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電影的拍攝工作已經完成,後期也只剩下一點點配音以及部分音樂還需要調整,不過成片基本上已經出來了,送審結果是R級,算是一個還不錯的等級。

電影的宣傳和發行股,自然有人去忙活,這個就不用周方遠操心了。

看過成片後,他非常的滿意,這充分說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無論是故事節點,還是拍攝時機,亦或是導演人選,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下一步,就是電影的發行工作了。

這裡,簡單說一下電影從頭到尾的全部流程吧。

就像每個公司都有一個創始人一樣,每部電影也都有一個發起人,這個發起人其實就是電影製片人。在國內他們是電影或電視劇的最高管理者,全權負責“挑本子、組班子、找款子、拍片子、賣片子”等全盤工作。

挑劇本是影視作品創作的第一步,一般製片人會廣泛搜羅大量現成劇本從中遴選或找市面上已經集聚大量粉絲基礎的(即IP)對它進行版權買斷,然後請專業編劇把它改編成可供拍攝的劇本。也有可能直接去搜羅現成的劇本,總之,無論是從零開始創作,還是購買版權,亦或是購買現成的,全都可以當做是挑本子。

組劇組是第二步,在確定了劇本以後,製片人就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導演進行執導拍攝。這樣一個以製片人、編劇、導演為核心的主創團隊的雛形已初步確定。當然也不排除有的項目劇組弱化編劇的情況,這個的話,在每個劇組都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論。在導演選定以後,製片人會與導演、編劇就劇本的修改和演員搭配、選擇進行商議,以及其他劇組其他部門人員的搭建。然後是找資金,影視項目從前期準備、中期拍攝、後期製作、再到送審、再到最後的宣發,資金的投入貫穿全程每個環節,所以,項目是否能有條不紊的進行,資金的充沛成為了重中之重。以前傳統的找資金的方式都是拼盤子,就是製片人先拿出一部分啟動資金,然後找各個出品方,諸如影視公司啊、基金啊、獨立影視投資人啊等等,共同出資完成後續拍攝的資金。現在越來越多的製片方還選擇了眾籌的資金作為出品方,這是由於相對於從前影視製作資金大部分來自影視公司和基金投資公司,資金來源入口相對單一、封閉。

而引入眾籌資金,它不僅豐富了影視製作資金來源渠道,更能讓更多的其他行業人士參與到影視投資中來,這樣就能在項目創作前期起到宣傳推廣作用,拓寬了招商渠道,整合更多資源,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當然了,像是暴雪和遠方傳媒這樣直接自己投資的,也是其中的一種,所以說為什麼周方遠是製片人呢,因為劇本是他起頭弄出來的,雖然他一筆沒動,但是在劇情的選擇和走向上,他也是提出過意見的。然後他找的卡梅隆導演,他又負責的投資,他就是這部電影的製片人。

接下來就是拍片子了,如果把一個影視項目比作一盞油燈,製片人是燈油,那麼導演就是燈油中的那根燈芯,燈油的體量決定了油燈燃燒的長久,而燈芯的質量則決定了油燈的亮度。在班子搭好、款子到齊、拍攝地址選好、演員到位的情況下,電影才正式進入到拍攝階段,導演在劇組中的靈魂作用也開始凸顯出來。導演的創作是以電影文學劇本為基礎,在執導拍攝的過程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未來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

然後物色和確定演員,並根據總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製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製完成為止。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

拍攝完成以後,導演接下來的重要工作是對影片後期製作把關——當然,這個前提是導演得握有剪輯權。除了講故事的能力之外,鏡頭語言和剪輯語言一般也是最能體現一個導演的風格。剪輯就是把雜亂的故事理順,事件按一條清晰的時間軸排列。導演會在眾多片段中挑挑揀揀,找到自己要的,去掉不喜歡的。這個工作的時長一般很難界定,可能90分鐘的電影,拍攝了400分鐘,初步剪完200分鐘,這個時候導演可以選擇去做後期,也可以繼續縮短。

更有甚者,有的導演在拍攝時就已經每天剪好片段,所以手快的導演在拍攝完一周後就可以交出成片。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影視後期製作的內容:視頻編輯、素材處理、特效處理、字幕處理、音頻處理、包裝處理、成片輸出。製作基本流程並不複雜,初剪、正式剪輯、作曲選曲、特效錄入、配音合成。一個電影項目完成前面所述工作以後,就要進入到一個最關鍵環節——送審。這一點上,國內和國外是不太一樣的,但大概意思都差不多。電影這種媒體,畢竟是直觀感非常強烈的一中媒體行為,放在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徹底的放任自由,無非是有些國家卡的緊,有些國家相對松,而且每個國家的側重點都還不一樣,總之不能一概而論。

像是國內,“龍標”就是審核通過的標緻,沒有“龍標”的電影,說破大天也沒人敢買,也沒人敢播。

送審通過後,就要進行最重要的一步——賣片子了。

影片在拍攝完以後,製片人就要馬上統籌宣傳和發行的事宜,以前的宣傳很簡單,給媒體發幾篇稿子、辦幾場發布會,這事就結束了。但是這種方法,現在是越來越不同了,宣傳和營銷被一起納入了宣傳團隊的工作範圍,他們每天要乾的事中,寫新聞稿和找新聞點變成最不費力的事,炒作話題、製做噱頭才是重中之重。有電影宣傳營銷團隊的工作人員抱怨說,很多片方的工作人員極其不專業,電影宣傳是一次長跑,最重要的是階段規劃、物料製作、整合資源,但很多片方的負責人甚至導演介入宣傳後,張嘴就問你有什麼點子。

其實這個很荒謬,因為電影宣傳和廣告不是一回事,宣傳團隊也不是點子公司,浮躁的點子救不了一個電影,說到底,電影的質量才是最重要的。

發行是指對影片的出售業務,發行公司除了供片之外,最主要的工作是負責影院陣地宣傳和排片場次的落實,爭取排片率最大化。比如一個發行團隊需要跑遍了國內一線城市的院線,大家分兵作戰,找影院經理溝通,落實影院地面推廣計劃和最終的排片表,小到一個海報的擺放位置,大到能否將影片加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