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楊天誠感受到了一些不尋常的氣息,但他一時間也不好做出什麼反應。

自從沙正陽到中州之後,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這有目共睹。

一個新變量的進入不可避免的會對整個中州格局帶來衝擊和變化,這一點楊天誠早有心理準備,但是沙正陽動作如此之大,如此之猛,還是讓他始料未及。

當然,在楊天誠看來,這主要是向好和正面的變化,他肯定要予以堅定支持,只不過有很多人似乎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所以顯得有些難以適應,或者說還處於一個適應過程中。

有的人就要好得多,甚至很享受這種變化帶來的益處,比如季子安和雷士群等人,而有的人則冷眼旁觀,比如譚振國。

薛一行應該是一個不太適應的典型,楊天誠已經注意到了,甚至隱約提醒過對方,但是很顯然對方還在按照他自己既定的方略推進。

或者薛一行覺得他自己可以有不遜於沙正陽的表現,楊天誠只能這樣理解。

沙正陽來和他談了中原新區的事情。

據說是常務副省i長周建川專門和沙正陽交換了意見,認為中原新區至今沒有拿出像樣的規劃,推進更是遲緩,省里不太滿意。

這一點其實楊天誠也知道,省里兩位主要領導也都問起過市裡邊對中原新區的考慮,言外之意也有點兒催促的意思。

問題是中原新區究竟該怎麼規劃和建設,楊天誠內心也還是有些疑慮。

提理念,說概念,大家都行,但如何具體來規劃籌劃,而且要拿得出切實可行方略來,方略落實進行之後還要取得肉眼可見的成功,這就沒那麼簡單了。

作為市高官,楊天誠不得不考慮多一些。

沙正陽的態度已經擺出來了,中原新區不能這樣一直不緊不慢的拖着,甚至連具體的調研規劃都沒拿出來,未來中原新區究竟該以一個什麼樣的內容為主,現在都還舉棋不定,這顯然不行。

想到這裡楊天辰也有些懊惱,薛一行過於重視經開區,基本上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其上,而忽視了中原新區。

這可能也和自己的態度有一些關係,當時提出中原新區概念時,自己就覺得有點兒超前,認為目前中州的主要任務還是要夯實產業基礎,不必過於好高騖遠去追求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

現在看來自己的這方面傾向對薛一行影響比較大,以至於這傢伙乾脆就把中原新區當成了一個花架子,沒花多少心思去琢磨,現在卻被沙正陽打上門來了。

這倒真是一個費人思量的麻煩事兒。

楊天誠承認沙正陽是一個有抱負也有能耐的角色,這從他來中州給中州帶來的變化就能看到,幾個大項目的逐一落實敲定,高校資源的逐步談得漸入佳境,加上毅然啟動三環線建設,這都足以證明。

問題是楊天誠還是有些擔心這一系列的成功給沙正陽帶來的一些負面東西,比如心氣高了,胃口大了,會不會有些好高騖遠了,三環線建設全線啟動就讓楊天誠有些擔心財力是否能跟得上,加上一個中原大道西延線建設,楊天誠心裡都有些抓緊。

現在沙正陽找到自己談中原新區,顯然是有意啟動中原新區建設,而且流露出來的意思也很明顯,他不太認可薛一行在這一塊上的工作,希望對中原新區規劃建設工作的負責人要做一個調整,以確保能迅速推動這項工作。

這讓楊天誠很頭疼。

一是擔心市財政資金能否跟上,照理說這該是市長考慮的,但沙正陽新來不久,真要捅出一個大窟窿來,還得要他兜着,二來怎麼給薛一行說,也是個麻煩。

但沙正陽有一句話楊天誠還是聽進去了,中州的工作不能事事都讓省里來引導和督導,作為省會,中州應該更具有主觀能動性,要讓省里的思路一定程度跟隨和引用中州的工作來轉,或者說,中州的工作應該更具備對省里的影響力,讓省里很多工作要圍繞中州的工作來轉。

當然這話說得有些僭越,不能外傳,但是這其實就是一個爭奪主導權的態度,也代表一級黨委政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應該值得肯定。

省里態度和戰略不是你想要影響就能影響的,你得要拿出值得省里垂青欣賞的東西來,它才會來支持你服務你,否則就會反過來讓你全面服從它的大局,這就是一個良性的博弈和協調過程,能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就是最好的。

沙正陽的態度讓楊天誠不能不重視。

現在隨着高新區和三川縣在招商引資上頻頻發力,給經開區帶來了巨大壓力,眼下薛一行的主要心思都放在了要迅速讓經開區重新振作起來,壓制住高新區和三川縣表現出來的咄咄逼人勢頭,恐怕沒有太多心思放在中原新區規劃建設上。

而且就算是楊天誠也不認為短時間內誰接手中原新區,就能搞出來一個多大陣仗,無論是從現有條件和財政實力都不具備。

所以楊天誠也在考慮同意沙正陽的建議,把中原新區的規劃建設工作交給沙正陽,由沙正陽來安排下一步中原新區來如何規劃發展,當然這並不代表市委就徹底放手了,這樣大一項工作,市委必須要牢牢抓住主導權,但具體工作的確應該放手了,起碼可以讓市政府這邊嘗試一下新的路徑。

******

“韶華,我和天誠書記已經談過了,他基本同意我的意見。”在楊天誠正式同意自己的意見之後,沙正陽就在考慮如何來推動中原新區的建設發展。

薛一行的格局還是太小了一點,過於斤斤計較,而且也看不清楚未來國內經濟發展走向。

未來的十年是整個中國發展最快的十年,抓不住這個機會,中州就會掉隊,再想趕上,那就難了。

而省里提出了這個中原新區雖然還有着這樣那樣的問題短板,但是卻無疑是最好的機會,哪怕現在砸鍋賣鐵都要啟動起來,跟上未來發展形勢。

沙正陽當然清楚中原新區的困難,從省里得到的描述和構想來看,這幾乎就是一個浦東新區的縮小版,當然在一些產業布局上也有調整,但是這就是一個綜合性的新區,不是高新區或者經開區這種較為單純的經濟功能區那麼簡單。

它的定位,就是一個現代化的新型行政區,彙集了文化、教育、金融和新產業、新業態的一個綜合性創新集群,管理制度創新,服務體系創新,各類產業創新,要素彙集創新。

一蹴而就肯定不可能,楊天誠擔心的就是這個,怕自己急於求成,不遺餘力的投入,結果效果未必好不說,而且耗費巨大,甚至可能到最後成為半拉子工程。

沙正陽也意識得到這一點,這個中原新區要讓中州市一家來搞,肯定難度很大,但是如果能夠把省里的一些資源傾斜過來,用起來,那麼可能就會好得多。

當然要想把省里的胃口吊起來,你首先就得要先拿出一點兒襄陽的東西出來,不能空口白牙就要讓省里投入,省里那幫人也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角色,雪中送炭沒人願意干,但錦上添花就人人樂意了。

一句話,人家投入了是希望見得到成績的,能拿出耀眼的東西的,這樣人家也才能向他們的上司有一個交代,也才能算作他們的成績,否則支持再大,效果不彰,那意義何在?如何顯示他們的政績?

“市長,這副擔子可不輕啊,說實話我心裡沒底,中原新區究竟要打造成為一個什麼模樣的形態,我現在都還是一頭霧水,沒有數,而且這樣大的規模體量,怎麼來打造發展?資金從何處來,支撐得起么?這都是需要認真研究的。”

孫韶華有些激動,但是也有很大的顧慮,薛一行把這個中原新區捏在手上一年多時間,基本上毫無動靜,名義上就是搞了一些調研,大略的有一個構想,但實際上真正能細化落地的東西幾乎沒有,現在自己突然接手,驟然間要想拿出多少讓人值得一看的東西來,她也覺得棘手。

這是一個機會,但是如果把握不好的話,那機會也會變成燙手山芋,就像薛一行一樣。

“呵呵,韶華,誰都是第一次摸到這個東西,誰也沒有經驗,都得要摸索着來,都說要學浦東,問題是浦東是我們能學得來的么?”沙正陽笑着搖頭:“我覺得還是要實事求是,根據我們平原,我們中州的實際來,但視野想法可以寬泛一些,要為未來預留一些餘地,時代變化很快,現在我們很多想不到的,或者覺得難以想象的,也許十年後就是司空見慣的東西了。”

“那您覺得我們要搞這個新區的突破點在哪裡?”孫韶華問及關鍵,產業培育?管理體制?還是探索創新?20