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其實按照常理來說,綜藝節目都是有劇本的。

黃小廚水平不錯,但也不可能真的什麼菜都會做。看節目的時候你會發現,黃小廚幾乎就是萬能的,真的是嘉賓點什麼他就能做什麼,就好像沒有他不會的菜一樣。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了!

別說是他的了,就是那些五星級餐廳的總廚,也未見的什麼都會做。遠了不說,就說國菜八大系沒能全部掌控的人,也是幾乎不存在的。

專業俄大廚都做不到,黃小廚就更加沒戲了。

基本上可以肯定,原時空節目組裡的嘉賓,最起碼都是節目籌備開拍的時候就已經聯繫好的。哪一期那些嘉賓來,點什麼菜。到時候黃消除和何老師大概準備什麼,實在不會做的菜,可以簡單學一學,反正還有後期製作呢,是在大不了,那後期修改一下就可以。當然不可能事無巨細什麼都用劇本安排,但大體走向什麼的,就都是劇本安排好了的。大家過來,都是以一種邊玩邊拍節目的心態來參加節目的,所以觀眾也最好都是以看錶演的為主,真正去吹毛求死的紗管當然也有,事實比較少罷了。

至於說周方遠今天來,這可就真的是什麼木本都沒有了,想吃什麼也是完全隨便點。事實上,在觀眾看不到的地方,攝像組背後的未知,一連串擺開了十幾個大冰櫃,裡面裝的全都是山區里找不到的各種食材。不能說有多好吧,那起碼齊全,真真需要做的時候,不至於手忙腳亂直接抓瞎。再說點的菜黃小廚會不會做?這個是另一回事兒了,他就是真的不會做,節目組也能立刻找到一份菜單,告訴他大致的流程做法。

總之,對於大老闆周方遠的親臨,那必須是要嚴加重視,而且儘可能少的刷花招的,劇本什麼的更是不可能有,一切基本上都按照未知的模式進行。

……

汽車穩穩的行駛在道路上,周方遠和攝製組的編導聊的非常開心。

這還是他第一次正式上綜藝節目,作為一個“圈外人”,網友們知道的關於他的信息並不多,大多數是之前的幾次機緣巧合之下公布的,也算不上是什麼重要的信息吧,畢竟遠方集團的根底在那呢,有心人想要查的話,怎麼都能查出來。而一般老百姓,最多就是看個熱鬧,你公布點什麼,他就看點什麼,也不會沒完沒了的去查詢關於遠方集團的信息。

總之,周方遠的名氣是不小,但和明星還是不能比,說到底他終究是一個企業家,就算有產業在娛樂圈,並且已經開始深挖其價值,但歸根結底,他並不是圈內人。

這一次他參加節目,沒有給自己揚名的意思,只是希望藉著自己的這點名氣,給麾下的節目打打氣,加加油。

原創節目,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是那麼容易能成功的。《嚮往》如今就相當於是原創節目,得虧是遠方傳媒之前的幾檔綜藝節目都大獲成功,所以這一次剛剛開拍,就引起來八方矚目。這一切,都是因為周方遠這個重生者,藉助重生優勢,才打下了如今這個局面。

放到前世,難度毫無疑問是翻倍的。

尤其是隨着電視觀眾對綜藝節目的需求日益旺盛,各大衛視的節目模式一直上演着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為致勝市場,大概是從前世的14、15年開始,各家衛視都或多或少地嘗試從國外引進節目版權,加以本土化改造推向市場。

事實上,自前世2010年,電視界開始在歐美、日韓等國際市場尋找滿意的綜藝模式以來,的確有許多版權引進節目都創造過收視神話,甚至屢次令市場出現意外反轉的局面。比如引進荷蘭著名電視節目《The  Voice  of  Holland》版權的《華夏好聲音》以及引進南鮮MBC電視台版權的《爸爸去哪兒》都創造過收視奇蹟。而正是因為曾經嘗到甜頭,國內電視市場全民引進版權的局面到了2013-2014年呈現井噴態勢,終於到了2014年以《奔跑吧,兄弟》的全民熱捧,從而創下了版權引進節目的史上最巔峰。

然而,一邊是火爆,另一邊對於電視界又有怎樣的痛點呢?據業內人士透露,國外節目版權輸入國內的費用水漲船高,呈現極速激增的趨勢。就當時而言,歐美頂級大型季播節目版權輸入華夏的費用已到達1000多萬人民幣一季,而就周方遠知道的,南鮮MBC的《無限挑戰》輸入華夏版權突破5000萬人民幣一季新聞在業內被廣泛關注,這還不包括廣告收益的分成收益。試想一下,一檔節目既然已在版權引進方面投入如此之巨大,再除去簽約明星、製作拍攝等幾大部分的固定支出費用之外,到底還有多少費用、多少資源可以投入到節目製作、節目品質上面呢?

事實上,在海外版權引進一路高漲的同時,其中存在的大量泡沫已經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

在國內版權引進初期,標準化的節目手冊、清晰的版權內容,確實讓國內綜藝水平上升不少,但隨着引進版權的節目的增多,光靠模式引進絕對難以將節目水準瞬間提升,況且眾多版權其節目模式本身的版權界限並不清晰,比如說,南鮮於2015年將向華夏電視界輸出的綜藝節目《無限挑戰》,其模式本身就借鑒了扶桑、歐美的同類節目模式,在南鮮甚至也曾遭受詬病。除此之外,即便是引進版權節目,想要成功勝出除了原版模式之外,想要獲得成功很多時候最終都是得益於加入了本土的創新元素。

比如說《華夏好聲音》當時的勝出在於打破了國內原有的選秀娛樂節目機制,打破看臉的類型化和偶像化傾向,而投入了更多資源尋找華夏本土的“真聲音”,這恐怕才是它俘獲國內觀眾的關鍵因素。

再往早看幾年,在電視業界內,如果誰要說原創一檔真人秀節目,業內人士都覺得是很可笑的。但市場格局並非一成不變,電視觀眾的審美疲勞也是有目共睹。尤其是當電視綜藝節目深陷收視上不去、廣告拉不來、觀眾不愛看的漩渦中,其主要原因也在於太多綜藝節目缺乏原創精神,僅僅淪為盲從複製的山寨劣質品,在激烈的行業競爭和新媒體潮流的衝擊下面臨著生存危機。

總歸而言,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總會有越來越多的電視同行意識到,在綜藝節目競爭白熱化的時代背景下,原創才是真正的“殺手鐧”。這也是****每年每台新模式購買名額限定為“一個”的初衷,在吸收借鑒國外優秀綜藝節目的基礎上,深挖本土的綜藝節目模式,全力探索原創模式,打造真正屬於華夏自己的綜藝節目,才是讓自身立於不敗之地的“王道”。從長遠而言,無論從國內電視市場的健康發展還是提升自身競爭力而言,有更多的電視人能扛起原創的責任,才是華夏電視綜藝節目模式最好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