年糧食產量和消費量大約佔世界糧食產量和消費量的四分之一。目前,全球年糧食貿易總量將近2.5億噸,僅相當於我國年糧食消費量四成多,由於國際市場糧食供求呈偏緊態勢,大量進口糧食不僅會引發國際市場糧價大幅度上漲,而且國際市場也根本無法滿足我國巨大的糧食需求。

隨着人口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導致的糧食需求結構的變化,我國的糧食需求總量將保持剛性增長趨勢,未來糧食供給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實現糧食安全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長抓不懈,是我們的一項基本國策。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這是基辛格在上世紀70年代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的話。

糧食作為生活必需品很早就滲入了政治因素。

我國歷史上,就有“兵馬不動,糧草先行”的說法。明成祖朱元璋的“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的帝王之道也表明糧食問題始終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政治問題。糧食也始終以一種潛移默化、化大象為無形的方式左右着古代中國政治。糧食問題幾乎是所有農民起義的導火索,太平天國時期的《天朝田畝制度》就是典型的代表。糧食以一種獨有的隱喻講述着真實的歷史,任何政治家都難以逃脫糧食的政治。

對人類而言,食物是生存的基礎。我們也深刻認識到,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食品關係到國家的命運。

從歷史上可以看出,有許多戰爭,有許多因飢荒而引起的農民起義。例如東漢末的“黃巾起義”和明末的“李自成起義”,都是因為飢荒、災荒,導致民不聊生,無助的農民,為了吃飽,開始反抗。

近年來,國家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其首要目標是保證糧食供應。

我們國家有十幾億人口,按人均每天消耗400克食品計算,每天大約消耗56萬噸食品,每年大約消耗2億噸食品。這個數字太大了。這就是說,我們每年的糧食產量超過兩億噸,才剛剛解決吃飯問題。如果加上糧食儲備,再加上糧食損耗和浪費,每年的糧食產量至少要達到四五億噸。而不是天災和戰爭。

因此,對於華夏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而言,糧食安全存在風險,糧食安全仍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問題。

而且食物短缺仍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嚴重問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世界上每年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費掉或浪費掉,相當於每年13億噸的損失。今天,世界上還有8.2億人面臨著飢餓,也就是說,每9個人中就有1個正在挨餓。多麼驚人的數字啊!

這一數據不斷為我們敲響糧食安全的警鐘。不僅如此,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西方國家不斷地對我國發動“糧食戰爭”,對我國的糧食安全造成了一次次威脅。因此,節約糧食、合理膳食、杜絕浪費,已成為我國當前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